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无锡吴文化公园范文

上传人:艳春1****84 文档编号:203939178 上传时间:2021-10-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无锡吴文化公园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无锡吴文化公园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无锡吴文化公园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无锡吴文化公园范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无锡吴文化公园 一、无锡“吴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的流传范围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吴文化就是指吴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即是吴人的文明。其核心是指吴地人的精神风貌、观念意识、心理态势和人格风范以及价值观念、传统风俗习惯等。 无锡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

2、末年,周太王之子泰伯偕弟仲雍为让王位给兄弟季历,由陕西来到无锡,筑城于梅里(今无锡市梅村镇),号称“勾吴国”。周武王时,商朝已消亡,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吴国随之建立,都城仍定在梅里。无锡在明代就已有制砖、冶炼、螺丝、和织布等手工业。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有产业工人6万,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号称“小上海”。16世纪前后,无锡已是名闻遐迩的“布码头”,与当时长江沿岸镇江的“银码头”和汉口的“船码头”齐名。至19世纪中期,又因粮食产销繁荣而与安徽芜湖、江西九江和湖南长沙一起誉为“四大米市”。如今,无锡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中国沿海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吴文化从三千多年的勾

3、吴国诞生,其宗旨“断发纹身,植桑织帛”,标志着“吴文化”的起点不但追求温饱生活,而且提出了明志修身,摆脱蒙昧,追求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这一显著有别于中华其他古文化的特点,确定了“吴文化”的辉煌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的变迁,“吴文化”从小小的梅里诞生,发扬成为吴地文化,光大成为环太湖流域的代表性文化体系,就充分证明这一切。在“吴文化”的熏陶下,无锡的经济、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泰伯、春申君到孙权、高攀龙、顾宪成,从陶朱公、范蠢到荣氏家族,从顾恺之、倪云林到徐悲鸿,从瞎子阿炳到刘天华,钱家三雄、秦邦宪、陈云,张闻天各行各业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无不扎根于这片肥沃的土地,泰伯庙的古朴、尾头诸包孕吴越

4、的磅礴、天下第二泉的渗滓流水、古运河清明桥的清秀,无不体现“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与定位1.吴文化古街古镇资源优势。无锡城被“吴文化”的地理氛围所环抱,三万顷太湖“包孕吴越”。处处有古迹,步步有文化。如江南第一古镇梅里,又如荣巷、惠山古镇、日晖巷、小娄巷、清名桥沿河五大历史古街;荡口、严家桥、周新镇、黄土塘、丁蜀南街等五个历史古镇(村),均凸现江南名城的文化底蕴。吴文化古街古镇游可以开发成为无锡旅游的重头之一。原汁原味、神秘、悠久的“吴文化”历史,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的古地古迹会给游人以无比的吸引力。2.吴文化名人名居资源优势。无锡人杰地灵,从勾吴国“吴文化”的建立至今,

5、优秀人才层出不穷,在中华历史长卷中,出生自无锡的杰出人物占有很大的篇幅。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军事、艺术,各种人才济济一堂。为何一个小小无锡能出现如此众多的大家,这是无锡人的骄傲,更是“吴文化”的骄傲,是几千年“吴文化”熏陶的结果。这一切皆由于“吴文化”的起源是追求生活的温饱和摆脱愚昧的精神同时诞生的。中国历史上有如此说法,某地出武将、某地出文人,而“吴地出俊才”,其区别正是文化环境的区别,是文化宗旨的区别。历代以来与无锡有关的先贤不计其数。像殷商时期的泰伯及其族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壮士专诸、传奇人物范蠡和西施;东汉高士梁鸿、孟光;明清时期的东林书院等。近代的无锡更是人才辈出。像著名的

6、薛福成;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荣德生;中国革命创始人之一的张闻天;一代巨匠钱钟书;传奇民族音乐家阿炳、刘天华以及众人熟知的华君武、薛暮桥、孙冶芳、陆定一等。3.吴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优势。民俗文化作为现代旅游文化中的一个精品,当仁不让地处于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的前沿,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现代旅游的文化内涵,对提高现代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现代旅游的发展后劲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无锡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其旅游开发的优势主要有:(1)潜力无穷的节令民俗活动与饮食文化。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的无锡,土风清嘉,吴俗精雅,乡情永隽,其可供开发利用的民俗旅游资源潜力巨大。仅拿岁时节令民俗来讲,就是一笔丰富多采

7、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宝贵旅游资源。在吴地传统节庆中除一般都含有相关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说外,还附有相应的传统节令娱乐活动和节令风味小吃,此种颇具特色的节令文化现象,正是开发民俗旅游产品、发掘民俗旅游资源的绝妙题材和最佳切入口。(2)独具神韵的民俗风情资源。无锡吴文化民俗风情资源类型也较多,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其形成与江南水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江南传统文化背景相关,并且从总体上体现的是一种通过江南长期文化历史形成的儒雅斯文的阴柔之美,所形成的旅游地形象的整体风格也与之相一致。开发无锡民俗旅游资源,必须充分注意发挥地方特色、吴文化特色,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持浓郁的乡土气息。4.吴文化人文景观资源

8、优势。伴随着悠久的历史,总会有无数的神话传说,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无锡,更不缺乏这一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吴歌、吴地文化、太湖传说等等人文景观,这也是发展“吴文化”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开发无锡吴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考1.开发吴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人类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之后趋向于文化精神价值的满足,这是文化旅游兴起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外国人、华侨纷纷来华探寻一些文化的发展历史,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也就应运而生。随着旅游者的日趋成熟,文化旅游这种高层次的旅游必将在国内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文化也是城市的灵魂,看一个城市是否有竞争力,重要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

9、城市以文化论输赢,要以文化品位来塑城市新形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区域经济的竞争更趋激烈,而更深层次的竞争则是文化的竞争。看一个区域是否有竞争力,是否有吸引力,关键是看它是否蕴含深厚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文化。面对长三角都市群强手如林,作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的无锡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并在区域形象品牌中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发展吴越文化旅游及创建吴越文化名城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就是以文化名城为主体,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打造无锡文化的整体优势,发展文化力作用,从而提升区域形象竞争力,促进无锡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2.打造无锡吴文化旅游精品目前,无锡旅游资源的开发偏重的还是太湖风光、

10、人造景观、江南园林,还不是城市的文化底蕴。从整体上说,还缺少一种应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对旅游产品而言,还缺少一批文化内涵较深、文化品位较高的旅游精品和名品。而文化底蕴恰恰是旅游城市和产品长盛不衰的灵魂,是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所依托的主题。旅游首先要有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又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是典型的太湖文化、江南文化,无锡旅游一定要把无锡的文化特征反映出来。应着力培育一批吴文化旅游的名品和精品。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以清名桥、水弄堂为代表的古运河文化风情旅游区;以泰伯河、泰伯庙、泰伯陵为特色的古吴文化旅游区;民族工商文化旅游区;以“二泉映月”、

11、阿炳故居为代表的民族音乐文化旅游;以人杰园、东林书院、钱钟书故居等为依托的名人文化旅游;以严家桥、荣巷古镇、荡口古镇等为组合的历史古街区等等。作为提升我市旅游的人文底蕴和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要整合“三泰一址”(泰伯庙、泰伯墓、泰伯渎、鸿山遗址)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有序地开发吴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使之成为“十一五”期间内新的亮点和品牌。以“天下第二泉”、世界名曲二泉映月品牌为依托,进一步提高无锡市锡惠名胜古迹区的文化品位,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有序开发惠山古街和古祠堂群,“以名家、名曲、名园、名人、名居、名街、名建筑等历史遗存为资源”的历史人文景观旅游。有序开发惠山古街和古祠堂群,建设好惠山

12、森林公园,拓展新的旅游空间。抓好吴文化遗产保护,完善历史文物管理办法,增强全民文保意识,建设和修复一批人文古迹、名人故居和遗址公园。以吴文化遗存的修复、保护为重点,修复和保护好彭祖墩、高城墩、伯渎港、阖闾城等大型文化遗址,惠山古镇、清名桥古运河水弄堂、荣巷等历史街区古镇古村,以及荣德生等名人故居。规划建设好国家级的鸿山大遗址保护工程和“中国吴文化博物馆”,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无锡有史以来最重大历史发现的鸿山贵族墓大遗址,连同“江南第一墓”泰伯墓、吴中胜迹泰伯庙和泰伯带领吴地百姓开渎引水的泰伯渎,共同构成“三泰一址”保护圈,加强保护和开发的力度。文化是旅游的“内核”,是城市的“灵魂”。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正在日益上升为“主角”。只有努力彰显无锡独特的吴文化底蕴,才能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加丰满地展示“无锡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个性和魅力。注:本文为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吴文化与苏南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号07sjd880069。(作者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