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男女差异心理学课件.ppt.Convertor

876****1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4.50KB
约19页
文档ID:203670530
男女差异心理学课件.ppt.Convertor_第1页
1/19

第一章 绪论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 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 男女两性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第一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 (一)性别差异客观的存在(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二、课程的意义1、理论意义—促进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正确认识自身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增进异性间的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因性施教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现实中男女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形成原因2、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理论3、运用相关知识优化自身角色,做到两性间和谐相处4、尊重 理解 宽容自学参考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男女差异心理学》刘翔平、葛鲁嘉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男女差异心理学》 袁振国等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男女心理差异与教育》 傅安球著 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两性差异心理学》朱敬先(台湾)商务印书馆 1975年《两性世界-男女性别差异的心理剖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评说两性-谈两性性别差异心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社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男人为什么恨女人》中央编译出版社等。

第二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注意:性别差异的确定: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总体比较的结果男女两总体中各取样本 算出总体平均数结果的可靠性:结论不一 证据各异 司空见惯个体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第三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性别差异心理学诞生的条件 1、 从思想发展史的线索看,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2、从方法论的线索看,要确定人在心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证据的科学方法. 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高尔顿 开创了个体差异的研究 施太伦 创立“差异心理学" 麦考比和杰克林《性别差异心理学》里程碑高尔顿(F.Galton 1822-1911)达尔文 “进化论” 心理与有机体和环境的联系19世纪后半期 高尔顿开创了个体差异的研究 1882创建“人类学测量实验室” 得出错误的结论: “女子在各种才能上都不如男子” 差异心理学的先驱施太伦施太伦 创立“差异心理学” (个别差异、文化差异、性别差异)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独立分支 70年代后长足发展。

但两性差异心理研究较为复杂,研究结果相互矛盾,各种解释杂乱无章,迫切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麦考比(Maccoby,E.E)和杰克林(Jacklin,C.N) 1966麦考比《性别差异的发展》 1974麦考比和杰克林合作出版了 《性别差异心理学》—被公认为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 (期望、声望、详尽的考察)批评: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布洛克(Block,J.H)“尽管《性别差异心理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然而他对这个领域的描述却是有争议的她认为有三个弱点:1资料根据的弱点2已有研究进行考察的框架具有的弱点3收集资料、计算结果和进行推论方面的误差导致的弱点尽管有批评,但人们还是公认: 麦考比和杰克林的《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对男女差异心理研究的最为杰出的贡献,是这一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是一座里程碑直到今天,与其他主要的心理学分支相比,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但在西方心理学界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性别心理学》Vicki s.Helgeson 《性别:心理学视角》我国起步晚,零星、缺少系统状态三、确证的和有待确证的结论麦考比和杰克林的研究(一)确证的结论:(1)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语言能力(2)男子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3)男子数学能力稍优(4)男子更有攻击性(二)有待进一步确证的结论:(1)女孩不比男孩更有“社会性”(2)女孩不比男孩更易受暗示(3)两性有同样的自我尊重要求(4)女孩的机械学习和简单重复学习并不更好,男孩在抽象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学习中也不更强(5)男孩并非更擅长于分析(6)男女在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上是一样的(7)女孩并不缺少成就动机(8)说女孩靠听觉,男孩靠视觉是没有根据的第四节 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两性观 1、弗洛伊德 尚男抑女论 弗洛伊德用“去势恐惧”、“阳具羡慕”、“俄狄普斯情结”等概念说明男女性别角色的获得机制。

基本假说是包含幼儿性欲在内的“力必多”阶段性发展的理论. 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认为每一阶段由于快感集中于人体某一性感带,个体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性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个体从出生到五六岁,要经过三个固定的连续发展阶段:口腔阶段——吮吸和吞咽获得快感 男女肛门阶段——排泄 相同生殖器阶段 男孩—“去势恐惧” 女孩—“阳具羡慕" 2、多伊奇女性类型说 1944年海伦.多伊奇《女性心理学》 相信妒忌男性和恋父情结冲突的解决对女孩人格发展的巨大作用 观点:女孩对男孩的妒忌是由儿童的一般嫉妒倾向而产生恋父情结根本不存在,女性更具有自恋倾向、被动性和受虐性.三者以相对平衡的形式构成了正常女性的人格心理把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女性型 —被动、自恋和受虐男性型 —主动、竞争和攻击性3、埃里克森内部空间观 内部空间概念是他对两性研究的一大贡献男女的内部的空间决定了人们对外部空间的认识,还决定了人类的生物行为特征和社会角色.4、阿德勒的男女平等观强调社会文化决定女性心理,提倡男女平等 (女权运动的先驱)女性的自卑、低贱是社会赋予的青春期的性教育二、两性角色的社会学习理论 1、性别定型的基础 重视性别差异的表现.不否认遗传在两性角色定型中的作用,更强调两性角色的社会化学习,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

1)观察学习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复现过程 强化过程(2)班杜拉运用“直接强化”的概念解释对儿童性别行为的塑造 “直接强化”是指为了实现性别的定型化行为对男孩和女孩的奖励和惩罚必须予以区别. (3)模仿即儿童从观察成人行为到表现成人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模仿是性别定型过程的基础2、两性角色的获得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观察、强化、模仿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持续很长时间 婴儿—母亲 儿童—泛化 同性模仿 特定的赏罚3、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三、认知发展的两性观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如何知觉其周围的事物,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1、认知发展两性观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认知结构 心理图式(心理建构) 人的智力依据同化、调整而达到平衡和发展智能发展阶段理论2、认知发展两性观的基本内容柯尔伯格继承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并将他的认知原则推广到性别角色领域基本内容:(1)性别认同即儿童将男性和女性进行性别归类,这是性别角色态度的基础2)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己发育初期表现出的身体状况和判断而形成,此时儿童接受同性行为,排斥异性行为。

3)这种认知判断虽是2—7岁儿童形成性别认同的结果,但儿童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概念往往受环境的某些变化的影响4)基本的自我类型决定基本的价值取向,“男子气”“女子气”的表现在于把自身性别相符合的事物作为追求的目标5)基本的普遍的性别角色发展于幼年期,从男孩女孩意识到彼此的生理差别开始6)这种习惯性概念使儿童产生“男子气"、“女子气”的表现,即与同性人物确立性别同一性.(7)双亲适当的行为可促进和巩固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价值的形成,这一过程在各种养育条件下都会产生3、性别认同及其发展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发展的结果 经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和亲长认同(1)性别认同 2岁 认知自己的性别标记3岁 根据外观特征把性别标记类化到别人身上4—5岁 明白性别基于身体的构造,认为性别可变6—7岁 知道性别与解剖结构组织不可变,“性别常性"、“物体常性” 此过程不以提供生理解剖知识而加速,须等待儿童心智发展到足以了解这个事实才能进行2)性别分化性别认同 行为与性别一致 柯氏认为身体意象的意义 男性意象——-权力 尊严 侵略性 刻板印象 女性意象–-抚养照顾孩子 男女都有珍视与其性别相一致事物的自然倾向男孩:自我一致性与权力尊严不矛盾→稳定的性别化偏好女孩: 两者相互抵触→偏好较弱(3)亲长认同男孩 “我是男的” →珍视模仿依附男性→“我们都是男人”女孩 “我是女的"→ 想与母亲认同→抚养及缺乏权力尊严 所有儿童都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及具有权力尊严的人(并非同一个人). 渐增的父亲取向与渐减的女性化偏好并没有减弱女性评价和自我肯定,相反稳固 “互补模仿” 将自我与男性化的刻板印象相比,学习以适当的女性化方式和男孩子们相互作用。

四、两性世界中的文化人类学观社会固有的文化传统迥异,这种差异对于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米德对原始部落的考察男女气质和性格是由社会条件形成的,性别差异也取决于社会文化.每一社会都选择了一些奠定在生物性性别差异基础上的男女心理特点加以肯定和强化,选择另一些加以否定和惩罚,从而塑造出因不同性别而具有不同性格的人2、性别角色的跨文化特征 人类学家根据人类觅食与满足需要的不同方式,将文化划分为:(1)狩猎与采集(2)园艺文化(3)农业文化(4)游牧文化(5)工业化社会跨文化变异的普遍原则: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差异并使之日趋复杂男性性别角色总是受到更高的评价利用男女间体力的明显差异作为劳动分工的基础,的确是最简洁、最经济的方法思考题1、男女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试述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麦考比和杰克林的研究中得出的确证的和有待确证的结论有哪些?4、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第二章 男女差异心理的起源第一节 两性差异心理的生物根源生物学差异—两性差异心理发展和展示的前提和最初的开端一、两性差异的生物学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受孕时的基因决定性;胚胎发育过程中性腺的作用;经由血液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