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962653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_浅析发 动机冷却系统(定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发动机冷却系统【论文摘要】简述冷却系统对车辆发动机止常、高效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冷 却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保养改善建议。1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发动机釆用了更加紧凑的设计和具有更大的比功率,发 动机产生的废热密度也随之明显增大。一些关键区域,如排气门周围散热问题 需优先考虑,冷却系统即便出现小的故障也可能在这样的区域造成灾难性的后 果。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般应满足发动机满负荷时的散热需求,因为 此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最大。然而,在部分负荷时,冷却系统会发生功率损失, 即水泵所提供的冷却液流量超过所需的流量。我们希望发动机冷启动时间尽可 能短,因为发动机怠速时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油耗也大。

2、冷却系统的结构对发 动机的冷启动时间有较大的影响。一个正常、高效的冷却系统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加速性、可靠性 以及使用寿命。2现代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特点传统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可靠地保护发动机,而还应具有改善燃料经济性和降低 排放的作用。为此,现代冷却系统要综合考虑下面的因素:发动机内部的摩擦 损失;冷却系统水泵的功率;燃烧边界条件,如燃烧室温度、充量密度、充量 温度。先进的冷却系统釆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统筹考虑每项影响因素,使冷 却系统既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又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减少排放。2. 1温度设定点发动机工作温度的极限值取决丁排气门周圉区域最高温度。最理想的情况是按 金属温度而

3、不是冷却液温度控制冷却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发动机。由于 冷却系统设定的冷却温度是以满负荷时最大散热率为基础,因此,发动机和冷 却系统在部分负荷时处于不太理想状态,如市区行驶和低速行驶时,会产生高 汕耗和排放。通过改变冷却液温度设定点可改善发动机和冷却系统在部分负荷时的性能。根 据排气门周围区域温度极限值,可升高或降低冷却液或金属温度设定点。升高 或降低温度点都各有特点,这取决于希望达到的目的。2.2提高温度设定点提高工作温度设定点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方法。提高温度有许多优点,它直接 影响发动机损耗和冷却系统的效果以及发动机排放物的形成。提高工作温度将 提高发动机机油温度,降低发动机摩擦磨损,

4、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研究表明,发动机工作温度对摩擦损失有很大影响。将冷却液排出温度提高到1 50C,使气缸温度升高到195C,油耗则下降4%-6%。将冷却液温度保持在90- 115C范围内,使发动机机油的最高温度为140C,则油耗在部分负荷时下降10%0提高工作温度也明显影响冷却系统的效能。提高冷却液或金属温度会改善发动 机和散热器热传递的效果,降低冷却液的流速,减小水泵的额定功率,从而降 低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此外,可釆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减小冷却液的流速。2.3降低温度设定点降低冷却系统的T作温度可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降低进气温度。这对燃烧过 程、燃汕效率及排放有利。降低温度设定点可以节省发

5、动机运行成本,提高部 件使用寿命。研究表明,若气缸盖温度降低到50C,点火提前角可提前3CA而不发生爆震, 充气效率提高2%,发动机工作特性改善,有助于优化压缩比和参数选择,取得 更好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性能。2.4精确冷却系统精确冷却系统主要体现在冷却水套的结构设计与冷却液流速的设计中。在精确 冷却系统中,热关键区,如排气门周围,冷却液有较大的流速,热传递效率高, 冷却液的温度梯度变化小。这样的效果来自缩小这些地方冷却液通道的横截面, 提高流速,减少流量。精确冷却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确定冷却水套的尺寸,选择匹配的冷却水泵,保 证系统的散热能力能够满足低速大负荷时关键区域工作温度的需求。发动机冷却液

6、流速的变化范围相当大,从怠速时的1 ni/s到最大功率时的5 m/ so故应将冷却水套和冷却系统整体考虑,相互补充,发挥最大潜力。研究表明,采用精确冷却系统,在发动机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冷却液流量可下 降40%。对气缸盖上冷却水套的精确设计,可使普通冷却道的流速从14in/s提 高到4 m/s,大大提高气缸盖传热性,将气缸盖的金属温度降低到60Co2.5分流式冷却系统分流式冷却系统为另外一种冷却系统。在这种冷却系统中,气缸盖和气缸体由 各自的液流回路冷却,气缸盖和气缸体具有不同的温度。分流式的冷却系统具 备特有的优势,可使发动机各部分在最优的温度设定点工作。冷却系统的整体 效率达到最大。每个冷却

7、回路将在不同冷却温度设定点或流速下工作,创造理 想的发动机温度分布。理想的发动机热工作状态是气缸盖温度较低而气缸体温度相对较高。气缸盖温 度较低可提高充气效率,增大进气量。温度低且进气量大可促进完金燃烧,降 低CO, HC和NOx的形成,也提高输出功率。较高气缸体温度会减小摩擦损失, 直接改善燃油效率,间接地降低缸内峰值压力和温度。分流式冷却系统可使缸 盖和缸体温度相差100Co气缸温度可高达150C,而缸盖温度可降低50C,减 少缸体摩擦损失,降低油耗。较高的缸体温度使油耗降低4%-6%,在部分负荷时 HC降低20%-35%。节气门全开时,缸盖和缸体温度设定值可调到50C和90C, 从整体上

8、改善燃油消耗、功率输出和排放。2.6可控式发动机冷却系统传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属于被动式的,结构简单或成本低。可控式冷却系统可 弥补目前冷却系统的不足。现在冷却系统的设计标准是解决满负荷时的散热问 题,因而部分负荷时过大的散热能力将导致发动机功率浪费。这对轻型车辆来 说尤为明显,这些车辆大多数时间都在市区内部分负荷下行驶,只利用部分发 动机功率,引起冷却系统较高损耗。为解决发动机在特殊情况下过热的问题, 现在的冷却系统体积较大,导致冷却效率降低,增大了冷却系统的功率需求, 延长了发动机暖机吋间。可控式发动机冷却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电 控模块。可控式冷却系统能够根据发动机工作状况调整冷却量

9、,降低发动机功 率损耗。在可控式冷却系统中,执行器为冷却水泵和节温器,一般由电动水泵 和液流控制阀组成,可根据要求调整冷却量。温度传感器为系统的一部分,可 迅速把发动机的热状态传给控制器。(新款宝马车上已有实际应用) 可控式装置,如电动水泵,可将冷却系温度设定点从90C提高到110C,节省2% -5%的燃油,C0减少20%, HC减少10%。稳定状态时,金属温度比传统冷却系统 的高10C,可控式冷却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能力,可将冷却温度保持在设定点 的2C范围。从110C下降到100C只需2 So发动机暖机吋间减少到200s, 冷却系统工作范围更贴近工作极限区域,能够缩小发动机冷却温度和金属温度

10、的波动范围,减少循环热负荷造成的金属疲劳,延长部件寿命。3结论前面介绍的几种先进冷却系统具有改善冷却系统性能的潜力,能够提高燃油经 济性和排放性能。冷却系统的能控性是改善冷却系统的关键,能控性表示对发 动机结构保护的关键参数,如金属温度、冷却液温度和机油温度等能够控制, 确保发动机在安全限度范围内T作。冷却系统能够对不同工况作出快速反应, 最大程度地节省燃料、降低排放,而不影响发动机整体性能。从设计和使用性能角度看,分流式冷却与精密冷却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既能提供理想的发动机保护,又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这种结构有利于 形成发动机理想的温度分布。直接向气缸盖排气门周围供给冷却液,减

11、少了气 缸盖温度变化,使缸盖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也能将机油和缸体温度保持在设计 的工作范围,具有较低的摩擦损失和污染排放量。【结尾】冷却系统的维护保养:汽车的诞生是人类科技文明的结晶,发展到今天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各大系 统也是推陈出新,日臻完善;冷却系统的结构设计也有了质的提高。但作为冷 却系统重耍组成部分的冷却介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仍然是以水为主要 成分的防冻液。水作为自然界中最优质的冷却介质的观念已根深蒂固。笔者以为,以水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的缺点也是显著的,如:易氧化沉淀起 水垢、工作状态压力大、有毒不环保等。现有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正常工作温度 都已经设定到非常接近防冻液的沸点了,如

12、果防冻液因氧化起水垢而沉淀在水 箱散热条内的话,就会导致散热能力下降产生高温,轻则拖车,重则发动机冲 床、拉缸。但凡发动机需提早分解修理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水或机油的问题所致,但水 的问题引起的占十之六七。所以选择一款不腐蚀、不沉淀、沸点高的优质冷却 液是维护冷却系统的基础。笔者为此也特别查阅了相关资料,其中哈尔滨工业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汽 车冷却液一书中有特别介绍的作为前沿科技的冷却介质:纳米冷却液和无水 冷却液。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和详尽介绍的是美国爱温无水冷却液,该冷却液 在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军方牵头,杜邦负责研制成功,产品具备高沸点低冷凝 点、无氧化积垢腐蚀、超强热传导性、免更换和添加等显著特点;加注后能够 快速预热引擎并始终保持内部恒温、提升引擎动力、有效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 等效果。为冷却介质的发展方向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为冷却系统的维护保 养提供了可靠的产品保障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