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86755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学校归属感研究【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论文-浅析学校归属感硏究【摘耍】文章从学校归属感的定义,测量,相关硏究几方面对目前国外学校归 属感的硏究状况做了槪括总结。指出硏究存在以下不足:(1)定义界定不清(2) 测量混乱(3)作用机制硏究不足,并捉出明确槪念定义,加强理论基础硏究是 未来硏究的重要方向。【关键字】口属感;学校归属感;相关硏究一、冃IJ旨在心理学上,归属感(feeling of belongingness)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 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1。被认为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2。 当人们体验到归属感时,则会感到快乐健康;相反,归属感没有得到满足则会产 生忧郁,悲伤,消极的情绪体验,甚至出现自

2、杀行为3。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 工作坏境与行为之间关系原理在教育领域得到承认并把教育看成一种社会化的 过程,而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即是他们的工作场所,学生在其中迸行学习活动4。 随后从周围社会环境因素探讨学业,关注学生在校心理上的归属感得到越来越多 硏究者的支持。1982年开始的CDP(Chi Id Development Project)计划,学校 归属感的硏究出现了一系列意义重大的成果4。大量的硏究表明:在纵向上, 其影响贯穿于幼儿园,中学,甚至大学,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横 向上,学校口属感与学业成就,自尊,问题行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外 对于学校归属感的硏究成果较为丰富系

3、统而国内除了包克冰徐琴美5,6对 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初步的硏究外,有关学校归属感的硏究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从槪念定义,测量,硏究成果等方面总结了近来年国外有关学校归属感的硏 究成果,希冀对未来学校归属感的硏究有所帮助。二、槪念定义学校归属感(school belonging)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槪念4。硏究者从不同角度 对其下了定义:Goodenow和Gzdy认为学校归属感即为在学校社会坏境中,学 生感到自己被尊重5支持与接纳的程度;De Vos和Dijkstra的定义指出学校 归属感是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或学校中重要的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 有价値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5。日前,

4、国外对学校归属感还未形 成一个统一的界定 connectedness j sense of school or classroom membership, sense of communi ty,attachment to school等都被用来表示学校归属感在 这些纷繁复杂的定义中主要呈现两大趋势:认为学校归属感是一个整体结构(global construct),它不仅包括在一个坏境团体中与他人的相处、融合,还 包括了对所在团体的责任感,对工作的胜任感及他人对自身能力的认可4。学 校归属感超越了单纯的与他人交往,而是把其放在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来理解;还 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归属感是一个多纬度结

5、构(mul t idimensional construct), 多数硏究者根据自己硏究的内容确定学校归属感的纬度结构,其中同伴关系,师 生关系,学校活动是三个主要的纬度结构。三、测量由于学校归属感的定义尙末形成统一标准,出现了有多少种硏究,就有多少种学 校归属感定义的趋势,尽而导致对学校归属感的测量混乱。有些硏究通过测量教 师对学生的支持程度来评定学校归属感,而有的则以学生在同伴中的受欢迎性, 活动参与积极性为标准来评定。Be ver S.Fai rcloth等人7在硏究不同种族高 中生学校归属感差异时,通过同伴提名,课外活动上所花费时间,与教师关系状 况,种族歧视观念四部分问卷测量共冋评定

6、学校归属感。当今硏究者倾向于多角 度,多方法(如问卷法加访谈方法)综合评定以保证硏究的科学性。其中 Goodenow ( 1993)编制的学校归属感问卷(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mbership-PSSM)在硏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问卷主耍用来测量学校归属感主 观感受,可以用來估计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水平上归属感状况,测量对象为早期 和中期的青少年8。问卷由18道题构成,包括个人接纳,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尊 重等方面内容。采用5点等级评定法。学生通过自我报告对题目(eg,“I feel a real part of name of school )进行等级评定5

7、完全符合计为5 ?完全 不符合计为1 分数越高学校归属感越好9,10。在以英语为母语的被试的硏 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达到0.8038。四、相关硏究1 学校归属感与学业学校归属感在教育中最直接的作用结果反映在学业活动上。在这一领域基本已形 成共识: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态度,学业成绩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学校归属 感是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4,13。Goodenow是较早硏究学校归属感与学业关系 的硏究者相继通过3个硏究14,15,探讨了学校归属感与学习动机(学业 期待内在价値,努力程度)的关系。其中之一是她使用自编的学校归属感问卷(Psychological Sens

8、e of School Membership-PSSM)探讨团体成员关系与学业期待之间的关系,发现7到9年级学生的成员关系与学业期待具冇显著的相关 性4。随后相继大量硏究都证实良好的同伴关系,来自教师的支持鼓励都与学 业成就密切相关4。即在校积极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 功。随着硏究的深入发现,虽然学校归属感与学业具有极大相关,但这种联系只 是一种间接的联系,需要通过学生积极性(engagement)这一中介才可得以作舟 4。学校归属感有助于积极性的发展形成,而学生的积极性作用于学业,可以 有效提高学业成绩。形成学校归属感积极性学业成就的作用机制。然而有少数 硏究者认为学校归属

9、感与学业之间是直接作用的,不存在中介连接,但此观点并 不占主导地位。2 学校归属感与自尊学校归属感有利于产生积极正向的自我态度4 Rochester和Ryanetal发现与 同伴相处时感到安全的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缺乏安全感的学生。同伴关系巧自尊水 平呈正相关。另一项硏究中也发现,自尊可以有效预测学校归属感,学生的自我 价値感越高对学校适应越好,而低自尊或自我怀疑的学牛可能对学校产生疏离感 17。学校归属感与自尊之间的影响并非单向,学校归属感即受到自尊的影响, 同时又影响自尊。与学校归属感和学业关系作用机制相似,两者之间联系也是一 种间接联系Valas和Skaalvik认为学校归属感是通过孤独感作

10、用与自尊联系。 这样归属感与自尊形成一个循环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3 学校归属感与问题行为 学生由于学校归属感缺失导致的危机或问题行为问题是目前关注的重点3。在 一项以一万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硏究中,Bluni和Rinehart发现那些报告在校归 属感高的学生,很少出现逃学,毒品滥用,暴力行为等问题行为。Nichols2 使用经过修改的PPSM问卷,在控制了学业成绩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硏究 结果均支持逃学等问题行为与学业失败或对学校的疏离感相关,并认为勻家庭因 素无关4 Barbara M.Newman3究同伴关系,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问题行 为关系时发现,女生报告更多的内隐问题行为,而男生倾

11、向于外显问题行为;青 少年认为良好同伴关系有利于形成积极学校归属感与较少的问题行为。事实上,大多数的问题学生很渴望被他人所接纳,成为团体中一员。当他们被主 流拒绝后就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own sense of belongingness) 13 那些不被主流所接纳的学生则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团体。这个团体使其归 属感得以满足,尽而也滋长了不良行为并非所有的学校归属感都是积极正向的。 支持來源的不同,导致学校归属感的性质也不尽相同2。这也是以后硏究中需 要加以区分的,只有学生在校感到自己被同伴所接纳;得到教师的关心,鼓励; 体验到学业上的成就感产生积极正向的学校归属感才能在一定

12、程度上控制问题 行为产生。五、硏究不足与展望学校归属感的引入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这一因索的作用。目前学校归 属感在硏究中得到了积极的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学校归属感的定义界定不清。如上所述,关于学校归属感槪念定义主要有两 大趋势:整体结构认为学校归属感包括了行为,情绪,心理等方面;多纬度结构 则认为其是由若干个纬度结构构成。前者对槪念界定模糊,主观性较大,很难在 实际硏究中操作运用 后者,大多数硏究者均是根据自身硏究内容确定纬度结构, Heather P. Libbey在总结前人关于学校归属感的测量后发现:学生对学校的归 属与认同感,教师的支持关匚、程度,同伴关系状

13、况,对学业的积极性,公平有效 的学校纪律,课外活动的参与性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纬度结构,但尙还未形成 具有代表性的结构纬度。同时大多数硏究者对学校归属感槪念的理解较为局限(如仅将学校归属感理解为同伴关系),阻碍了硏究的深入拓展。所以,一个统 一的槪念定义是硏究学校归属感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测量混乱。由于槪念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对其测量混乱,对同一问题的硏究结论 出现了一些所谓的相反结果。这些相反的结果并非是硏究的新成果,而完全由于 测量方式的不同得出。这些不但降低了硏究的科学性,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硏究资 源。对于学校归属感的硏究是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大部分硏究均采用自 陈量表,被试根据自己在

14、校的主观感受做答,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校园事件的感 受是不同的7。同时,硏究者为了保证硏究的科学性,从不同角度,方面采用 多份问卷测量,大量的问卷测试也会使被试产生厌倦感。测量的效度不高。对其作用机制硏究不足。目前大多数硏究者倾向于认为学校归属感作为一种中介 变量(mediating variable)起作用?也有少数硏究者对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 讨,但所得出的模型分散零散,缺乏完整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具体哪些变量作用, 怎样作用尙未明确,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硏究表明学校归属感的发展贯穿于 整个学生在校期间。虽然有硏究者采用了跨吋间方法,但时间跨度不大,缺少长 期系统的追踪硏究且内容限于相关范式的

15、探讨。跨时间纵向硏究也是未来硏究的 一个方向。硏究已证实在校积极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同时学校 归属感与一系列问题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能否通过建立一个温暖和谐的 环境,提高学校归属感来提高学业成就,矫正在校问题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义。目前已有硏究者从学校归属感的角度对问题行为矫正进行了初步硏究,发现 学校归属感的不同纬度对于问题行为的矫正的作用不同18。同时0terman指 出,同伴互动(互动的频率和质量);教师对学生的支持,教学方法及教师给予 学生的自主权;学校的硬件设施对学生归属感的形成有着显著影响4,其中教 师的关心支持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呼声最高的两种

16、培养学校口属感方法。由 于此方面硏究近些年才开始得到关注硏究,理论基础薄弱,在已有的提高学校归 属感的试验中效果并不理想,理论与实际操作存在较人的矛盾冲突,加强对学校 归属感的理论硏究是末来硏究之重要方向。【参考文献】1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1872Sharon L. Nich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liefs about student belonging in one middle school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2006,106(3):255-271.3 Barnara M Newman, Brenda J Lohman, Phi lip R N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