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638244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崇阳县众望高中高一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向来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难点问题,学生普遍理解起来有困难。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大家一直在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本学期在高一 58 班的一节课上所进行的尝试是至今我认为的最佳解决办法。在这节果之前,已经讲过“各才也昼衣长短的周年变化” 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 周年变化”的内容,还没有讲到四季的更替。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有相 当一SP分学生对此内容理解得不清楚、不透彻,为此,决定利用一节*1果的时间, 一方面通过复习来巩固已学的关口识,另一方面将前后知识朕系起来,过渡到“四 季的更替”的內容,并进行总结。从实践的结果看,学生课堂

2、讨论积极,反应 热烈,不少学生说听了这节课脑子一下子清楚了,下课后,又随机抽查了几个 学生相关问题,正确率为100%o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以下将在高一 8班 上;果的;果堂情况实录下来,介绍给同行们。案例描述:首先在黑板左半边画出甲2 让学生到黑板前标画:(让主动举手的学生上来)%1 黄赤交角;(一位学生上来,标画正确)%1 南北回归线;(一位学生上来,标画正确)%1 晨昏线;(一位学生上来,标画正确)%1 用阴影表示夜半球;(一位学生上来,标画正确)%1 南zi匕极圈。(一位学生上来,标画不准确;第二位学生上来,进行纠正, 标画正确)学生标画之后,甲 图变为:3. 让学生根据标画好的图总

3、结“各地昼衣长短的周年变化”(北半球规律):A、静态: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衣短;越向北,昼越长,到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此 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北京的白天长。(约有 7. 8名学生举手,第一名学生只 说了前半部分,第二名学生补充完全)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夜越长,到北极圈出现极衣现象。此 日,北京与广州相比,广州的白天长,北京的黑夜长。(约有十几名学生举手, 只叫了一名学生即总结了出来)由此看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教师总结,学生领会)B、动态:%1 昼衣长短的变化:冬至日夏至日:北半球白天长,但昼v衣;到春分日,昼长=衣长; 过了春分日,白天继续增长,昼衣。(由教师讲解

4、)夏至日冬至日:匕半球白天短,但昼夜;到秋分日,昼长=衣长; 过了秋分日,白天继续缩短,昼 V衣。(让学生来讲解,学生特别踊跃,叫了两 位学生,都叙述正确)结:冬至 日是北半球白天最短. 夜晩最长的一天;夏至日则是zl匕半球白 天最长,衣晩最短的一天。南半球相反。(教师完成)%1 极昼极衣的变化:冬至曰內极衣范缩小,到春分日消失;过了春分日,廿匕极点及周开始出现极昼,且范围扩大,到夏至日达到最大。(教师讲解,学生领会)夏至日冬至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到秋分日消失;迂了秋分日, 北极点及周圉开始出现极衣,且范围扩大,到冬至日达到最大。(学生讲解,只 叫了 一位,讲解正确)4. 在黑板右半边画

5、出乙图:X、N 23 260乙先让学生理解图的含义,23 26并让学生来解释图的含义:此图表示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七嘴八舌回答)B. 再让学生到黑板前乙图上标画:%1 三个位置的节气;(大部分学生张嘴就说出来了,一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 标出来)%1 北回归线上春秋分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甬;并试若计算这两个角 度(提示:在直角三角形里计算角度);Zl=90 -23 26 =66 347Z2 = 90 一 (23 26 +23 26z ) =43 08z(让学生把太阳对地面张开的角度看成两地的纬度差,学生计算的热情高 涨,先后有三位学生上来计算,Z1由一位学生一次计算出来,Z2则

6、先后由两 位学生计算,第一位错误,第二位正确)%1 赤道上夏至日. 冬至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这两个角度;Z3 = /4 = 90 -23 26 =66 347(学生理解到位,大部分都说对了)%1 南回归线上呑秋分 日、夏至 日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计算这两个角度。Z5 = 90 -23 267 =66 34Z6 = 90 一 (23 267 +23 267 ) =43 08(叫了两位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来计算,都算对了) C、最后让学生总结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自d匕回归线一南d匕两递减。 春.秋分曰:自赤道南匕两递减。 冬至曰:自南回

7、归线一南匕两递减。%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最大(90。), 北回归线上:夏至正确)季节变化规律:(教师示范)(举手学生多,(一位回答)冬至日最小。一位回答)(教师示范)日最大(=90 ),冬至日最小(43 08z )o (学生回答北回归线赤道:春分秋分有两次直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正确) 赤道:春秋分 日最大(=90 ), 冬夏至 日最小(66 34 )o (学生回答正 确)赤道南回归线:秋分春分有两次直射。(学生回答正确)南回归线上:冬至 日最大(=90。),夏至 日最小(43。08 z )o (学生回答 正确)南回归线以南:冬至 日最大(90。),夏至日

8、 最小。(学生回答正确)5. 教师总结:地球公转的直接结果是造成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各地正午 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6、教师引导:以上两种结果会导致什么最终结果呢?%1 四季是以一年为周期变化的,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呢?学生讨论热烈,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所谓冬季,就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白昼最短(曰照时间最短) 的那一段时间,接受太阳热量少,温度低;所谓夏季,就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 度角最大.白昼最长(日 照时间最长)的那一段时间接受太阳热量多,温度高。 而春. 秋两季就是冬. 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接受热量适中,温度适宜。(学生有 恍然大悟之感)%1 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热带. 温带

9、. 寒带之分呢?学生讨论热烈,教师总结:热带就是一年中能够受到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衣长短变化幅 度最划、的那一部分地区;寒带就是一年中有极昼极衣现象出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那一部分地区;温带就是热带和寒带的过渡地 区。(学生频频点头)所以,地球公转最终的结果是引起季节的变化及五带的出现。7. 板书总结:季节变化四季纬度变化五带声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Y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三、案例分析:本节课我自认为是一节成功的课,它以普通班地理学习能力优劣不等的学 生集体为前提条件,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一定的学习水平,它的成功之 处在于:%1 整体设计符合学生的认

10、知规律,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环环相扣,后一个 问题都是寒立在前一个答案基础上的,条理特别清晰,最后结论的得出是必然 的结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品尝了成功的害 悦,增强了今后学习的信心,也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1 图乙是自己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反复琢磨出来的,对于学生理解教学内 容特别有帮助,能直观地表达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计算方法,比起复杂 的公式计算好理解得多,学生I果后的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尚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解释清楚,图乙只是一个示意图,并不是 真实的情况,因为真实的情况是:太阳没有移动,而是地球在运动;太阳 光是平行光,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图乙

11、经过了两个转换:对于地球上的人而 言,可以看作地球不动,而太阳在移动;地球表面看作是水平的,那么太阳 光就不是平行的了。如果没有这两点转换,这个图就不成立了。可能会有人指出这节课的设计还是教师让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 答问题,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认为, 对于未知的知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找出并掌握其规律很难,需要教师的引 导。况且,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学生都在积极的思维,并最终领略了知识的真 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专家说迂,“教学迂程是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 理念,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不是真正披激活,课堂 里有没有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而这些,本节课都做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