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编纂说起.doc范文

上传人:瑾1****明德 文档编号:203623709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编纂说起.doc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编纂说起.doc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编纂说起.doc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编纂说起.doc范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编纂说起.doc 从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等书的编纂说起 近期,我们得到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持编纂的几种出版物,它们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马维彬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马维彬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和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河北百灵音像出版社)。两册图典是对河北省进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代表作的分类介绍,图片精美,内涵丰富,文字言简意赅,可谓图文并茂,这对广大民众了解河北省非遗代表作不可或缺。作为从事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者,我们更看重后两种出版物,从中我们真切感受到河北省作为天子脚下传统音乐文化的厚重、乐人们对音乐传统的厮守和以生命

2、传承的意义,也体味到主管部门对传统文化的守望、敬畏和实实在在的保护意识,这是对文化内涵有深刻认知基础之上的举措,将非遗保护提升到一个更深更高的层面。 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一书辑录了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霸州市高桥音乐会等个主要集中于冀中一带音乐会社传承的工尺谱曲目。作为记录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谱式之一的工尺谱在唐代发端,其后千余载一直成为记录音乐的主要载体。由于音声技艺形式的特殊性质,我们不可能听到古人的奏和唱,这一乐谱承载的意义更是被凸显出来。尽管工尺谱自身还存在着对节奏和时值标注不那么具体的一些不足,但毕竟从大关系上可以把握。由工尺谱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内涵,绝非简单地 将其译为简谱和五线

3、谱所能够取代的。中国传统音乐本体中心特征之律调谱器形成一个宏大的体系,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者(涵盖音乐史与传统音乐两个学科)如果对工尺谱没有基本把握则是知识结构的缺失。应该明确,这工尺谱并非已经消解的、失传的谱式,在民间依旧有相当广泛的使用者。冀中地区这种传承尤为传统,且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在多个乐社的考察中,上自白发苍苍,下至童真稚嫩都在应用这种谱式。在这些乐社中间,上家伙(乐器奏)之前必须由老师傅一句句口传心授地教念乐谱,在熟记谱字之后再用乐器奏出。如是,这工尺谱是为学习乐曲的工具与手段,奏乐之人焉有不把握工尺谱与韵腔规律的道理?倒是经过音乐院校学习者与这种传统谱式渐行渐远,即便看

4、到乐谱也很难把握其中韵腔之规律。所以说,要研究传统音乐文化,必须认真向传统文化的活态承载群体学习求教,不如此则很难把握精髓。 恰恰是音乐院校的西化教学体系,人们已经习惯了用五线谱和简谱。常常听到和看到一些相关人士满脸疑惑:还有这种东西?可见我们已经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了。作为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千又数百年自产的乐谱形式,至今依旧有相对广泛的活态传承,这是传统自觉的延续,在传统的统系中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什么不适,身在其中者总觉得就应该是这样的承继。在考察中我们一次次体味师傅们韵谱,也常常以传统音乐研究者的身份却不能够融入其中而深感惭愧。记得十年前的一天,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行人来到河北

5、省安新县圈头音乐会考察,我们拿着音乐会数百年世代传承的工尺谱本,听陈小花师傅优雅而富有韵味的韵谱,特别是得知陈师傅既不识字亦不识谱,由他的师傅早年口传心授便 把握得一丝不差,数十年在承载过程中记得如此牢固,那一份惊奇与崇敬写在每一个考察者的脸上。如果没有这样一份乐谱的存在,考察者便没有了参照系,也很难认知会众们所唱所奏是否保持传统的样态,这工尺谱记录真是弥足珍贵。都以为音乐是最容易变的,何以乐人们在这一支中能够相对不变的传承是需深层把握的问题,如无乐谱便失去了依据。所以,这音乐会社代代传承的乐谱成为研究音乐文化本体活态最有价值的文本材料。 这些年来我们在考察中每当向师傅们问起乐谱的状况,都能够

6、听他们讲出一个个故事,特别是一些与民间信仰相须为用的乐社更是如此,他们视乐谱为音乐会的生命。这乐谱与乐曲为老祖宗所传,祭祀中没有乐怎么行?而且一定要严格,因为这是给神听的等等。的确,我们在考察中亲历各会社为药王、火神、关帝、城隍、五道爷、龙王、文昌帝君以及烈士祠、乡贤祠奏乐者(这是传统吉礼的部分),即便是路灯会、冰雹会等称谓同样具有对神灵群祀、祈福保安的意味。他们也将这音乐用于会社中老人之告别(凶礼、白喜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用乐理念下,这些乐曲得到相对严格的承继。我们曾经请教过一位老师傅学习乐曲的过程以及与他现在教弟子们有什么差异?他讲他师傅当年七十多岁,他学习的时候七八岁。现在会中五十岁

7、以下直到十岁左右的小弟子都是由他所教,他自信地讲完全一样。如此,这一上一下竟然有一个半世纪的严格传承。我们在想:既然这里民间信仰的祭祀仪式一直未断链,那么他师傅与师傅之间的传承是否也应如此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我们更看重这种具有民间信仰支撑严格传承的方式。 冀中一带与民间信仰仪式相须为用的乐社存在具有普遍性。一个县里有十数、数十处会社并不少见,我们在霸州胜芳古镇考察时见到九个传统乐社,分属不同民间信仰,在会人员众多,乐曲内涵丰富。我们看到,被收录集成的这个乐社多是学者们长期关注、具有典型性、材料翔实完整,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意味(还是选集)。对其中任何一个乐社都可见微知著地进行解剖麻雀般的整体研究

8、。集成将这个文化区域内多个乐社承载的乐曲聚拢在一起,提供一个个完整的文本资料,给人以整体感受。学者们在比较中去把握这个区域传统乐曲活态传承的整体性,哪些乐曲相通,哪个乐社的承载独特,与大传统的接衍关系,理出曲目相对统一性并辨析差异性和变异性(这其中包括同曲异名、同曲变异、同名异曲等等);对该区域工尺谱的不同形式(我们在考察中看到,有些乐社是俗字谱和规整工尺谱字混用,但集成反映都相对一致,这一点还有待商榷)进行辨析;还要把握相同乐队组合、不同乐队组合使用乐曲相通性的状况;对同一乐曲在多调中奏的意义(诸如管子的孔数、奏的技法、大小哨的意义,笙簧的差异对转调的制约关系、乐社多调表述的意义);曲目中的

9、曲体变化;从口述史中把握乐曲的来源或称与官府、道教、佛教之关联等等,都在考量范围。还应看到,每一个乐社对所承载的一整套曲目有不同称谓,诸如十番、音乐、吹歌、笙管乐、鼓乐、古乐等等;其中又有细分,诸如小曲、小尖曲、小大曲、大曲等,有的曲目参与放焰口、水陆、经忏的应用,这其中意味亦需辨析。将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乐社的乐曲集中展示,给学者们整体把握和思考的空间,在这种意义上,河北省非遗中心真是做了一件务实而有远见的大好事,毕竟要让每一 个学者都将这些乐社跑到也非易事,而中心具有这种优势。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中心都这样做,这就是河北省文化厅和非遗中心做事情的意义。 我们当然明白,就工尺谱记写乐曲的集中展示

10、已然给学界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工尺谱的记写与实际奏的确在节奏、时值上时有省略,实际奏超出曲谱范围的状况,这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曲谱与实际奏的矛盾性所在。这一点也常遭西学诟病,诸如乐谱不够直观准确者。只有到乐社中把握乐人们的活态传承,方能够体味节奏与时值、润腔、阿口的规律性,我们无意在此辨析优劣,只是讲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者,应该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承继的体系化存在努力学习,不能够徘徊于前却不入于内,否则难从整体意义上把握传统。 一个乐社的内部传承相对严格,但不同乐社传承在润腔和阿口中显现差异,如同一首琴曲在不同流派、不同琴人的奏中会出现差异一样,学界需要对这些曲谱的活态传承有更为完整和全面的把握。

11、也就是在这种意义上,河北省非遗中心所做的另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就是在出版河北省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的基础上,花大成本和气力用一年多的时间对进入国家和省级名录的个代表性民间音乐会社和班社(不依附某种民间信仰而存在,为民间多种礼俗用乐服务)所奏的首传统曲目进行录音并加以出版,这就是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前一种出版物中各音乐会社的乐谱有相当数量在此处以活态而存在,这为学界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音响样本。如此就可以将涉及同一乐社所存有的乐谱与实际奏相对照,以此去辨析和思考前面我们所提及的诸种问题,这是 立体把握的意义。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绝不意味着只要进名录就将其束之高阁,更要采取多种措施使

12、国人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就传统音乐类的非遗讲来,既然确实能显现历史大传统中音乐体系的活态承继,的确不应该只是被揭示的意义啊?我们还有这个呢!而更应该思考历史大传统中的音乐形态何以能够活态传承到当下,它以怎样的方式而存在,它能否融入主流文化之中?对于当下专业音乐教育体系讲来,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样态是否仅为汲取素材的意义?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握中国音乐文化大传统? 回到上世纪年代,国家启动了十大集成志书编纂出版的浩大工程,历时近三十载方基本告竣。其中包括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使得我们基本摸清了传统的家底(笔者有受益者的感恩与反思一文,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年第期)。我们看到,集成中几乎所有乐曲都

13、是根据各音乐会(班)社的实际奏用简谱记出,直观地反映了乐曲存在的当下样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只用简谱记写的方式特别是对研究者讲来多有缺憾。如果没有乐谱传承便也罢了(许多乐社已经没有乐谱,只靠口传心授),但如果在一个区域内普遍存在传统乐谱而我们的集成由于编纂体例的统一性将其置于不顾也是一种缺失,毕竟这音乐本体中心特征支持乐曲承载体现于律调谱器诸方面,如此方整体显现。 基于以上考量,也就是我们推崇河北省非遗中心出版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和河北民间音乐传统曲目集成()的道理。这两种出版物是传统乐本体完整意义上的展示,使得学界能够相对集中地把握传 统乐曲纸质传媒(手抄本)的本初样态和乐社的活态承载,

14、这至少是传统的部分原汁原味存在,为学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集中提供乐曲本体研究范本。乐谱与实际奏音响同存,相得益彰,既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律调谱器等多方面的音乐本体中心特征,又为我们对乐曲动态性的整体认知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有利学界将在谱面上没有反映出来的各种阿口、润腔、节奏、时值等等诸多层面通过乐谱和实际音响进行比较,进而揭示出相关规律。这是回归传统或称深层次保护的意义,它既是对世纪年代以来编纂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河北卷的补充,更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本体保护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提供了一个可行性范式。 曲谱集成与曲目集成的出版发行,会极大促进社会对这些传统音乐形态的认知与传播。许多生长在

15、城市进入音乐院校学习者对这些乐谱和乐曲的存在其实是很漠然的,毕竟这些乐谱和乐曲在音乐专业院校中很难看到和听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虽然在编纂过程中都要求配套音响,但囿于当时录音质量以及种种客观原因,至今尚未出版,因此这次河北省传统曲谱和音响的出版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们基本上不属当下主流音乐媒体的关注范畴,更多是在各种民间礼俗仪式中自成体系地传承与传播,两种集成的出版使得历史音乐文化大传统中的当下积淀至少能够进入城市社会公众和学习研究者的视野(当然还要宣传上给力),使得人们了解到这些音乐形态的活态存在,进而在感知中营造出热爱传统、敬畏传统的人文气息:传统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实实在在就在身

16、边,这也显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意义。河北省文化厅和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部门正是对音乐文化遗产有着这样深刻的认识,才会用心良苦,集人财物力在不懈努力中将这两种集成出版,这是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功德的意义。 最近,我们在系列文章中论证了历史上各级官府的官属乐人承载国家意义上的礼、俗用乐,继而在封建国家解体之后这些官属乐人的承载为民间礼俗所接衍的过程,认识到这些对当下积淀在民间的这些传统音乐本体的活态至关重要,它能够使我们认知这是中国历史上国家意义上的用乐转为民间礼俗服务者,这也就是我们强调的当下一些被称之为民间音乐者其实在历史上是很不民间的道理,它们并非松散无序,集成中所见这些乐曲也并非是由当下的承载者所创,而更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