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亚微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50KB
约4页
文档ID:203891796
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亚微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_第1页
1/4

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亚微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山东医药技师学院271000【摘 要】应用扫描电镜对松科(Pinaceae) 2个属6种植物叶亚微形态进行比 较观察研究,结果表明: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均有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器均为单 环型,气孔内陷,但在气孔器的分布密度、大小、气孔器间距及形态特征上存在 显著差异雪松、白皮松的气孔为椭圆形,华山松的长方形,油松、马尾松、赤 松的均近圆形;华山松气孔器的分布密度最大,气孔器最大,气孔器间距最小, 而马尾松的气孔器密度最小,油松的气孔器最小,气孔器间距最大木实验可为 松科植物叶表皮形态研究和细致分类提供亚微形态学上的证据,并表明所观察的 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亚微形态与其牛理牛态习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观察植 物叶表皮亚显微形态特征,也可为中草药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松科;叶表皮;气孔器;扫描电镜松科是裸子植物的重要类群,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对该科植物叶的特征作 了研究,早在1978年《松科一一形态结构与发育》一书就详细阐述了松科各器 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6]随着扫描电镜的广泛应用,林金星和胡玉熹2000 年引用我国历年来裸子植物结构方面的文献,精选了亚微和超微结构图片800 余幅,其中包括了部分裸子植物叶的亚微形态[7]。

但是松科植物叶表皮亚微形 态的观察研究较少,邵邻相和张凤娟2005年对6种松科植物金钱松、雪松、五 针松、黑松、湿地松和马尾松的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指出松科三个属植物 叶表皮的形态结构和气孔器差异显著,一定程度上证明了 3属是自然的分类群⑵ 木文以山东省6种常见松科(Pinaceae)植物为材料,取其新鲜叶片进行扫描电 镜观察,比较分析种间气孔器的亚微结构差异,以期为该科植物叶表皮形态研究 和细致分类提供证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6 种松科(Pinaceae)植物的针叶: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loud )> 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et Endl.)> 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Jo取材时选取去年牛正常牛长的成熟针叶1.2样品在制备小心的剪取针叶中部约5-6mm片段,先用自来水清洗,蒸憾水冲洗, 2.5%戊二醛固定12h,蒸镭水洗2h (中间换3次水),用50%, 70%, 80%, 90%, 100%的酒精逐级脱水20min,纯酒精和醋酸异戊酯1: 1配成溶液置换20min, 纯醋酸异戊酯中置换30mino HCP-2型C02临界点干燥仪中干燥,用双面胶带纸 粘于样品台上,置于IB・5离子溅射仪中喷金,于S・570扫描电镜观察并拍照。

2结果2.1雪松针叶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较光滑,蜡质颗粒状或线状,于叶表面有 大量角质层覆盖,表皮细胞看不清楚,仅看到纵向略有条纹状突起气孔线纵向 排列,气孔器密度为74.14个/mm2,同一条气孔线中气孔器间距大体相等,平 均为46.88um0气孔内陷,孔口近椭圆形,长轴:29.66um,短轴:16.74um,孔 口光滑,边缘有角质层突起,外面有一圈不连续的角质层圆环环绕,周围还有大 量蜡质呈线状分布(图版I : 1.2)o2.2白皮松针叶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蜡质呈鳞片状或颗粒状散布表皮细胞形态 看不清楚,纵向有条纹状突起气孔线纵向排列,气孔器密度为74.14个/mm2,同一条气孔线中气孔器间距大 体相等,平均为34.125um,相邻气孔器之间有横向突起副卫细胞隆起,绕气 孔一周,呈近椭圆形,内外缘光滑,有大量鳞片状蜡质覆盖,不易看清细胞个数 气孔器长轴:39.43um,短轴:24.86um (图版I: 3.4)2.3华山松针叶表面具有较厚的角质层,隆起呈长方体状,相邻的隆起之间形成凹 槽,蜡质呈颗粒状散布气孔线位于凹槽内纵向分布,气孔器密度为187.29个 /mm2,气孔器排列紧密,同一条气孔线中平均气孔器间距仅为7.5umo副卫细 胞隆起,与相邻的角质层隆起近似位于同一平面,呈长矩形,围绕气孔一周,可 以看到有至少3个副卫细胞,但由于大量角质层覆盖,不易数清个数。

气孔口呈 长方形,全缘光滑,长轴:45.94um,短轴:26.61um,常有蜡质陷入气孔器内 (图版 I : 5.6)2.4油松针叶表面有大量的角质层,呈较致密的条纹状纵向排列,蜡质呈片状,线状或颗 粒状散布表皮细胞看不清楚,气孔线纵向排列,气孔器密度为62.43个/ mm2, 同一条气孔线中气孔间距大体相等,平均为93umo气孔内陷,孔口圆形或近似 方形,直径为22.03um,孔口光滑,可以看到副卫细胞和保卫细胞陷于气孔内部 周围有大量蜡质分布(图版II: 1.2)o2.5马尾松针叶表面有较厚地角质层,呈较稀疏的条纹状纵向排列,蜡质呈颗粒状 散布或呈线状沿突起的条纹分布表面细胞看不清楚,气孔线纵向排列,气孔器 密度为58.53个/mm2,同一条气孔线中气孔间距大体相等,平均为77.5um0 副卫细胞下陷在气孔内,相对排列,形成一个长方形的空隙,保卫细胞略低于副 卫细胞,相对排列,形成一个更窄的细缝气孔口多数近圆形,少数椭圆形,平 均直径:22.67umo气孔器周围强烈角质化,形成一个略突起的加厚缘,周围及 气孔内有颗粒状的蜡质分布(图版II: 3.4)3讨论3.1叶表皮亚微形态特征和系统分类叶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不仅具有重要的牛理作用,而且有很大的分 类价值,由于叶牛存于植物的主要生活时期,是非牛殖器官最广泛的应的特征, 在分类学上有优于花的一面,尤其是叶表皮特征在分类上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⑻,气孔及联系的表皮细胞的性状在每一种属中通常是稳定的,可以为分类学 鉴定提供依据[9]。

3.2叶表皮亚微形态特征和牛态适应性6种松科植物叶具有明显的旱牛植物叶的特点:叶为针形,表面具有较 厚的角质层,及蜡质,气孔下陷,并有角质层或蜡质覆盖,有利于减少蒸腾作用, 保持水分,这是与松科植物的牛活环境相适应的(见表3)相比较而言,气孔 越多,越大,蒸腾作用越明显,抗寒抗旱能力越差,本次实验中的气孔密度和气 孔大小综合考虑,由大到小可以分成3组,①华山松②赤松、雪松、白皮松③油 松、马尾松,与抗寒抗旱能力呈现近似负相关只有马尾松的相关性差别较大,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马尾松原产南方, 在山东栽种后针叶气孔器在大小和密度上有了一定变化,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在 不同地方采集标木,作进一步研究本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应证了松针叶结构 特征与牛态环境相适应的关系参考文献:[1]杨德奎,孙京出•山东牵牛属植物叶片气孔器及花粉亚显微观察卩]•山东科学, 2001, 14 (2): 10-15.⑵邵邻相,张凤娟.6种松科植物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J].植物研究,2005, 25(3): 281-285.⑶ 王晓楠,石雷,等.木贼科气孔器扫描电镜观察[J].植物研究,2006, 26 (2): 147-150.[4]常牛辉,邓传良,等.27种木犀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研究[J].西北植物 学报,2008, 28 (2): 0278-0288.⑸张玉霞,张习敏,黄武.桂花属植物花粉粒及叶片气孔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比较研究[J]•贵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4 (4): 11-1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