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4084095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社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基于两岸社区志愿服务的调查与比较Community Voluntary 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ismTheory A Comparing Study of the Cross-Strait CommunityVoluntary Service作者:韩芳作者简介:韩芳,济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St hanf。内容提要:海峡两岸在社区志愿服务层面具有广泛共识。通过扎根理 论对海峡两岸社区志愿服务的结构性对比分析显示,社区 治理模式、社区资源配置、社会文化及价值观是影响社区 志愿行动的三大结构性要素。大陆的

2、社区志愿行动在结构 上面临着独立性制约、行动支持与保障不充分以及结构要 素间整合不足的困境,造成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缓慢、自主 参与不足的问题。台湾地区在社区志愿服务上的结构化优 势能够为大陆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有益经验。Both sides of the Cross一Strait have reached broad consensu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voluntary service. Based on the Grounded Theory,the comparing study of community voluntary service

3、 between Taiwan Island and the Main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ism theory shows that model of community governance,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social culture are the three structur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community voluntary action. On the mainland, actors of the community voluntary se

4、rvice lack of their social independence, acting supporting and insurance, meanwhile facing the inadequate integration of struetural factors, all of the which have stunt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voluntary service. But Taiwan Island is more advantageous than the mainland from the social structur

5、e of voluntary service,and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 can provide lots of good experiences for the mainland to promote her community voluntary participating.期刊名称: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复印期号:2018年01期关键词:社会结构/社区/志愿行动/扎根理论SocialStructure/Community/Volimtary Action/Grounded Theory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日“基于多中心治理理

6、论的邻避事件干预路径与制度分析” (17YJA630026) 山东省涉台委托调研课题“两岸社区志 愿服务比较研究一一基于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16STB008)的阶段性成果。志愿服务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嵌套于社会结构之中,为满足社会系 统的需要进行有意识的智慧的塑造。当前,大陆社区志愿服务快速发展,成为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并被纳入到重要的公共政策工具中。但同时,社 区志愿服务还困扰于行政化色彩浓厚、社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跚躅不前。如何提 升大陆的社区志愿参与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台湾地区在社区志愿参与上的结构优势为大陆的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基于对两岸

7、社区志 愿服务的实地调查,在结构理论视角下,从两岸社区志愿行动的结构分析入手,探 索促进大陆社区志愿参与的发展之径。一、结构理论与社区志愿服务(-)结构理论结构理论(structuralism )是分析社会现象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它以结构特 征为基础来解释行为的差异。结构理论自产生至今,并没有被清晰界定。1922年, 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1922 )中指出:世界是由 许多状态构成的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它们处于 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态的结构。”之后,迪尔凯姆、齐美儿 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结构主义进行了分析,如文化分析、网络分析、宏观结构

8、分 析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综合了传统的各种结构 主义理论(如迪尔凯姆、列维斯特劳斯、拉德克利夫布朗等的结构主义理论),提 岀了 结构化理论。吉登斯认为,结构是行为者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 动情境中利用的规则和资源,行动者在社会系统中进行互动,利用这些规 则和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中维持和再生产结构。吉登斯对结构理论的分析显示:社 会结构通过引导、激励或约束、惩罚等方式影响行动者的行动选择,同时,行动又 反作用于当前的社会结构并且进行强化再生产。(二)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是以促进社区整体福利为主旨的自发性的自我奉献以及利他非营 利的态度。它在培育公民

9、参与(Karsten Mundel , Daniel Schugurensky , 2008 )、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如社区医疗卫生、社区养老、社区矫正等)(Steven Rathgab Smith , 1999 )、改善社区环境与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社区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各国政府普遍将促进社 区志愿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策略。(三)社会结构与志愿行动在当今的全球化浪潮中,志愿服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WVS世界价值调查, 1981. 19911993. 19951998. 19992001 )。结构理论为解释这一现象提 供了一个宏观的空间视角。依据吉登斯的

10、结构理论,个体的行动选择有赖于规则、 资源及其相互间的互动,即个体是否采取志愿服务行动或采取何种志愿服务行动不 仅源于个体的利他精神和理念,更有赖于有关志愿服务的公共政策以及是否具有进 行志愿服务的公共资源。各国政府在规范或激励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时,往往从本国或本地区的社会需求 出发,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如在英国,社区志愿服务被认为是应对健康和社会问 题的一种恰当的机制(appropriate mechanisms ) z政府从政策层面鼓励通过社 区志愿服务提升居民的健康与卫生水平(Carlisle Sandra , 2010 )。美国有着深厚 的市镇精神(托克维尔,1835 ),政府通过赋予社

11、区更多的自主性责任,如青 少年教育、企业社会责任培育(Veleva Vesela z Parker Shoshana , Lee Allison , Pinney Chris.2012 )以及民众参与培育(Boulianne Shelley , Bailey Michelle.2014 )等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新西兰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 区志愿组织(Majumdar Debiprosad , 2004 ),形成以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社区 志愿服务。在个体层面,社区志愿服务的行动选择更有赖于政策框架在社区层面的 资源整合与行动激励。同理,社区志愿服务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结构,使得社会结构沿着

12、原有的路径强 化循环。已有的研究标明,在一个志愿服务活动很少的社区,或者志愿组织受到严 格限制的社会,会造成缺乏志愿参与的关系、渠道以及资源,这样的社会关系和社 会环境会阻止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美国和英国的调查结果都显示,积极参与公民生 活的人会获得更高的社会支持,很少参与公民活动的人得到的社会支持也会很低(Kohut, 1997 : 41 ; Profile of Illinios , 2001 ; Couthard et al. , 2002 : 5 ) o二、问题与研究方法近些年来,大陆与台湾地区在志愿服务事业上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就大陆来 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

13、重大事项中成功的志愿服务为台湾 地区提供了有益经验,而台湾地区发达的社区志愿服务也是大陆积极学习的榜样。(-)研究问题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两岸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后发现,台湾地区的社区志愿服务 吸纳了广泛的民众参与,甚至地方的政府机关也大量应用志愿者,志愿服务蔚然成 风。大陆的志愿服务在重大事项以及政府推动的重大项目(如西部计划)中表现突 岀,但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志愿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在具有共同文 化渊源的两岸社区志愿服务层面,为什么会表现出悬殊差异?本研究从结构理论的 视角提出了如下问题:第_,社区志愿服务如何在社会结构的框架下运行发展?第二,哪些结构要素在影响社区志愿行动?第三,社

14、区志愿行动如何反射并强化社会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分析大陆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 相应对策。(%1)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峡两岸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台湾地区,先后走访了忠顺里、西康里、珍珠里、石门、三芝以及花莲的慈济、 淡水区政府、文山区政府等社区、慈善组织和政府机构。在大陆,先后走访了北京、 上海、济南等地的社区、政府机关和志愿服务组织。在走访的过程中,对约30位社 区负责人、社区志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本研究应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资 料进行分析,梳理社会结构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互动逻辑。三、两岸社区志愿服务状况比较近些年来,两岸在社区

15、志愿服务层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共同促进社区志愿服 务发展的同时,两岸在社区志愿服务的运作方式、组织方式、法制建设、志愿参与 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差异。(-)运作方式:政策引导VS行政强化台湾地区社区志愿服务的运作方式可归纳为行政机关推动政策引 依托于社会力量。公共机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演进和推动,以制度化形式引导社 区志愿服务运作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公共机构通过社会福利去 机构化,即社会福利提供模式由在社区中照顾转化为由社区来照顾,依托 社区组织与人员提供社区服务。这一政策促使社区通过志愿服务来满足社区总体福 利需求。90年代,文化部实施社区营造计划,鼓励社区成立草根组织。在此期

16、间,每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发展协会,在社区发展协会的带领下,以项目形式从公 共机构那里获得政策性的资源支持,借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陆社区志愿服务的运作形式可归纳为政策推动政府主导行政强 化,即公共机构对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设计、组织运作进行全能式或半全 能式参与。20世纪80年代,大陆单位制衰落,社区制兴起。1984年,民政部明 确了 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思想,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区服务在全社会推广普 及,各个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区服务中心。调查中发现,许多地方的公共 机构往往通过街居委,以行政命令的形式主导了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具体表现在, 公共机构设立服务项目,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完成向社区提供公 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职责。这一行政强化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