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957780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韩伯卿【论文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摘耍】当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有溺爱型、专制型、放 任型、民主型。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父母文化层次低、教育观 念落后、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教育影响不一致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应提 高素质、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构 建起“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 身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 育能为初中生的未來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城市初中生的家长对学生

2、在 家的自学情况都普遍关注,家长给学生购买的课外读物较多,教育投资较大,而 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相对薄弱,令人担忧,城乡差别很大。木文拟从农村初中 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 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 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很少对孩子提岀耍求。比如,给学生买手机,MP3, 游戏机等,这些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虚 伪、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表现在对孩子

3、管教过 于严厉,粗暴的“父为子纲”的封建思想在今天的许多家长头脑中,仍占有主导 地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对学生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 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病骂斥责; 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 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 是变得服从、压抑、胆小,学生没有任何主见,或是变得在家长而前和背后言行 不一致。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差。这种教育方式 培养的孩子容

4、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 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关系融洽,对 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能给孩子创设口由发展的空间,孩子往 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文化层次低冃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文化层次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多数。由丁家 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 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甚至束手无策。由于知识水平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 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家长在农闲时沉湎于搓麻将、打扑克,聊天。农村

5、 家庭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儿乎不看书读报。农民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 很快,但对精神文明投入太少,有的是一片空白。因此,孩子的家庭作业经常没 完成,让家长配合督促,而家长总是说:“我也不识字,每天问他,他都告诉我 做完了,原来都是骗我的,回去再找他算账。”孩子一日-犯错,家长轻则病斥一 顿,重则狠打一顿,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 榜样。孩子遇到难题,家长也无法辅导解决,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二)教育观念落后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 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平时和学校班 主任,任课老师沟通

6、少,对孩子的在校表现、兴趣爱好不了解,只看重学习成绩, 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违背。不少家长认为,只要 孩子学习好,其他方而都不重耍;如杲学习不好,其他方而再好也无所谓。对孩 子为人处世等方而的思想教育太少,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 全而认识。在亲子观层而上,许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 长与家庭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洸耀门庭;在教养 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 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 O 这些观点却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

7、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 态度和行为。(三)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耍求严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对自己耍求放松,不 能以身作则,耍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言传身教”是儿千年的 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 “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儿千年后却被我们某些家长给扭曲了。许多家 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 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 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 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

8、沉溺丁扑克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 的话,一边却乂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 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 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不帮助孩子找原因、找解决 问题的方法,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 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丁言教,久而久Z,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 家长和老师。家长应该多夸奖、鼓励孩子,耍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天过 问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哪些突出表现等,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另外,农 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耍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

9、劳动,劳作一天下来, 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 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1) 教育影响不一致在农村,家庭儿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 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 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孩子犯了错误,老人庇护。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男的 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女方,而女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 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Z,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 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

10、祖父母,农忙或 逢年过节回來,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 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现在提倡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到老学到老。农村初中生家长也不例外,他 们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耍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比如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 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 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口觉参加“家长 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

11、。家长想要让 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耍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耍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 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 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耍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 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索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 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当今社会处在改革开放 的特殊时期,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耍有一 定的知识技能,更耍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 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

12、次,家长耍有正确的亲子观,耍认识 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 希望,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 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 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民族的振兴培养接班人。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 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 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口然直,孩子耍成为栋 梁Z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夕卜,家长 还耍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耍

13、在养育孩子 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 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 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 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鹫不驯。每一位农村初 中生的家长都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 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 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岀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 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

14、方而,耍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 在品徳修养方而,应耍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徳行为规范约朿自己,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学生接受的教育来口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耍,单纯地强调任 何一方而而忽视其他方而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耍发挥主 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而。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随着电脑的普及, 家长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 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

15、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 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确定上网的时间,明确上网 内容。其次,耍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耍让家长认识到家庭 教育的重耍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 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耍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耍经常性地讨论教 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耍做好祖父母或外 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耍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 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Z,我们要使家庭、 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 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参考文献:1 曾天徳当前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 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 究,2000, (5): 11-14.2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 育科学版),2003, (6): 87-933 李连英.农村家庭教育中家长索质的研究J 成人教育,2008, (5): 71-72.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 studa. net首页上一页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