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950707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以学生为中心力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实施策略李瑞贵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了教育界 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心理学、哲学及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及必要性, 以及在教学管理中的实践探索.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教学管理%1. “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1952年,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 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首次“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1998年10月5日至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各国高等教育界、经济界及政府 机构的40

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规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大 会主题为“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与主题同名的大会 宣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以及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 框架。宣言中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 视角和新模式。”宣言还要求各个国家和高等学校的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 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包括参与教育重大问题讨论、评估、课程 及其内容改革,制订政策与院校管理等等”。这是“以学生为中心”首次见诸联合国机构的 正式文件,从此这一提法逐渐成为权威性的

3、术语和全世界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是随着主体教育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得到 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如何准确地阐述其内 涵、把握其精髓、指导办学实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上 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 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向,是理 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办学理念是对学校办学思路与方略的高度概括,是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并用以指导学校 教育、管理和发

4、展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想和观念体系,是为了实现办学目标,依照教育规 律而确立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深层次地反映了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一所学校 的办学思路、发展战略以及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向。%1.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论意义1. 心理学意义。卡尔罗杰斯曾经担任过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他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 治疗理论,倡导“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罗杰 斯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探索教育问题的,他根据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原理,提倡“以学生为 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应

5、该也只能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效。根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学目标是价值的自我实现,教学过程是自由 发展,教学原则是真诚、信任和理解,教学方法则应是非指导性的引导。因此,“以学生为 中心”的教育理念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创造性探索,为心理学原理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途。2. 哲学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 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由其内部因素决定。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发展 成长的可能与结果主要决定于其自身。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提供了哲学依据。这一原理有力地支持了

6、“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与学的一对矛盾中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未来命运的决定 者,学习的成败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必然有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 极主动地学习。反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相应实践也有力地印证了辩证唯物主 义内因决定论的价值。学校里的一切教育资源、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都只是外因,只有通过 受教育者的内因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 等,都必须以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主要评价标准。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应当从学 生的需求出发,接受实践的检验。教育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受教

7、育者身上。惟其如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才能付诸实践,逐步发展并且逐渐提升到更高的层次。3. 教育学意义。教育学理论强调,教育领域存在两类规律。一类是教育的外部规律, 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类是教育的内部规律,主要内容是教育必须 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前一类规律人们比较熟悉,也容易接受;后一类规律则往往 被人们忽视。强调外部规律的教育属于社会本位教育,其教育理念被称为工具教育论。强调 内部规律的教育则属于个人本位教育,其教育理念被称为本体教育论。在中国,由于封建主 义集权制社会的长期存在,再加上较长时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本位教育和工具教育论一 直处于主导地位。

8、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科学发 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教育的内部规律逐渐引起注意并且日益受到重视。为了 遵循教育的内部规律,教学活动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必须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 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符合教育内部基本规律的。“以学生 为中心”强调了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不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揭示了学 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岀发这一基本原则(不排斥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效果 的评价与检查)。换言之,倘若学校现行的课程设置、管理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 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成分,就应该尽快地

9、加以改正。这一观点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 的新感觉、新体验,因而具有先进性。与此同时,它又同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几乎形成定 式的“天地君亲师”社会定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能、“师道尊严”的道德规 范等不完全吻合,所以又极具挑战性。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迸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快变性,大学只有建立更加 开放灵活的制度才能满足它的复杂要求;由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实现,使以开放性、自 主性、数字化、个别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在大学得到应用,它也要求大学有更加 开放灵活的制度以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的今

10、天,学生来源多样化,需求多样化,而且学生缴费上学,对自己学什么、怎么学有更大的选 择权,大学应当以更加开放灵活的制度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加入 WTO后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贸易的要求相去甚远。加入WTO后,教育成为一种服务,学生由教育 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学校只能成为一个提供服务的主体。基于这种价值取向,大学 教学管理制度体现的自由理念就是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创造 性,增加学习的选择性,加强管理的弹性,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实现学生的学习自由。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曾对人性化管理做过简练的概括: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 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11、人性化管理其实质就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亦称“人 性化的管理” 它是在尊重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激发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事业开拓创新。高等教育 在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 教学管理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目的也是人,围绕人进行管理,为了人的管理。因此,应 当充分重视教学管理中人的需要、人的地位,充分发挥人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现代大 学教学管理应属于“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以重视人的情感、培养入的能力并使其 有效释放为着眼点,形成的制度文化是开放民主、和谐融洽

12、的,造就的是主体性强、自主自 律和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自主人。其核心在于营造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的良好氛 围,建立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展现和发展人的各种潜能和创造性的有效机制。重 视大学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建设,建构新的大学管理理念,创建新的大学管理制度,将“以学 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大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是现代大学管理的价值追求。大学教学 管理的人性化就是在实施和制定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手段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所 具有的人的本质属性。在实施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尊重教育规律,利用条件 培养人,创造条件发展人。科学管理活动应该以一种合乎人性(主要是指人的需要)的方

13、式。 并为了人的目的来进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也是时代对大学教学管理的要求。%1.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表明了高校的领导者和广大教职工 对“为什么办学”这一根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在我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发生重大的转变、高等 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一些高校了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口号,正是体现出了高等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的内涵要求, 体现出了高等教育的起点和归宿。这一 口号的实质,首先是要求我们树立三大教育思想:“学 生第一”的教育思想、“具体人”的教育思想、“完整人”的教育思

14、想。树立“学生第一” 的教育思想,就是说,高校的一切工作要坚持把学生的利益第一、学生的发展第一、学生的 成才第一、学生的安全第一、学生的健康第一的思想放在学校所有工作的首位,学校工作应 该是“一切为了学生”。树立“具体人”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克服过去的“抽象人”的教育, 改变过去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问题,不能重视了这部分人,而忽视了另一部分人,要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确立辩证的人才观,不能按照同一个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要因材 施教,学校工作应该是“为了一切学生”。树立“完整人”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把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学校全部工作,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成为广 大

15、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学校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教给学生生 活的本领、学会做事的本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本领、学会学习的本领,要始终围绕育人 这个中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和谐、可持续的发 展,学校工作应该是“为了学生的一切”。2. “以学生为中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施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随着高等教育 改革的深入,学分制、弹性学制的推行。允许学生延长学业年限,甚至让学生中断学习,过 几年再回校继续学习;在学生差异扩大的情况下,提供不同的学习模式、课程模块

16、,突破“班 级授课制”的限制;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实施体育课程的分项教学;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主选择 课程修读方式;等等,这些都是高校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出发,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 发展的价值观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的体现。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 导下进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分析,教师要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目前 的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学习需求分析);分析学习者的初始能力、接受能力 及其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学习者分析);分析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学生所学的专业培养目标的 要求、是否体现社会和市场的变化、是否体现学科发展的新观点和新问题,清楚学生应该学 什么,了解学生最终学到什么(学习内容分析);分析教学条件是否能满足教学模式的运用, 是否能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条件分析)。通过对这些教学过程相关因素的分析,开展全新的 教学设计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