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638301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三次备课两次反思教师进行教案反思的典型个案分析为了全面地体现教案反思研究的全过程,我们精心挑选了两位精于教案反思的教师,一 位是名师,一位是普通教师,通过对她们开展教案反思的全过程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旨在 体现日常教学常态下的教案设计、实施、反思的全过程。第一节一位名师成长的成功经验上海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的“三次备课”谈到备课与名师的成长,不得不想到上海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 老师。上海市教冇科学 研究院的顾泠沅 老师将其成功的成长经验总结为“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雹以教 案的设计、反思与再研究为主线的这种成长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一、“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的基本流程在长期的

2、教学实践中,于漪老师为自己拟定了一个基木的备课模式,这就是“一篇课 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即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第二次备课 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 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 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第三次备课 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 再次“备课”,修改教案。不难看出,于老师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前文所分析的教案的预设计、课前反思、 课堂验证、课后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其中

3、,三次备课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B|J:第一次备课集中关注自我经验,强调真 实的我、实在的我;第二次备课其实就是我们前文所分析的课前反思,其关注点在于文献资 料,特别是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教训;第三次备课就是我们前文所述的课后再备课、课后反思, 其关注点在于课堂现实。在顾泠沅等老师看來,于老师在三次备课的同时,有两次反思,一次是围绕经验与理 念的反思,另一次是围绕设计与现实的反思。因而,顾泠沅等老师总结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即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 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的改革思路,简称“行动教育(2003年),基木 模式如图1所示。T斬设计mitt丁BE IF 91 広反

4、思1:号找U痔易他人的JL證反思2:号找设好易现真的JL疋谭X为飲体/级拜竺性當釣空上t台:理金学习、卅址设计、什力底老图1这种模式的一个基木出发点在于,以课例为载体,构建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通过 理论学习、情境设计(即备课及其相关活动)、行为反省,保持同伴间的互助指导,注重纵 向的理念引领,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稈反思。这正是“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突破解决理论向行为转移的问题,一种基于教师教 学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二、于漪精益求精的备课风格简析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法”很值得借鉴。其价值一方面在于,这种模式集备课、课堂实 践、反思与再研究于一体,另一方面,则在于于老

5、师长期的坚持,持Z以恒。同时,还在 于于老师不仅及时反思,更多可贵的是能在H我反思中进行教学行为的调整、矫正,也就 是说,以教案为载体的教学反思还需要行为跟进。不仅如此,于老师对于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借助于备课、上课、反思等活动积淀独 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的成功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对此,我们做一些简要的 介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于老师在精心备课的过程中,总结出较为成熟的备课策略。(一)从深度和广度挖掘教科书于漪老师认为,教师钻研并掌握教科书,好像导演处理剧木,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 过程,达到懂、透、化的要求:“悄L是掌握教科书的基木结构;“透是对教科书融 会贯通,使Z成为自己的知

6、识体系;“化指教师的思想感情要和教科书的思想性、科学 性融合在一起。教师掌握教科书,目的是为了教学。所以,还要从学的需要岀发,对教科书素材进行加 工捉炼,从深度和广度挖掘教科书,使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不干瘪。她的成功做法就是,首 先,从广度开拓扩大知识覆盖面;其次,从深度探讨加强学生的理解力。其中,所谓“深度,绝不是离开课文和学生实际故作高深,它是严格遵循课文内容 与形式统一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内容,所做的不止一次的反复,这样学生对 课文的认识才会螺旋式地从表血进入深层;所谓“深度”,必须遵循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 认识规律,着眼于“引,着眼于“点拨”,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产生质的飞跃,捉

7、高 分析事理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努力向教科书深处挖掘,设计出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 入思考。如于漪老师在上“友邦惊诧论” 一课时设计了很多问题,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 解向深处发展,如,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改成“略有知识行不行?这样咬文嚼字,帮助学生在深入消化课文的同 时,也深入进行了思维的严格训练,有助于学生表达思想感情时做到准确、严密、传神。(%1) 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于漪老师认为,优化的教学内容,必须经过学生感官的接收、头脑的加工,才能内化 为学生白己的智力成果。而影响学生心理内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 选择、

8、组合、优化备种教法。因而,她在优化教法时有两个控制点。一方面,丰富多样的教法源自她对课堂教学木质、 职能和规律的不懈探索、全新理解和深入把握,这是她优化教法的外控点。另一方面,H觉 审视个性,认知特点,努力发掘个性认知中潜藏着的教法学法因素,进行同化优化,以扬长 避短,这是她优化教法的内控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于漪老师从不固守一个模式,从不刻意去追求什么“法”,鼓吹 什么“法”。对她而言,教法从来不是一种理论教条,而是在阅读教学观念指导下,面对着学 生,从她的灵性中白然流淌出来的,如风行水上,“常行于所当行,常上于不可不止于 漪老师在教学中善于从实际出发,白觉、充分地发挥白己的个性特长,移植

9、、加T、改造、 创新,形成课如其人、“法如其人的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在教学上,她重视课堂设计的“巧匕 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学方法的“优S在当今教育界,一位教师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但是,难能可贵的是, 于漪 老师在其语文教学生涯中,不仅能形成多种风格,而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正如 程 红兵总结的:于漪课堂教学美的风格具体表现在:美好和谐的语文课堂心境,H由、融 融的师生亲情关系,丰富形象的语文教学手段,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对照于漪老师的课堂实录及她个人对其教学风格的诠释,这种评价的确入木三 分。%1 顾泠沅,王洁.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发展J,人民教育

10、,2003 ,( 6 ) :24-26.%1 程红兵.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总体倾向管窥J,(金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1997,(9 ) :7.%1 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于漪.中国特级教师文库: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七章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第二节一位小学教师的亲身经历针对教案的设计、实施和反思、再研究,不仅能够成就名师,而且也可以加速中青年教 师的成长,不仅适合于语文学科,而且,适合于数学等学科。下面以一位小学数学教师为例, 进行说明。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以一个典型的课例为主体,通过教案的精心设计、课堂实事、课后反思、再

11、设计、 再实施,其间,进行全稈的课堂观察、分析,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执教者的教 学水平的目的。二、案例分析:情境式的数学概念教学一一“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尝试(一)选取样本学校类型年级学科课型班额教师省级小学年级数 学新56人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男女3224女3110大学小学高级教师1进行案例设计的对比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轴对称图形的教案设计,摆脱以往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冋顾H己长期 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执教者结合手中已有的美国小学案例,进行了中美对比:“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的惯用模式是:创设情最、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索 新知T理性概括、纳入系统T指导应用、鼓励创新T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12、而美国“轴对称图形的教科书设计模式为:提供开放性活动的任务工作单-探讨“发 现,,的方法与规律- 组织探究过稈- 实施探究任务。比较上述两种设计,我们不难,彼此之间的一些差异(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执教者结合白己的实际,力求能扬长避短,拟定了如下的教学H标:(1 )从生活故事中产生问题,在遭遇问题过程中自主发现疑问,产生渴望建立新概 念的要求,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探索习惯与质疑事件的敏锐性;(2 )引导学生建立新概念,在交流讨论中领悟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合作探究来 建构概念,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3 )冋归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并形成通过白创性的 方法解决问

13、题,以及在合作学习中形成相互评价的意识。(4 )营造数学课堂教学中平等对话、和谐互动的氛围。渗透建构主义理念和归纳猜 想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文理互补。帮助学生树立全面发展、学科相互借鉴和相互促进的意 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表1中美对“轴对称囹形”的两种教学设计之比較我国“轴对称图形”美国“轴对称图形”优点不足优点不足教师通过对学生 参与学习的启发、调 整、激励来体观自己 的主导作用进行“学 疑结合”、“学思结 合”、“学用结合”的 学法揩导.其知识的系统 性、教学目标的达成 度都较高,数学思想 75法有所体观与贯 穿.课堂容量与密度 大,“双基”训练多。学生的探究活 动少,缺少对知识的 发生

14、、发展过程的体课堂中学生主 动建枸数学知识、探 究知识肉在联系、优 化知识结枸等方面 少有自主创新的机 会.学生直面数学 困惑并桃战难关的 主动性很少能够被 激发与调动起来。教师呈观探 究任务,学生在 研究的情境中探 究某个槪念的意 义.学生参场到 提出猜想、检验 猜想、推理证明 的过程之中。教师咨与到 学生的小纽活动 之中,施以必要 的帮助.教学纽织比较 凌乱、课堂容量小, 任务实施大多数时 间处于无纽织不系 统的探究水平之上。学生很少能够 淸晰而明白地说出 猜想的理由,不少学 生的探究处于盲目 的状态.学生难以増进 对建立与检测猜想 过程的理解。2. 进行教学内容分析与重难点解读,拟定教案

15、木节课的重点在于轴对称图形的应用,其中,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形成既是重点乂是难点。 如果教师开门见山给出定义,就会给学生造成“老师是生产知识的人的错觉,既不利于学生 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谋解成数学概念是天上 掉下的馅饼。小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是能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学生建 构概念时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领会科学概念的含义,不求遣词的科学生动,只求准确朴实、 易于理解。(三)选择课堂观察技术,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具体内容包括:准备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特别是做课堂教学片断实录;设计提问技巧 水平检核表;设计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教师课堂巡视路线图、“高参与度高认知水平教学” 课堂教学观察表、学生参与度评价表。(四)进行教学观察I .展示民族音爪,创设愉悦情境情境:“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山“梁祝化蝶,选段的 渲染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画血中有草有树有人,重要的是有蝴 蝶。1 .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优美的画面,谁能描述一下。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画面,其中关 于蝴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