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人花鸟小品之趣味摘要:宋代花鸟在中国花鸟绘画史中达到了一个高峰,院体花鸟画下 了很多传世精品,还冇大量的典藏记载其中,花鸟小品占据了主要地位, 花鸟画以小品形式迅速发展,成为美术史上的一个代表艺术Z-O宋人小 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 方式,描绘特定的场境和瞬间情态,于状物精微的同时力求构思新奇,营造 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表现岀独特的趣味关键词:花鸟画;宋代小品;趣味小品的最早含义是指篇幅小、语言简约、便于阅读的简本佛经在绘 画领域,小品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 作品宋人小品构图篇幅小,多为方正的圆矩型,形式上注重画面边角,一 般釆用内敛的结构,内容上多表达特定的场景和瞬间的情态,于状物精微 的同时力求构思新奇,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表现出独特的趣味一、画幅之趣味首先,小品之小,先就是就篇幅形体而言宋人小品多为长、宽25厘 米的方、圆尺幅篇幅小就便于对物象局部进行精细的描绘,着意刻画细 节和意韵,于小的篇幅中营造另一个幻境宋人对艺术的玩味,着意在丁 “开门出仕,闭门归隐”(苏东坡语)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所产生的各种情感由这种“中隐”调和升华成一种“不执”的人格和人生境界。
篇幅 不在大,构制虽小但小中见大、微中见著、以少胜多、以轻压重,是“寸瑜 胜尺瑕”对于物象来说,它所描绘的是局部;但由画面本身而言,它所表现 的又是完整的整体,包含了两面性,于有限之中无限,让人遐想联翩英次, 花鸟小品的制式普遍为方型或者圆中带方的扇面、册页和灯片中国的传 统思想中早就有“天圆地方”这一概念,宋人小品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一 传统思维这些圆形、方形和少量异形的形式,主要来源于生活中实用的 团扇,家具上的贴络和灯片等,目的是为了把玩观赏其中蕴涵了宋人“玩” 的审美态度,是艺术的生活化,也是生活的艺术化康定斯基说,“正方形 在公式性的基础平面中是最客观的形态,在这里,寒冷感和暖和感保持着 相对均衡而圆形是最接近不带色彩的静止的平面形态① 宋人小品以 “方”、“圆”的视觉形态所表达出来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趣味是静思和追求 平稳正好投合了儒家的“温文敦厚” “文质彬彬”的理想,表现出“度” 和“中和Z美”的独特趣味二、题材之趣味宋人小品以较小的篇幅描绘自然中最常见的景物和瞬间情态能文 不求举,善画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物意而已宋人曾发出如此感叹, 作画就是求得和畅自己的情意,表达自己的情趣。
他们继承了院画的工整 细腻,更注重传神与写意,注重表现生活的野逸之趣,所以也就选择一些白 然中非常平常细微的物象进行描绘例如,《果熟來禽图》、《枇杷山鸟图》、 《葡萄草虫图》等,这些作品中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诗情画 意的文人情谊,这种倾向文人意趣的情感表达从更高层次对生活的关注和 热爱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描绘了林檎果一枝,枝上果实累累,一小 雀自外飞來,乍停枝头,尾羽翘起,收颈伸翼,似是刚刚停下又欲腾飞小鸟 姿态生动,活泼可爱,画面上生气盎然的意趣清新欲出画面构图细密有致, 设色清谈秀雅,精工逼真,笔法生动,动静结合,把人的想象带入更美的境 界中去了又如《出水芙蓉图》,整幅画简洁而不单调,画面极具匠心,仅 一朵荷花为中心充满幣个画面,形象艳丽而又娇柔挺健,花形丰满,蓬勃而 又有生命力,表达出了荷花雍容高雅之态,出淤泥而不染之质这朵盛开的 荷花,花姿娴静高雅,既显华丽乂显沉静,使人产生一种内敛含蓄的和谐之 美画面中充满了和谐宁静而温柔的格调,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美丽与平静 花鸟小品中崇尚自然的特性表达出了独特的情趣画面中自然的生命、性 情被赋予文人雅士的情怀,把自然画成是活的,因为失活的便有了情,画面 也因情生趣。
因此画中便寄托了文人的理想情怀与精神,在有限的画面中 创造出深广的艺术精神空间,使宋代花鸟小品极富特色和情趣三、写实Z趣味用“写实”这一概念來评论宋代院体画是20世纪的画论语汇对宋 代院体画写实风格的评论,在宋代当时以及元明清三朝是围绕着形神这一 核心展开的绘画领域中的形神论关键是出现“形似”与“神似”的概念,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观念以重神为主问题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形 的问题中国画论中“似与不似”的论题,实质上围绕着形而非神,因为神 似的重要是毋用置疑的似”与“写实”是同义的,“写实”同样包含“形 似”与“神似”,宋人花鸟小品就做到了神形兼备五代时期出现了花鸟 画史上二位大师黄筌、徐熙,他们绘画的画法与观念奠定了花鸟画的两大 风格基础其后宋代花鸟画直接继承了五代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花鸟画发 展成熟宋代花鸟画总体上冇“院体画”和“文人画”两大体系,其中院 体画占据着画坛的主流,其写实画风达到一个高峰宋代花鸟小品画具有 的写实思想,体现着传统中国画的写实观《出水芙蓉图》绢本设色,画一 朵荷花两片荷叶,取的是特写镜头,几近占全幅花瓣鲜嫩丰满,舒展绽放, 纹理丝丝入微,花蕊密密呈现,莲子丿力丿力在冃。
其下托Z荷叶,正反舒卷,可 见筋脉此画堪称南宋院画中的精品,是写实细致的小品英实繁简各得 其所,处理得当的话,皆成佳作鲁迅就曾提出:“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 当舍,周密不苟Z处是可取的《果熟来禽图》中画折枝林檎果一枝,不但 疏密得体、细密不懈,而且叶筋与檎果的明暗晕染十分细腻周到,转折柔顺 无生硬Z弊,几乎是一种巧夺天工的自然过渡甚至,连木页枯黄残损与果 实中为虫所蛀的斑点,也都一一细致表达传神,这样的写实工夫,即使置之 北宋宣和画院亦不为过一小雀自外飞来,乍停枝头,尾羽翘起,收颈伸翼, 似是刚刚停下又欲腾飞,其一种跳跃感,着实呼之欲出,与林檎果的勾勒精 工相反,小雀是以晕染梳出细羽的方法层层渍出,但从细腻的角度看,两者 却是异曲同工的②对物象神态丰富细致的描绘是花鸟画成熟的表现,宋 代院体花鸟小品画在细致写实中冇得于此这种神形兼备的写实使宋人花 鸟小品画乂具有了另一种独特的趣味,不光让作者乐在细致之中,还讣观 者游弋于精密之中,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体现文人女祥闲适的情调和 祥和之意宋代小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世人的关注,这些小品册页中表达了 高度完美的艺术性,这种对自然造化的真实描绘及英强调绘画主体的个人 意识和审美趣味,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文化理念。
把人品与画品结合起來,达到一种清新淡雅、浑然天成的境界注释%1 康定斯基 《论艺术中的精神》,1987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 176、183 页1 陈震濂《品位经典一一陈震濂谈中国绘画史①殷商-南宋》,浙江 古籍出版社,186、187页参考文献[1]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2] 王焕然.《浅析宋人小品画之美》•[3] 陈震濂・《品位经典一一陈震濂谈中国绘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