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兴村村人文体验旅游项目建议书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2.50KB
约8页
文档ID:203745621
兴村村人文体验旅游项目建议书_第1页
1/8

兴村村人文体验旅游项目建议书%1. 项目名称:兴村村人文体验旅游项目二、 项目所在地简介:1、 地理位置甘棠镇兴村村地处黄山区城西南郊,距城区6公里东与甘棠镇庄里 村交界、南至白沙岭老公路道班与焦村镇章村接壤、西至白杨坞山脚与太 平湖镇铜锣相邻、北至兴坑河下游与庄里毗连S218省道(太黔公路)贯 穿境内,交通十分便利面积17.4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人口 1634 人,耕地1157亩经济类型属于传统小农经济,近年劳务输出收入比重渐 增,总体上仍属经济欠发达村庄2、 自然条件兴村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品质,环村庄有数百亩玫瑰、成千亩竹海、 上万亩森林,林中的石龙坑、灵坑景观优美,动植物物种丰富,山魁、白 鹏出没其间兴村已经被列入省级生态村,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均到 村拍摄户外运动节目,合肥市少年宫建立兴村科普基地兴村挟毗邻城区,连接黄山的优势,又汇集了其它地方不多见的人文、 自然资源,按照关注民生,培育旅游的方向施以科学整治,将在创建新农 村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村是传统农业大村,种植业以粮、油、 竹木、果树为主;养殖业以家禽、家畜为主村组集体速生丰产林达5400 余亩,经果林550余亩。

兴村同时又是千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内有保 存完好的古树、古祠、古庙、古驿道千年古树和成片梨园吸引《大树参 天》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外景程氏宗祠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曾“红 楼梦”剧组前来取景境内有原始森林6000余亩,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 资源,是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境地全村耕地面积208公顷,村地面积1580公顷,水域23公顷,是个半 山半田的山区村落农作物以稻米、油菜、经果林为主,生产木材、毛竹 与茶叶,森林覆盖率达86. 7%以上,村集体杉木速生丰产林4500多亩近 年来全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370多人2009年村集体纯收入65. 7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6570元3、历史沿革兴村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居民的移民家族为主,据《太平县志》 载:宋朝以前,兴村地处深山,山林茂密,枯藤缠树,遍地荆棘,杂草丛 生,野兽出没,交通闭塞,荒无人烟,程姓原籍歙县黄墩,宋朝(公元965 年前后)程文兴结伴游猎带一猎犬尾追野鹿至此,时值冬春,大雪纷飞, 饥寒交迫,傍晩行至河西,歇下烧一火堆取暖,次日凌晨继续追踪野鹿, 走出几十里,发现猎犬不见,返身寻找到原歇地,发现火堆烟火兴旺,猎 犬睡在旁边,无论怎样驱赶都不肯走,程认为这是好兆头,可以定居,遂 迁于此,代代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至清代中叶发展到10000多人,取名 “兴村”,有兴旺发达之涵。

到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 )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黄山脚下 一度成为战场,战火蔓延十余年,清军以返巢为名,沿途烧杀掠挖,无恶 不作,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这期间,双方战斗激烈,凡用兵之外,一片 焦土清军与太平军在河岭恶战一场,兴村被烧杀一空,近毁于一旦,损 失尤其惨重以前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战后成了柴火山场,人口锐减十 存一、二以后,皖北桐城、枫阳、无为、庐江等地农民大量迁往定居和 暂住各姓氏居民开始掺杂居住,不再严守聚族的居住格局上世纪五十 年代后期( 1959年)国家兴建陈村水库,陆续接收安置陈村水库移民56户 230余人,人口逐年增加1. 项目所在地历史文化遗产兴村历史悠久,历经数千百年的繁延,至明未清初达到鼎盛时期,人 口高峰时超过5000人,先后建成了程氏宗祠、钟山寺、百男桥等古建筑, 成为江南古驿道一太黔道上的重要站点在岁月变迁中,古建、古树、古 桥、古驿道等被很好地保存下来,程氏宗祠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 山寺批准作为宗教建筑1、 兴村的由来兴村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居民的移民家族为主,据《太平县志》 载:宋朝以前,兴村地处深山,山林茂密,枯藤缠树,遍地荆棘,杂草丛 生,野兽出没,交通闭塞,荒无人烟,程姓原籍歙县黄墩,宋朝(公元965 年前后)程文兴结伴游猎带一猎犬尾追野鹿至此,时值冬春,大雪纷飞, 饥寒交迫,傍晚行至河西,歇下烧一火堆取暖,次日凌晨继续追踪野鹿, 走出几十里,发现猎犬不见,返身寻找到原歇地,发现火堆烟火兴旺,猎 犬睡在旁边,无论怎样驱赶都不肯走,程认为这是好兆头,可以定居,遂 迁于此,代代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至清代中叶发展到10000多人,取名 “兴村”,有兴旺发达之涵。

到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 )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革命,黄山脚下 一度成为战场,战火蔓延十余年,清军以返巢为名,沿途烧杀掠挖,无恶 不作,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这期间,双方战斗激烈,凡用兵之外,一片 焦土清军与太平军在河岭恶战一场,兴村被烧杀一空,近毁于一旦,损 失尤其惨重以前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战后成了柴火山场,人口锐减十 存一、二以后,皖北桐城、枫阳、无为、庐江等地农民大量迁往定居和 暂住各姓氏居民开始掺杂居住,不再严守聚族的居住格局上世纪五十 年代后期( 1959年)国家兴建陈村水库,陆续接收安置陈村水库移民56户 230余人,人口逐年增加2、 程氏宗祠程氏宗祠(叙伦祠) 位于村东水口明代建,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 清光绪年间部分重建三进,前进五凤楼建筑;中进为祭祀大厅;后进为 请堂,摆放祖宗牌位,无楼,台基高出2米左右,基前有青石栏杆石柱、 梁柱并刻有人物故事、动物花草2004年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程氏宗祠为三进五开间,面阔22.6米,进深5& 6米,檐高7.5米, 占地面积1324.36平方米祠堂门楼为五凤式屋顶高低错落,屋檐变化 丰富,门楼两侧有圆门直通前进,在天井四周的额榜上雕有人物故事、花 卉、珍禽,雕饰玲珑、自成一体,画面丰富华丽而不烦碎。

第二进为大堂, 梁上、轩下、雀替、斜撑、大斗均雕刻人物故事、凤凰、狮子、八宝如意 卷草等图案第三进(寝殿)比第一、二进高出2米,铺有台阶,立有石 栏,雕狮望柱,梁上独个大斗上雕刻的人物造型生动,刀法流畅、风格独 特现程氏宗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标志、记录档案及保护 机构、专人看管该祠1997年、2002年进行了全面翻漏检修,现保存完好3、钟山庵钟山庵(原名理相庵) 位于西山腰清康熙年代(1622 - 1722 )建 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部分重建,1928年修葺 三间二进式,前进1971年拆建学校,存后进2004年重建前进,为三间二 层楼,下层中间为大门钟山庵记(碑文)太邑东乡之程姓仍科甲臣族也族人讳子显著忠厚朴实远近赞仰与其妻 郑氏数奇艰嗣止生一女自少端庄言笑不苟曾许亲城东梁□□绡半通之纶携 家远□数十年鱼雁不通氏齿方长子□愆期不□而亦父物故氏与女相依为命 惟在闺中勤女红以赡母膳而已氏虽女然不啻子也越数年母又弃世氏于是矢 志靡他向不二门□终身口名法土托足钟山庵钟山虽近村落乃准提佛母t召临 其地高旷其路纤折且蔽□茂林修竹诚脩真胜境也后之受衣稀者又有法通参 禅究典志同道合将丰登大觉结止杲□□俟之矣程姓多仁人君子重法玉之孝 怜法玉之节将显所治之产听其□藉于钟山庵以为永远香灯之计余因访友遇 其异耳□其事敢书数语志修析云城上寒纳道人提赠 康熙二十六年二月%1. 项目原则1、 打造“太黔古道第一村”。

针对兴村古河道、古祠堂、古驿站、古 桥、古庙宇等"五古"特点,兴村特有的历史、农业、耕读文化,制定了“保南建北,综合利用”规划方向,即有效保护南部村落格局,进行古村 街道立面、水街环境整治,北部以程氏宗祠、钟山庵、农业产业园(梨园、 玫瑰园等)为轴线,合理迁移部分古建筑,将农业产业园合理改造为耕读 文化体验区,突出历史文化与佛文化的结合最终目的是建设以农事体验 为基础的农业生态和艺术创作、影视拍摄、佛教文化体验为亮点的古村落, 打造“太黔古道第一村”2、 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兴村整治不简单以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 施为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以旅游为主线安排项目,变“花死钱”为“用活钱”,让村庄整治不仅实现环境改善,同时整合资源,培育旅游产品, 增加产业结构,谋求群众安居乐业3、 科学规划,节约使用1. 项目内容1、 治水:疏浚河道,建造3道漫水坝,沿水街复原或建设部分水景,营造驿道、 拱桥、驿站、商贾繁荣景象2、 治路:(1) 构建一纵一横主干道路:一横指针对公路从村庄边通过,千年古 村落被掩盖的缺陷,大体按钟山寺、程氏宗祠、古桂树三点连线,在古桂 树附近建立村口,自村口向程氏宗祠、钟山寺开辟道路,一纵指恢复太黔 古道;(2) 村庄内道路整治,开辟梨园环路;(3) 道路亮化。

3、 治景:由东至西,以梨园、宗祠、玫瑰花园、钟山庵为轴心,打造农事体验、 人文怀古、佛钟悠远三大主题观光、体验旅游1) 整修、丰富程氏宗祠,开辟祠堂前广场,修建服务配套设施,使 成为游客的集散地;(2) 修建、完善钟山寺;(3) 建立梨园赏花、摘果场地,开辟拓展运动场;(4) 以程氏宗祠为中心,迁移10幢古民居,建设艺术品展区、农事 体验展区等借以完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人文旅游品质;4、 治村:(1) 村内进行街道立面整治,开展改徽工作,将小部分不符合徽派建 筑风格的建筑改建或搬迁2) 以祠堂广场为中心,向一纵一横扩展,修建、迁建古民居,形成 农家乐为主题的接待圈;(3) 规划新居民点,促进接待圈的形成,并长期保持古村落的古风古 韵5、 治树:保护古树名木,突出村庄的历史厚重感;同时沿河、沿路栽种树木, 在横向道路上配合祠堂、寺庙营造庄重的效果,引人入胜,在纵向道路及 河边营造优美的氛围,形成亲切和谐的人居环境六、资金概算及筹措兴村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投资较大,周期较长,项目成功后,将会吸引商业性资金进入,现就启动期必须的基础性投入概算如下:1、规划设计费:60 (万元)2、治水工程:400 (万元)3、治路工程:300 (万元)4、治景工程:600 (万元)5、治村工程:100 (万元)6、治树工程:40 (万元)7、古民居迁移工程:500万合 计 2000 (万元)六、 项目实施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兴村千年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的保护古村落的遗存、 保护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改善文化生态环境。

将保护古村落与开 辟生产门路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目前随着西大门旅游 的升温,该村从所处位置、资源条件衡量,兴村均有着较大的地理区位优势, 如果该项目能够得到实施,兴村成为“兴旺之村”的愿望将有望变成现实七、 项目实號后的经济效益1、经济效益:(1)门票收入:按年接待量30万人计算,100元/人计3000万元2 )佛事收入:按现有参加佛事人口 20万计算,20元/人计400万元3)经营成本:%1 管理费用人均按10000元,120人计120万元;%1 综合费用按投资总额的3%计102万元;%1 利税:营业税5% +所得税24%计986万元;%1 每年净利润2192万元,二年收回成本八、 合作方式独资、合作均不限九、 项目单位名称联系单位:黄山区文广新局、黄山区文物事业管理局地址:黄山区太平东路20号法人代表:罗毅力 联系人:焦健:0559-8532332:0559-8534006 13905598933黄山区“百村千幢”领导组办公室 二O—O年十一月十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