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博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见总则二、 学科简介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 ),又称为家庭医学(fami ly medicine),是面向社区 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临床 医学二级学科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的全科/家庭医生立足社区,以病人为中心向个 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个体化、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负责性、方便可及的服务,依 靠团队实施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于一体的基层医疗服 务,此服务模式适应了医学模式与医学目标转变和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本学科研究范 围十分宽广,内容涵盖了全科医学基础理论、全科医学教育、临床预防与医疗服务、医 疗服务管理与评价、家庭社会学、行为医学、重点人群保健等三、 研究方向1・全科医学教育与教学研究;2 •临床常见健康问题/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3. 全科医疗服务管理与评价研究;4 .社区遗传学研究四、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1. 课程学习及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博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7. 0学分1 .公共必修课共5.0学分现代科技与马克思主义50学时2. 0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3. 0学分2.必选课至少2门至少2. 0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全科医学导论(为专业基础课程)36学时 2. 0学分(为全科医学专业首选课程,但如在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已修过此课程,可选择其他课程)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 54学时 2. 5学分高级流行病学 54学时 2. 5学分3. 选修课 不做要求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帮助学生在选课表中选择。
六、 教学工作要求见总则1. 学位论文要求见总则1. 学位评定与授予见总则九、 培养方式与方法要求见总则十.主要参考书刊:1. 梁万年•全科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梁万年等.基层医疗保健中的20个常见病症译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崔树起.全科医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4. 彭国忱主译•全科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Robert Rakel. Textbookof Family Medicine.SAUNDERS: 2003 6th Edition.)5. 崔树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全科医学硕士科学学位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 见总则1. 学科简介 同前,略三、研究方向1・全科医学教育与教学研究;2. 临床常见健康问题/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3. 全科医疗服务管理与评价研究;4. 社区遗传学研究1.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五、 课程学习及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1.公共必修课共7.5学分外语(英语)90学时4. 0学分自然辩证法54学时2. 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1. 5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 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 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36学时1. 5学分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 门课程中选择: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免疫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神经科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4居研究方向, 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全科医学导论36学时2.0学分(必选)高级流行病学54学时3.0学分现场调查技术18学时1. 0学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40学时2.0学分卫生经济学24学时1. 0学分临床心理学18学时1. 0学分选修课4. 0学分 (选课表中选择)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1. 教学工作要求见总则1. 学位论文要求见总则1. 学位评定与授予见总则1. 培养方式与方法要求见总则十.主要参考书刊:1. 梁万年•全科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崔树起.全科医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3. 梁万年•家庭医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Philip D. Sloane. Essentials of Family Medicine. Williams & WiIkins.U. S. A. 1998.5. 崔树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 培养目标见总则二、 学科简介同前,略三、 研究方向1 •社区常见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与防治;2. 心血管流行病学;3. 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社区康 复和社区预防功能);4. 全科医师培养与评价四、 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见总则1. 课程学习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5. 0学分1.公共必修课共6.5学分外语(英语)72学时3.0学分科学社会主义36学时1・5学分自然辩证法54学时2.0学分2.必选课至少4门至少6. 5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65学时3. 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专业型)36学时1. 5学分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2门,至少2. 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 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全科医学导论36学时2.0学分预防医学与全科医学研究进展18学时1. 0学分高级流行病学54学时3.0学分现场调查技术18学时1. 0学分临床预防医学18学时1. 0学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36学时2.0学分卫生经济学36学时2. 0学分临床心理学18学时1. 0学分3.选修课2.0学分从选课表中选择五.临床能力训练与考核1. 临床能力训练第二至第四学期为二级学科基础训练,以及与全科医学相关的内科、外科、儿科、 妇产科、五官科等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一般为18个月左右),本阶段各 科轮转结束后,在全科/社区范围内进行临床能力训练一年。
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 练,研究生应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 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学会门诊、急诊处理,危重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2. 考核见总则具体要求:(一)心血管内科专业:3个月(其中心电图室1周、CCU 1个月)1. 轮转目的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律失常的发 生机理和分类;下述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高血压、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处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 用;洋地黄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常见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了解: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型和处理;心脏电生理的 基本知识;电复律术、心包穿刺术、临时心脏起搏术、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 动图等操作技术2. 基本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病种数量病种数量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常见心律失常5例咼血■压L10例常见瓣膜病3例心肌炎1例冠心病(包括稳定性、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窦综合征1例常见的心脏病急诊:(如心脏骤停和阿斯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致命性心律失常、晕厥等)(2 )基本技能要求技术名称 数量12导联心电图操作常见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30例(在上级医师 的指导下死成规范 化心电图报告)常见心电图诊断:(包括:左右心室肥丸、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彳氐血钾、高血钾、窦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 逸搏心律、房室传导阻滞、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颤)(3)自学:高血压,冠心病的社区预防和治疗。
1) 呼吸内科专业:2个月1 .轮转目的掌握: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呼 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以上要求掌握病种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了解:上述要求掌握的病种的有关知识肺栓塞、结节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 瘤、肺间质疾病、睡眠呼吸紊乱综合征等疾病的有关知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 肺泡灌洗、支气管粘膜、肺活检、胸部CT、经皮肺活检、雾化治疗、睡眠呼吸监测较高 诊疗手段2.基本标准(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病种数量病种数量上呼吸道感染5例呼吸衰竭3例寸曼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哮喘2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癌1-2例咯血3例气胸2例肺心病3例(2 )基本技能要求名 称数量名 称数量结核菌素试验3例窒息抢救2例吸痰5例动脉采血5例胸部X线读片10例抽胸水2例(3)自学:COPD的社区管理与康复三)消化内科专业:1个月1 •轮转目的掌握: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生化功能(消化、内分泌、免疫);消化系统常见病 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慢性胃炎的病因、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及治疗;消化性溃疡 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并发症及处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及溃疡病的关系; 制酸剂如组胺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胃粘膜保护剂的药 理作用和临床作用;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克隆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要点及抗炎和 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表现;肝性脑病、门脉高压 的产生机理;腹水形成的原因及实验检查的特点、鉴别方法和处理;急性胰腺炎间质型 与出血坏死型的区别及常规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三腔管使用的适应证、禁 忌证;消化系统X线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
了解:肠结核与克隆病的鉴别;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及处理; 功能性胃肠病病理生理及处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