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精品】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75.50KB
约12页
文档ID:203676139
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精品】_第1页
1/12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目录结构: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2一、 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2(一) 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稈 21. 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稈 2(1) 皮亚杰建构理论概述 2(2) 皮亚杰理论的启示 3(3) 皮亚杰理论的运用 3(4)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32. 历史■文化学派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3(1) 维果茨基理论概述 3(2) 维果茨基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3) 维果茨基理论在课程中的运用: 4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幼儿园课程 4(二) 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51. 成熟理论概述 52. 成熟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5(三) 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51 •弗洛伊徳的理论 52. 艾里克森的理论 53. 精神分析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5(四) 行为主义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61. 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62. 行为主义在课稈中的运用 6二、 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6第二节幼儿园课稈的哲学基础 7一、 哲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7(一) 经验论和唯理论 7(二) 实用主义哲学 71. 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 72. 代表人物 73. 实用主义对课程的影响 8二、 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8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9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在当代,对幼儿园课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作用的心理学流派主要是认知心理学、成熟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动力理论等。

一)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1)皮亚杰建构理论概述①认知的本质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Z间的一种特殊的平衡同化感受外部刺激的主体,通过对刺激输入 的过滤或改变,将它们纳入原有图式之内的过程称为同化顺应主体调节门身内部结构,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节原有图式,以适应特定刺激环境的过程称为顺应皮亚杰②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分成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并异的阶段,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③动作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任何知识都发源于动作,动作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动作发展了,主客体各白的联系就得到了发展,它们分别演化成为关于客体的物理知识结构和关于主体的逻辑数理知识结构物理知识是物理经验通过经验抽象的机制而形成的所谓物理经验,是由主体动作所产生的有关客体位置、运动和性质的经验,它是从主体个别动作中所获得的,是关于客体木身的经验,即主体对客体固有特性的反映逻辑数理知识则是由逻辑数理经验通过反省抽象的机制而形成的逻辑数 理经验涉及一系列动作,因为一系列动作的参与,主体就会对这些动作Z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而逻辑数理经验的主要特征就是主体对白少动作协调的反省。

(2) 皮亚杰理论的启示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鼓励儿童去思考、去推理和解决问题3) 皮亚杰理论的运用•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强调为儿童提供实物让儿童自己动手去操作,强调在活动过 稈中鼓励儿童的a我调节和反省抽象•主张教育应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白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认定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以同化为主的游戏活动为儿童学习的根木4)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1 社会建构理论一批欧洲的学者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带入了社会交往的领域,提岀了社会建构理 论,指出在儿童单独活动时也有可能会产生认知冲突,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儿童在社会交 往中有可能会被激起更高水平的思维例如,在儿童进行一个液体守恒的学习任务过稈中, 该任务由他们与同伴一起进行,在一次无关联的转换完成后,当问及儿童水的量是否一样时, 他们的I川答较为理想相反,儿童在无社会背景的状态下做同样的事,他们的冋答会较旁些1 重新思考皮亚杰理论的运用•不应只局限在物理知识和逻辑知识方面,也应涉及道徳和社会知识等方面•从强调儿童学习的个体化倾向到强调让儿童在情景中进行学习倾向的发展,在幼儿 园课程中得到了重视和运用维果茨基2. 历史-文化学派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1) 维果茨基理论概述人所特有的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白发产生的, 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Z中;人所 特冇的新的心理过程结构最初必须在人的外部活动中形成, 随示才有可能转移到内部,成为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结构。

2) 维果茨基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鹰架教学"(Scaffolding) 和“心理工具”(Mental Tools)这三个概念是对包括幼儿园 课程在内的教冇理论和实践影响最为育接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 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因此 被称为帮助行为这两个行为水平Z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Z问有若T•程度的行为水平,这个区域就是嚴近发展区 鹰架教学心理工具“鹰架教学”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例如,如果一个孩了要数到10,在最高鹰架的水平,教师抓住儿童的手指,和儿童一起大声地数,并扳着儿童的手指,这时,当儿童跟着教师行动时,教师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数数责任以后,教师逐渐地减少了对儿童的帮助,这就像一所建筑的鹰架,当墙壁能够独立站立时,就把鹰架逐渐拆掉一样,这时,当儿童数数时,教师不再和他一起数,而是帮助他一起扳手指最后,教师既不再与孩子一起数数,也不再扳着儿童的手指,是让儿童白己独立行为,这就像将鹰架完全拆除一样。

维果茨基所谓的“心理工具”是指能扩展心理能力,帮助儿童记忆、注意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工具,例如语言和其他媒体在 不同文化中,心理工具是不同的,是需要通过教学而传递的心乂理丁具能帮助儿童把握白己的行为3) 维果茨基理论在课程中的运用:•幼儿园课稈应该既能适合儿童的发展,又能对儿童的认知具有挑战性幼儿园课稈 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特别重要的是获得语言的技能•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通过提供支持,对儿童的思维提出挑战,并使儿童获得成功幼 儿园课程还应该为儿童提供文化工具,帮助儿童适应所处的外部世界和文化情景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幼儿园课程近些年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发展理论,如 以理论为基础的知识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领域特殊性等方面,这些硏究对当今幼儿园课 程中的语言教育、数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等领域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领域特殊性领域特殊知识的获得对儿童在这一领域内问题解决和其他信 息加工活动具有巨大而普遍的煤响;儿童在各个领域所获得的知识具有理论的基木性质,是非正式的肓觉“理论”;思维发展的羌异主要体现于儿童关于世界的直觉“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徳纳侶导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个体有不同于他人的智 能,在备个领域中,各种智能不是均等的。

(二)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1. 成熟理论概述成熟理论主张人类发展过程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人类的基因以系统的方式按一定的规 律发展,虽然环境会影响自然的发展,但是不可能根木改变这些发展模式2. 成熟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幼儿园应在不施加不适当压力的情况下让儿童得到发展,教师应基于儿童的兴趣和 需要设计课程和创设环境•教师应重视儿童学习的“准备状态”,当儿童尚未达成“准备状态”时,应耐心等待 儿童的成熟,而不要人为地去促进儿童的发展三)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1. 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徳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区 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徳认为,人格 是由木我、白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木我是潜意识的结构部 分,它急切地寻找出路,要求尽快得到满足;H我是意识的 结构部分,它主要是对木我的控制和压抑;超我则是人格的 最高层,它指导自我,限制本我2. 艾里克森的理论埃里克森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发展是依照渐 成原则进行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 化环境、社会期望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危札 人格发展 的过程就是危机不断解决,各阶段不断转化的过稈。

危机顺 利解决有助于发展健康的人格,否则,便会形成不健全的人 格埃里克森认为,每一发展阶段,备有其特定的、带有普 遍性的心理社会任务有待解决,例如,0-1岁半阶段的发展 任务是培养信任感,2-3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白主性, 4-5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等等弗洛伊德艾里克森3. 精神分析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特别是对一些强调早期儿童人格培养,强调学龄前儿童心 理健康重要性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产生过重要的煤响 (%1) 行为主义理论与幼儿园课程1.行为主义理论概述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家反对内省,否认意识,认为对人的心理研究应当集中于可观察的行为, 主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是华生、斯金纳感受外部刺激的主体,通过对刺激输入 的过滤或改变,将它们纳入原有图式Z内的 过程称为同化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 (Watson, J.)宣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 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认为,即使像思斯金纳维这样的高级心理活动,也可归结为行为, 用客观的刺激-反应进行论述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Skinner, B.F.)在许多方面坚持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立 场,认为行为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实验者所控制 的刺激条件和有机体的反应Z间建立函数关系。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并根据强 化原理设计了各种应用性技术斯金纳认为,人 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的行为祁与 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塑造儿童的行 为;而练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儿童行为形 成中为重复强化的出现提供了机会2 •行为主义在课程中的运用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稈时,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确认儿童原有的 知识水平、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复杂的学习任务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强化的手段等都是授为 基和轨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作为幼儿园课程基础之一的心理学,为课程的编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以及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过稈等方血的有关信息,幼儿园课稈的理论以及整个幼儿园课稈 的编制过稈都与这些信息有关联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冇理论,把心理学理论当作 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一、哲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围绕着认识的起源,特别是为认识提供普遍必然保证的逻辑范畴和规律的起源问题,经 验论者与唯理论者长期以來争论不休一)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者的基本立场是,在人的头脑之外,还存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它完全独立于人的 认知过程,主体通过感知,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知识。

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英国近代哲学家洛克,他提出了彻底经验论的“白板说”, 提出儿童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作为与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白板说”相对立的唯理论,则 主要是由笛卡尔(Descartes, R. )^莱布尼茨(Leibniz, G. W.)。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