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954689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教师资格考试《学校心理学教程》(课后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怎样理解中等学校心理学的对象和性质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要内容,兼及中等学校学生心理学与教育社会心理 学的部分内容。(1)中等学校心理学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性质,以社会科学特征为主(2)中等学校心理学注 重理论性,而以应用性为主2、中等学校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观察法(2)调查法(3)教育心理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3、学习和研究中等学校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1)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科学育人(2)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3)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4)中等学校心理学有助于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第二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1、认知过程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3、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4、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5、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刺激物的强度;二是刺激物的对比关系;三是刺 激的动感;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6、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7、感知觉:感知觉实质上是感觉与知觉的统称8、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9、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

3、激的觉察,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 觉、肤觉等。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察觉,主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10、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1、感觉的特殊现象(1)感觉适应(2)感觉的相互作用(3)感觉对比(4)联觉12、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13、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理解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恒常性14、表象和记忆:表现具有三个特征(1)形象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15、遗忘的基本规律(1)时间因素(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学习的程度(4)材料的顺序(5) 识记者的态度16、思维是一种

4、髙级的认知活动,它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人的思维过程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个基本特征1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18、想象的分类: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19、无意想象又称为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蒙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20、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的想象21、有意想象有两种形式:再造想彖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式、模型、符号等 描述,在头脑里形成有关事物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指不局限于现有的描述或描绘,在头脑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首创

5、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创造想 象的产生受制于创造动机、创造原型、表象储备、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等因素。22、思维的认知加工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23、想象的认知加工过程(1)黏合(2)夸张(3)典型化(4)想象联想24、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2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很多,有情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索,各个因索之间 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动机水平(2)问题情境(3)定势(4)原型启发(5) 个性因素26、动机的概念: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

6、一定目标的内部动机27、动机与需要:需要的概念: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 的一种稳定的要求。28、需要的特性:一是动力性、二是对象性、三是社会性29、意志是有明确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30、根据你的学习体会,分析认知过程、行为动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认知过程即认识过程,是个体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具有一系列的认知操作程序。认知过程包括注 意、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它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行为动力。人类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有目的的行为一定是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心理特征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7、,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独特组合,是在长期社会实 践渐次发展养成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31、怎样理解信息加工理论的系统性?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 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 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但随 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这种序列加工观越来越受到平行加工理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挑战第三

8、章心理的发展1、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 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2、简述我国心理学界对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一般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 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 初期(14、1517、18岁);青年后期(17、1825、30岁);成年期(25、3055、60岁); 老年期(55、60死亡)。3、试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相互作用

9、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 新的需要和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这就是儿童心理发展 的动力。4、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 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小;二是顺应,即改变主体结构以适应客观的变化。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四 个阶段:一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是前运算阶段(27岁);三是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四是形 式运算阶段(1215岁)5、试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化

10、发展理论埃里克受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训练,与弗洛伊徳一样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级人物。他把个人一 整的发展氛围八个阶段,并认为每一阶段都需要克服一个主要矛盾或危及,只有在本人与外界的作用下合 理地解决了每一个矛盾和危机,才能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 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6、试说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在教育上的意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皮亚杰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主 要是自己建构有着周围世界的认知图式,维果斯基则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社会性。关于教学与发展的 关系,维

11、果斯基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他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 的前面。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 助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发展,社会和教育对发展起主要作用。从这个意义 上,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7、结合实际说明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所处的生活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受教育的条件也非常不同。不同的环境与教育条件对孩子的心理 发展是有重要影响的。(1)社会生活条件与教

12、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感到教育水平先进与教 育水平落后地区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Z所以能对幼儿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其重要原因是 由于教育是-种有日的、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彫响的过程,因而它能更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因素促进 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得到较好的发展。(2)儿童与成人的交 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在与 成人的交往活动中学到许多行为方式,形成他们的性格,这些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很大的影响。(3)具体的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

13、件。第四章中等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1、简述初中阶段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少年期是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由不成熟的童年走向成熟人生转折期的开始, 无论在生理或心理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 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关键年龄期, 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2、简述初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1)身体发育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期(2)神经系统的发育(3)性成熟开始3、简述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高中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一是

14、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 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表现在两个方面:抽象与具体得到了较高的统一。辩证思维得到了明显发 展;二是发散思维(求导思维)很活跃;三是思维的品质有很大发展。(二)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高中 学生的情感与儿童少年相比较,具有新的特点:情感的倾向基本定型;强烈、爆发的情绪和温和、细腻的 情感交织并存;情绪不够稳定,但有时又很执拗;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社会性情感更丰富、更深刻。4、简述初中学生认识活动发展的特点(1)观察力发展的特点(2)注意发展的特点(3)记忆发展的特点(4)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特点5、初中生想象发展的特点随着少年兴趣的扩展,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形成与学握,以及能力

15、的提高,初小学生的想象变得十 分丰富、生动而复杂,其主要表现为:(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强,初中学生的想象多为有意识、有目的 的;(2)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3)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5、简述初中学生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绪情感发展的转折期,主要特点为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明显; 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对异性感兴趣。初中生的意志力比小学时期有了明显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依 赖性逐渐减少,根据目的做出意志决定的水平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等方面6、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独立自主性与依附性的矛盾;活动能量与认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性的成熟与道德、法制观念的矛 盾。7、简述高中学生生理发育的主要特点青年初期学生的身体发育已臻成熟。身高、体重、胸围已接近成人水平。骨髓骨化已基本完成,韧 带和肌肉力量加强,从而提高了身体活动能力。神经系统发育基本完成。性机能发育己基本成熟,生殖器 官逐步完备。8、简述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认识发展的特点(二)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三)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9、简述高中生认识发展的特点一是思维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理论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表现在两个方面:(1)抽象与具体得 到了较高的统一。(2)辩证思维得到了明显发展;二是发散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