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577806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 一个文献综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现状:一个文献综述程名望/史清华/赵永柯【专题名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号】F13【复印期号】2007年04期【原文出处】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南宁)2007年1期第16页【作者简介】程名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 向: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管理。上海200052;史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农户行为与农村经济政策。上海200052;赵永柯,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政策。河南 郑州 450002【内容提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

2、题,也是解决我国“三 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参考国内已有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 既遵循经济规律、又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转移政策,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文章回顾了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现状,并对众多零散的研究进行了归 纳分析和评述。【关 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框架一、问题的提出现代经济学Z父亚当斯密(Adam Smi th, 1776)在国富论开篇中就说:“创造更多的财富, 实现社会的富足是个国家或地区的根本目标” o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社会财富不断积累的过 程。图1描绘了二千多年來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总趋势

3、。从该图看出,从公元0年到公元1820 年的一千多年里,世界经济增长几近停滞,社会财富积累乏力;而1820年以来,世界经济飞速增 长,社会财富加速积累。为什么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在1820年实现了重大的转机? Angus Madison (2001)在英名著世界经济千年史给出了答案,他认为是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带来了 人类的这场变革。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 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 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壯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 经济腾飞的重要

4、性,己经被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Lewis, 1954;Bogue, 1959;Chenery, H., 1975) o而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劳动力从传统部门(如传统农 业)向现代部门(如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既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一-种普遍现彖,也是 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 (Lewis, 1954)的必山Z路。止是山于劳动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它的流 动和工业化进程密切联系,它的重新配置和经济增长息息相关,所以劳动力转移问题很早就引起了 经济学家和英他社会学家的关注和研究。-专业文档,值得珍藏!55453525150 4 3 2 1 0图1:公元02000年世

5、界经济增长率Figurel Rates of Growth of World GDP,0-200A. D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中国融入世界和重新崛起的必然选择,而“三农”问题却一直是困扰中国工 业化和现代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三农”问题的症结是贫闲问题(程名望, 2005) , |(u 在传统产业,贫困的根源在于较多的人口拥有较少的资源禀赋过多的农业人口和 有限的土地资源是中国农民贫困的历史根源”(程名望,2006)。按照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 的数据,截止2004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75705万人,占总人口的58.24%。 面对如此多的农村劳动力,我们

6、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大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因为“总不能老 把农民工束缚在小块十地上,那有什么希望”(徐勇、徐增阳,2003) o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 现工业化必须面対的现实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国以來,尽管我国农村 劳动力转移工作已经収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农业就业比重仍然比重较高,城山化水平严重滞后。 按照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04年底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高达45. 9%;城市化率 仅为41%,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一般在70%-90%之间),还远远落后于同等发达 程度国家城市化水平(约10个百分点以上)。正是因为我国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重要性

7、、急迫性 和特殊性,改革开放以來该问题一直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和论述。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外对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Petty, W.,1690)、码斯密(Adain Smith, 1776).犬U 李嘉图(D. Ricardo, 1817)和李斯特(F. List, 1841) 都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劳动力流动或配置问题。而兴起于第一一次世界大战濟的发展经济学则全面建立 了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理论框架,刘易斯(W. A. Lewis, 1954) 费景汉和拉尼斯(C.H.Fei, & G. Rains, 1961)、乔根

8、森(D. W. Jorgenson, 1961)、库兹涅茨(S. Kuznets, 1966)、托达罗 (H. 0. Todaro, 1969)、哈里斯(J. R. Harris, 1970)、钱纳里(H Chenery, 1975)、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 1976)、斯塔克(Stark, 1991)等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劳动力转移问题并形成了一系列较经 典的理论。这些西方理论构成了我国劳动力转移研究的理论基础,我国学者的很多研究都参考了这 些理论的思路或方法。同国外柑比,我国対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出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政府长期采用严格限制

9、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这一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研究几乎无人问津。进 入80年代后,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才逐步开展起来。虽 然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很多,但大多只是一些零散的分析或观点,能称得丄理论的, 或者说能被广泛接受的仅仅有两个:一个是张培刚的农业的工业化理论,另一个是陈吉元的三元经专业文档,值得珍藏!济理论。张培刚(1949)在英名著农业与工业化一文中,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农业国的 工业化问题,英中农业国与工业化的理论框架,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本质上是一致的。陈吉元、 胡必亮(1994)结合中国实际,认为改革开放以來,农业工业经济逐步从

10、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 个和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既相互联系乂相互分离的另一支独立的力量,山此构成了我 国三元经济结构的布局。下面对国内的其他零散的研究进行冋顾和归纳分析。到目前为止,从研究 内容上看,国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相当广泛。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隐性”性质,精确知道其数量是不可能的,只有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估 算。我国的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估算,山于方法和指标选择不同,测算结果也存在很大 差异,他们运用的主耍方法大致有讥种:第一种是按照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边际产出为零假设进行估 算。应用该方法,侯鸿翔等(2000

11、)估算1996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1567万人;陈锡康(1992) 估算1990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9800万;王城(1996)估算1995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13800 万。第二种是按照现有耕地的用工量计算。胡鞍钢(1997)利用“耕地劳动比例法”估算2000年我 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为20538万人;陈杨乐(2001)利用“劳均播种血积推算法”估算2000年我国农 业剩余劳动力为16554万人。第三种是从生产函数入于,利用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模型和均衡条件 计算。刘建进(1997)估算1994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00多万人:王红玲(1998)应用改进的生 产要素配置优化模型和同-资

12、料,估算结果为11730万人。第四种是利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法。 谢培秀(2004)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运用农业技术需求法估算第产业劳动力投入量,并结合第 5次人I I普查和笫一次农业普杳资料,估算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昴,得到农业剩余 劳动力数最为1.3亿。第五种是利用国际比较法,按照国际通行的“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估算, 得岀估计结果为16亿人(李子奈,2000)。(%1)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与经济效应的研究估计和评价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一有是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的热门话题。山于农村劳 动力转移的复杂性,它対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3、:一是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対经济增长的贡献。学者们的研究都一致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引起 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Kalirajian和Wmig(1993) 认为是M场化制度变革引起的部门之间大规模的资源重新配置导致了农村工业乃至全国经济的持 续增长;林毅夫仃996)认为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之间的置换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増长;胡永安 (1998)的分析表明:1978年以來我国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37%54%,从 而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支持性贡献;胡永泰(1998)认为19851993年间9. 7%的经济增长率中,可以 分解为1.2%的劳动力再配置

14、;潘文卿(2000)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1999年间劳动力结构变化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3.8%。二是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八收入水平的影响。赵耀燃仃997)利用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与统 计局于1996年初在四川省的调杏数据,使用一个家庭收入模型,估计不同类型的劳动力对家庭收 入贡献的大小。其结果显示,每增加个外出劳动力可以使家庭纯劳动收入增加55%,每增加一-个 在本地非农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可以使家庭纯劳动收入增加19%, |伯每增加-个本地农业劳动力只能 使家庭纯劳动收入增加5%o黄平和克莱尔(1998)的研究支持该结果。李实(1999)借助中国社会科学 院经济研究所1995年居民收入抽样

15、调查农八数据,采用收入函数的估计方法,分别对外出劳动力 八和非外出劳动力户的收入函数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显示,外出劳动力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劳动 报酬率,I仃且他们的转移述会对家庭中其他劳动力劳动报酬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评价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分配效应, 是社会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李实(1997)、张平(1998)等人的研究表明,非农收入是拉开省 际农民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原因,而口,农户收入非农化的结构变化主导着收入差距拉开。他们的研 究还揭示:现阶段拉开收入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丁 业化进程差异而导致的就业机会弟异 上。也就是说,不

16、同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成为影响地区之间农民收入差并的关键|大|素。研究结 果还表明,如果能够通过不同方式促使低收入八劳动力向外流动,将会抑制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 大。四是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城市发展的关系。对该问题的研究直接彫响劳动力转移 的目的和途径,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首先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关系的研究,大 部分学者认为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止向作用(李实,1997;高迎斌,2000:刘继兵,2005 等),也有部分学者持反对态度(宁光杰,1995;李俊锋等,2005) o例如:李实等(1997)认为农 村劳动力转移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转换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高迎斌(2000)认为农村劳 动力转移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张呈琮(2005)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劳动者价值观念、 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发心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