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思考题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585743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育心理学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育心理学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育心理学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育心理学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思考题(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思考题各章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 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 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4. 观察法: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在一定环境下的 举止言行的系统观察和记录來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5.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实验者有意控制和创设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 者的某种心理

2、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二、简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方面。(1)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是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 方面。个性倾向包括需耍、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 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2.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木原则。(1)客观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反应 事物。(2)系统性原则:用系统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把

3、人的心理作为一个 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3)教育性原则: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3. 简答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实践意义(1)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2)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冇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5)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4. 简述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即所冇心理活动的内容都來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动能动的反映。(要点简单阐述)5. 简介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基

4、本理论(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教师心理三、论述1简述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1心理学是研究意义的科学。2. 意识经验是由感知、意向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3.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用内省法研究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等主要观点:1. 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 理元素的集合,因此不能分解2. 重视意识机能和功能的研究3. 重视心理学在教育等其他领域的应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1. 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心理2.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

5、法研究心理3. 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由环境决定 的,主张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太海默主要观点:1.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 意义2.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而是大于整体3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徳主要观点1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心理过程主要 是潜意识的2. 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与行为的动力与导致精神病的 重耍原因3. 精神分析就是通过释梦、自由联想、催眠等手段,去研究发现病人 被压抑下去的冲动和欲望,并使用某

6、种方法使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得到一 定的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冃的。简述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2. 试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3. 试论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教育心理学揭示的心理学规律充实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实践意义(1)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2)冇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3)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促进自身的发展(5)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第三章思考题:第三章学习及学习理论一、名词解释1概念: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 物。2. 学习:学习是由于经验

7、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3. 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即将知识以定论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传授给 学习者。4. 发现学习:指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学生在内化之前, 要自己独立去发现这些内容。5. 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即用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 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6. 机械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 只是在学习内容和已冇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如 同我们的常说的死记硬背。二、简答1 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 可以和学习者认知

8、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即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联系起来的倾向性。(3)学习者认知结构必须具冇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2. 简述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2)学习可以促进个体的成熟和生理的发展(3)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4)学习是文明延续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3.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 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 或问题解决都

9、实用的方法。(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 习者对这种知识冇同样的理解。4. 简述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最终在刺激与反 应Z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结。5.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优缺点。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是在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和巴普洛夫学说的基础上, 发现并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及其规律,把学习的理论研究推进了一步, 贡献较大,他的学说具冇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上,他设计的程序学习 了一种新的学习形式

10、,对于提高人的学习效率,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等方面冇积极的作用。在程序学习中,强调学习 上的循序渐进、学习者的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原则,体现了学习的一般 规律和要求。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在动物训练、行为塑造和心理治疗等方面 亦冇重要应用。但斯金纳的理论具冇行为主义的特点,忽视人的意识和思 维在学习中的作用,将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地归结为操 作性条件反射,这没冇反映出人类学习的本质,表现出明显的机械主义。6. 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准备定势(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

11、着情境中的 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 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的可能性将减少。这样我们就能 看到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來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三、论述1. 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出了研究。他在研究消化现 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事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 把食物呈现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 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 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

12、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 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 在这个实验中,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由食物引起的唾液分泌为无条件作 用;铃声原来是一种中性刺激,铃声和食物在时间上多次结合,原是中性 刺激的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铃声和唾液分泌之间就建立了一种新的联系, 称之为条件作用。2. 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在20世纪30年代发明了斯金纳箱,他用这种学习装置以老鼠 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学习行为。斯金纳把饥饿的白鼠放入斯金纳箱内。它可 以自由活动,当白鼠偶然碰上杠杆时,食物提供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颗食 物丸,白鼠经过儿次尝试,会不断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样,白鼠就

13、 逐渐学会了按压杠杆取得食物的反应。斯金纳认为们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操作性行为更有 代表性。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为 主耍受强化规律的制约。相同点:有共同规律.两者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都需要强化, 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又可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存在泛化和分化.四、案例分析1. 李老师是一个新老师,她现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管不住学生, 班上总是乱糟糟的。有一次,李老师看到隔壁班的高老师笑着跟个特别 捣蛋的学生说:“你这个画得真棒!”学生听了兴奋得脸都红了,还露

14、出不 好意思的表情,这是李老师在这个孩子身上从没见过的。李老师也试着表 扬自己班上一个总是捣乱的学生,可没想到的是,听了她的表扬,学生竟 然冲她翻了个白眼,一脸的不屑。老教师私下告诉李老师,要黑得下脸来, 对几个气焰嚣张的学生要敢于“亮剑”。于是李老师试着狠批学生,让他 们站着,甚至站到教室外面。可是,这些都没有用!有些学生根本不怕, 越惩罚他就越和老师对着干。比如,让他罚站了,等老师一背过身去他就 开始给班上同学做鬼脸,这反而把李老师气得够呛。李老师真想弄明白, 对学生到底该“奖”还是该“罚”,如何运用奖励与惩罚的策略呢?2、请分析这一案例所采用的是哪种学习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什么?2

15、、如果你是李老师,你该如何运用奖励与惩罚的策略?教育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讣学生的某些行为由无到有或者由少到多,而某些行为则由多到少乃至消失。对前者,如希望学生学习更努力、 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交代的事情做好,此时就需要奖励。对后者,如希 望抑制学生的大家、撒谎等行为,可能就需要实施惩罚。奖励的目的就是 为了激发某种行为或让某种行为反应变得更加稳固或频繁。奖励发生效用 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奖励引发学生满意、愉快的心理反应,从而使得学生更 倾向于表现出这种待强化的行为。奖励在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频繁乃至时时 刻刻都在发生的事情,是重要而又必要的教育手段,但是用好奖励可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第四章思考题: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名词解释1.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 心理状态。2.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或指引学生 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耍,或者说学习动机是激发与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 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在过程或内在心理状态。3. 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