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方案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626767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采掘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煤矿采掘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煤矿采掘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煤矿采掘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煤矿采掘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采掘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采掘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恩施州咸丰县蒋勇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来掘计刻方案锐砚吊二0 年九月项目名称:恩施州咸丰县蒋勇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蒋勇煤矿采掘计划方案说明书编制单位:咸丰县永安矿山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参加编制人员:咸丰县蒋勇煤矿是由恩施州煤矿设计室对其进行技改设 计,于2007年1月验收投产的6万吨/年生产矿井。在近几 年的开采过程中,基本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井下一采区主要 巷道在技改设计前均已形成,布置不规范。现主要巷道+880 大巷和+ 873水平巷道形成矿井开拓系统。北翼仅有+873控 制回采区域,已全面采空,现涌水量约较大,导致+ 873水 平北巷、井底车场、+ 873南巷、回风巷、南巷一下山等多 处巷道积水,

2、因水患影响使+ 873水平北巷及南巷一下山暂 不能从事采掘活动。在一采区生产过程中,矿里忽视了采区 接替的准备工作,致使矿井处于采掘失调的现状。为了改变 现状,按照矿井实际,受蒋勇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特编 制该矿采掘计划方案。、编制原贝I1二、企业概况1三、矿井开拓系统1(-)主井2(二)风井2(三)运输大巷2(四)回风巷道3四、米区巷道布置3(-)计划布置采区位置3(二)采区地质状况及资源状况4(三)采区巷道5(四)采区水仓6(五)采区变电所7五、回采巷道7(-)回采工作面位置7()运输平巷7(三)回风平巷8(四)回采工作面8六、通风系统8七、运输系统9(一)主斜井运输9(二)大巷运输9(

3、三)采区提升运输9(四)采区巷道运输9(五)工作面运输9八、排水系统10九、供电系统11十、压风系统11十一、监测监控系统11十二、安全技术措施11(一)一般措施11(二)特殊措施13(三)通风管理措施14(四)防水措施14(五)防火措施15(六)防尘措施15(七)斜井运输管理措施15一、编制原则按照2005年3月恩施州煤矿设计室编制的蒋勇煤矿6 万吨/年初步设计方案的设计原则要求,依据煤矿设计规范 和安全规程及相关部门的规定,结合本矿当前的巷道布置实 际情况,而编制该方案。二、企业概况蒋勇煤矿位于咸丰县甲马池镇青岗坝村,距咸丰县城37 公里,咸丰一新场公路从矿区南部通过,杨洞甲马池环行 公路

4、横贯矿区,交通运输方便。矿区井田面积为2.28平方公里,可采储量65.24万吨,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于2007年1月竣工投产。 矿井开拓方式采用平恫暗斜井开拓方式,通风方式为中央并 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公司现有职工总数125人,其 中井下作业人员105人。矿井“六证”齐全,为合法的生产矿 井。三、矿井开拓系统按照蒋勇煤矿6万吨/年技改设计验收时开拓系统,主井 为3号井,为平碉暗斜井开拓方式,以井田中段2号井为回 风井。已形成的井底车场为+880和+873两车场,现由+873 水平巷道和+880水平巷道分别作为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从 而形成现有的斜井两水平开拓系统。(一)主井主

5、井为平山同暗斜井方式进入煤层,主平ill同井口坐标为x = 3265166.925, y=36590227.489,高程为+927.260mo 平ill同 距离210m,喑斜井坡度为一22度,斜距190m,底部分别在 +880和+873设立了两道车场。主井断面为4.8m2,方位角 110,是矿井提升和行人及进风井筒。(二)风井风井为矿区的2号井,井口坐标为x = 3264605, y= 36590198,井口标高+926m,井筒方位45。,坡度为一25。, 斜井距离136m,平巷距离约100m,底部与+873水平巷道相 连。(三)运输大巷矿井开采现状已形成+880和+873两水平巷道,北西部

6、井田已由+873北巷开采完毕,现由于+873北巷涌水较大, 而主要采掘点布置在井田南翼,则确定利用+880巷道作为水 平运输大巷,与二采区轨道下山上车场相连,运输大巷全长 660mo(四)回风巷道根据现已形成的巷道,风井(2号井)与+873南巷直接 相连,并已构成当前的通风系统。所以利用+873南巷作为矿 井水平回风巷,以一下山和三下山斜巷分别与三采区回风巷 道和二采区回风巷道相连结,形成矿井回风系统,计划利用 +873回风巷全长为320m,其东端240m为排水所用。(一)计划布置采掘位置1、设计划分采区状况本矿6万吨/年规模设计中,将井田划分为三个采区开 采。即井田中央背斜轴以+890m走向

7、线为分界线,其北西部 为一采区,现已开采完毕。根据井下实际,现按向斜轴部为 分界线重新划分采区,南部为二采区,北部为三采区。2、接替采区位置现因采掘失调,接替二采区并未准备完毕,现已形成一 +880下山巷道,不能移交正式生产。因该矿在准备过程中, 所布置下山巷道位置与原设计方案有一定差异。现根据井下 实际沿+880运输大巷在向斜轴部布置中心轨道下山,该轨道 下山为二采区和三采区提升运输中心。下山形成后布置中心 车场、中心水仓、中心机电山同室。沿向斜轴布置+790底板运 输大巷,在大巷东端设立采区车场作为二采区和三采区共用 下车场。因+880下山已见煤,矿井又无采煤工作面,所以确 定+880下山

8、两侧一定范围临时采区(二采区的部分区域), 以+880卜山和+873 卜山及三卜山联通布置临时回采区。(%1) 临时采区地质状况及资源状况1、临时采区地质情况(1) 工程地质条件回采区临近向斜轴,分别向东部展开,给采区巷道布置 增加了一定难度。岩层构造起伏较大,有局部掉坎的现象。 现+880运输大巷尽端已位于离煤层距离20m的顶板吴家坪 灰岩中。其下部煤系地层达3 5m,顶部12ni碳质页岩易 风化垮落,底部1 3m高岭石泥岩和页岩亦易风化,遇水澎 涨。矿井采区工程条件为一般型条件。(2) 水文地质情况采区水文地条件为中度复杂型,煤层上部吴家坪灰岩虽 然含水不丰富,但裂隙及溶水发育,加之采区地

9、貌位于山形 低洼处,地表汇水注入溶洞进入采区,现揭示采区涌水量不 大,主要是一采区渗水和地表渗水,涌水量约为5立方米/ 小时,但随着采掘活动范围的增大,涌水量还会增加。2、回采区资源情况按一采区开采情况和+880下山以及+873 下山和三下 山揭7K,煤层厚度比较稳定,为0.5 0.8m?局部尖火。存 在煤层顶底部不平整和因小断层影响而煤层产状急变的现 象。采区煤层产状较缓,根据原设计资料提示,煤层平均倾 角为10o(三)回采区巷道1、轨道下山轨道下山已布置在煤层顶板吴家坪灰岩中,为沿煤层倾 向穿层斜巷,下山顶部标高+880m,方位角为10,坡度为 -21,计划斜长194m,下山巷道沿岩层倾向

10、见煤后,进入 煤层底板岩石中,落平形成采区下部车场。该下山巷道为回采煤层提升斜巷,巷道净宽2.2m,净高 2.2m,成半圆拱形巷道,净断面4.4H?,轨道下山作为回采 区提升运输和进风之用。2、绞车碉室轨道下山绞车爾室计划为7.2m3,布置于煤层顶板吴家 坪灰岩中,具体尺寸是长6m,宽4m,高3m。爾室为喷水 泥浆支护,并由通风碉与+赍0运输大巷相联结。3、上部平巷二采区上部平巷共28m长,与轨道下山方位相同,断面 4.4m2o上部平巷由轨道联结巷和绳道两部分组成,其中绳道 巷8m,轨道联结巷20m,由道岔与+880大巷尽端车场相联 结。4、+873 下山联结巷+873 下山作为北翼工作面行人

11、和回风之用,在下山底 部采取沿煤层布置联络巷与回风平巷相连。巷道净高2.0m, 下宽2.0m为梯形木箱支护巷道,断面为3.6m2o5、采区车场由于采区轨道下山因历史原因形成,为由顶板沿倾向斜 穿煤层进入煤层底板的巷道,上部车场已形成,所以对于采 区车场而言,只有底部车场。(1) 上部车场上部车场是采区提升的主要环节,设置在+880大巷尽 端,长度40m,为双轨道巷道,巷道净宽3.4m,净高2.8m, 为三心拱形全岩巷道。(2) 下部车场采区下部车场是采区下部运输和调车的枢纽,设置在煤 层底板岩层中。巷道宽3.2m,高2.6m,成“三心拱”断面。巷 道内铺设双轨,车场全长15m。(%1) 回采区

12、水仓采区水仓设立在采区底部车场北侧,联结在底部车场和 人行下山之间,计划水仓净长15m,水仓宽3.0m,深2.2m, 总容积60m3o水仓南端与车场联结通道设立为水泵房。(五)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设立在水仓旁,联结在车场和运输石门之 问,不同室全长15m,断面为6.4m2,为拱形巷道不同室。五.采巷道(-)回采工作面位置计划回采工作面布置于二采区中央之北翼,根据采区中 部属一向斜构造的实际情况,计划北翼回采区段长度为 180m,区段宽度由+820石门联结运输平巷至上部采区的距 离而定,一般宽度50m至85m,回采方向为由北向南推进工 作面。(二)运输平巷区段运输平巷位于+830北运输大巷上方,

13、由运输石门与 +820运输大巷相联结。运输平巷为沿煤层布置的半煤岩巷道,巷上宽1.6m, 宽2.0m,净2.0m,为梯形木箱支护巷道。运输石门联结于人巷和运输平巷之问,作为回采区段运 输和通风之用,石门为宽1.8m,高1.8m的拱形巷道。(三)回风平巷回风平巷以三下山见煤点起点,与上部采空区保留一定 的防水煤柱后形成沿煤层掘进的半煤岩巷道,巷道上宽 1.6m,下宽2.0m,高2.0m,为梯形木箱支护巷道。(四)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采取沿煤层倾向布置,沿走向推进的后退式 回采方式,采煤工作面的管理及回采工艺按照“初步设计方 案”的设计进行回采。六、通风系统按照6万吨/年设计方案,确定主井筒为进风

14、井,井田中 央2号井为风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矿井大巷以+赍0 运输大巷为进风巷,以+873水平为回风巷。在采区准备时,矿井采区无彩煤工作面,只存在轨道下 山、人行下山和联络巷三个掘进工作面,分别以7.5kw局部 扇风机安装于+突0大巷及+旳3平巷新鲜风流处,悬挂 f 400mm阻燃风筒,对三个掘进工作面进行压入式通风,风 筒时距离工作面尽头不大于5m。掘进工作面污风流由+873 回风巷进入风井,容入矿井回风系统中抽出地面。采区形成后,采区内由轨道下山进风,人行下山回风, 按照不同时期的采掘进度,分别由+873 下山和三下山作为 回风联络巷。七、运输系统(-)主斜井运输按照原初步设计的方案

15、,主斜井以绞车提升串车的方式 进行提升运输。(二)大巷运输大巷运输是指+880运输大巷的运输,+880运输已铺设 615型钢轨,采用电机车牵引运输的方式。(三)采区提升运输二采区的轨道卜山为绞车提升运输的方式运输。(四)采区巷道运输采区运输巷和回采巷道以及车场调车以人工推车的方 式进行。(五)工作面运输由于回采煤层产状较缓仅10度左右,依据本矿的实际, 分别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和溜槽运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运行线路是:煤岩:工作面-运输平巷-运输石门-+820大巷-采区 下部车场-轨道下山米区上部车场f+880大巷t井底车 场f主斜井T主井口材料:主井口-主斜井-井底车场+880人巷-采区.K 山-采区下部车场一+820大巷-运输石门-运输平巷f工 作面。八、排水系统本矿二采区为下山开采采区,在采区底部+820水平布置 了采区水仓,容积为100n?,按照目前开采现状来看,采区 涌水量不大,主要是+873高程以上的部分巷道涌水,顺下山 巷流至采区底部。随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