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体育)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应 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和 社会责任感,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2. 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学科课程教学论知识,形成全面合理的 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教学的专门技术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 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 研究方向1.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三、 修业年限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 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修业年限可 适当延长1年U!、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9学 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33学分,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6学分,且在 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学院指定的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完 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五、培养方式1. 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 导师提出阅读书冃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 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2. 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釆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 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 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牛必须参加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实践活动3. 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 究牛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硏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 以及严谨求学、创新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由3・5人组成,充 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配合导师,协同指导,集体把关,定期对研究生学习情况、 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指导4. 研究生培养推进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的一个月内,由导师 和研究牛共同研究,三个月内制定完成研究生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经导师组批 准后按该培养计划执行5.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 多种教学形式,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 新能力的培养。
6•培养过程提倡校内校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 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提倡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 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 联合培养研究生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种类别本 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获得总学分达到33学分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其中公 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9学分、专业主干课9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补修课不记 学分体育课程与教育论专业硕士研究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时间学时学 分备注公共 基础课128000MX00I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603必修I28000MX002基础外国语1804必修学科 基础课232000MX011现代教育原理导论1402至少选择4 门不少于9 学分的课程232000MX01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603232000MX01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题2402232000MX0I4课程与教学论专题1402专业 主干课177000MX317中学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402至少选择4 门不少于9 学分的课程177000MX318中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402I77000MX3I9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进展3402177000MX320体育基木理论1603177000MX321体育教学论1603发 展 方 向 课专业方 向课I77000MX606学校体育研究热点3402至少选择4门不少于8 学分的课程177000MX635体育科研方法2603177000MX612体育课程导论4402177000MX634运动心理学4402177000MX61I学校体育训练、竞赛的组织与管理2402177000MX603专项运动技能(一)2201177000MX604专项运动技能(二)3201177000MX605专项运动技能(三)4201公共课 跨专业课硕士研究生要从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系列课程中至少选修一门2学分的 课程。
2 •考核方式(1)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 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可采用笔试(开卷、闭卷)、口试、 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2)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捉倡以撰写文 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 进行期末考核3)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 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 分为良好;70 - 79分为中等;6()・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4) 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应垂修同一门课程及实践环节重 修不得超过1次研究牛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 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公共基础课须经研究主院批准)后,方可缓 考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不允许重修研究生若违及考核纪律 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七、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牛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最低学分,完成各项必 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应注重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
学 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 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6 学分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儿个环节:1. 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 定论文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2. 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向导师纽作开题报 告,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研究牛论文开题前,应完成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较前 沿的科学研究文献综述,要求3-5千字开题报告后经导师组同意认为选题合理、 研究计划可行,才可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3. 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通过当面和书面等形式至少每两个月向导师做 一次论文进展报告,在第五学期前三周由导师组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在向学校正 式提交申请论文前一个月,由学科指导委员会组织讨论论文初稿及预答辩以保 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论文4. 论文评阅与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应严格按照有 关规定程序进行在止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向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止式中 请学位,提交论文。
经资格初审和专家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对不合要 求者不予安排答辩硕士研究生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其他具体要求应严格按照《东 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八、文献阅读1. 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年版2. 黄甫全,《现代教学论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3.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4.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岀版社,2006年版5.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6. 陈玉琨.《课程改革与教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7. 黄汉升.《体育教育训练学理论与方法》文教出版社,2003年版8. 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9. 李启明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0. 吴海宽.《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九、本培养方案自2014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