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范文

上传人:印*** 文档编号:203575541 上传时间:2021-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范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共10篇)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一 每次迎来新员工,四川分行的魏行长总要讲起“5分钱”的故事. 那是在1985年一天,当时在彭山支行北街储蓄所刚刚参加工作的他为一位农村大姐办理了100元定期存款支取业务,付给客户9.16元利息。当时还是手工记帐,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事后监督发来的差错通知书:少付利息5分钱。 按照规定,这5分钱必须送还储户。储蓄所同志费尽周折,终于弄清了那位大姐的住址:一个离县城十几里且还不通车的村庄。“5分钱,仅仅为了送5分钱,值得专门去一趟吗?”魏同志有些犹豫。储蓄所主任是位老银行了,他严肃地说:“工行讲究的是铁帐、铁算盘、铁规章!对储户哪怕是一

2、分钱也不能含糊,我陪你去!” 当天下班后,老主任带着魏同志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爬坡越岭,四处打听,终于在天黑时找到了那位大姐的家。老主任敲开门,一边说对不起,一边将5分钱郑重地递到她手中。大姐先是吃惊,继而感动地说:“5分钱也就是买盒火柴,你们还专门跑一趟!工行就是让我们放心哪!”后来,这位大姐逢人就夸工行的信誉好,“5分钱”的故事在当地传开了,她所在村许多人都成了工行的忠实客户。 点评:花两个小时送回“5分钱”究竟值不值得?类似的问题常常会摆到人门面前,但实际上,其中意义又怎能仅以数字衡量?5分钱有时只能买到一盒火柴,有时却代表着千金也换不到的企业信誉,工行人以一丝不苟的“三铁精神”,对这些问

3、题作出了最精彩的回答。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二 从手工记帐到微机记帐、从数据集中到云技术,从单物理网点到互联网+,工商银行“科技兴行”之路走得非常艰辛,背后是无数个工行人夜以继日的奋战与拼搏。软件开发中心杭州研发部的杨如龙正是“9991”数据大集中工程的亲历者,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2022年,他有幸承担项目负责人,要在一个月之内将原本分散在二级行的400多个数据库全部集中到全行法人信贷系统,任务艰巨可想而知。期间,系统功能问题、性能问题、数据问题、各类咨询铺天盖地。压力没有压垮他们,反倒更加激发了大家的豪情,全体成员完全放弃了正常休息,进入了忘我的工作境地。 现在大家猜猜:2022年发

4、生过什么重大事件?有的同学搜出来了:2022年爆发了非典型肺炎,广东、北京是重灾区,2022年4月10日凤凰大视野描述道:“一夜之间,北京人成了全世界最不受欢迎的人。”杨如龙他们正是4月中旬到数据中心(北京)做投产支持的,安排住宿的大姐很不解地问他,人家都拼命往北京外跑,你们倒好,这个时候还来出差?事实上他们满脑子就是想着怎么能平稳地投上去,不辜负行里的期望,根本没有去关注非典有多厉害。后来,幸好他早走了一天,若晚回杭州一天,根据当时市政府的要求,就要做隔离,因为他是从疫区回来的。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点评:工商银行从无到有、从成长到壮大正是由于有一代代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工

5、行人的无私奉献、忘我工作。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三 刚才我们大家都了解到工行于2022年实现股改上市。可你们知道背后的艰难和故事吗?当年由于政策、体制等历史原因,四大国有银行多年来都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它犹如一座高耸的巨山,横亘在股改上市的道路上。可以说,已经到了技术性破产边缘。2022年4月22日,中央汇金公司运用外汇储备注入的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0亿元)资本金到位。工商银行迅速对现有资本金进行重组,保留与汇金公司等额资本金,其余转为风险拨备,从而使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金达到2480亿元,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2022年4月22日,时任姜建清行长指出,工商银行的改革发展已经到

6、了一个紧要的历史关头,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全行上下一定要认清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确保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顺利推进。当天下午,全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专题讨论会举行,不良贷款剥离工作由此拉开了序幕。工商银行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的工作思路,明确要求各分行务必坚决贯彻剥离政策,严格执行工作方案。总行资产风险管理部对剥离工作做出了强有力的组织和缜密的安排,并随时与各分行保持联络和沟通,通过24小时热线解答基层遇到的疑难问题;股改办、信息科技、会计结算、法律、内审等部门协同作战,推动各项任务顺利开展;行领导还亲赴基层调研、指导,极大地鼓舞了全行的士气,“工行股改,人心大快,甩掉包袱,

7、时不我待”成为工商银行人的响亮口号。各分行均成立了不良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督察小组,加强对剥离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严密组织、层层推进。参加剥离的员工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不断涌现:有的员工把早出晚归、通宵工作当成了家常便饭,连续十几天不曾走出单位一步;有的人带病工作,还有的人从医院“逃”回工作岗位2022年6月30日,可疑类信贷资产转让账务处理工作按时完成。经过两个多月的拼搏与奋战,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终于胜利画上了句点。至此,工商银行已经全面实现了财务重组。财务重组完成后,工商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当时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要求,为成功

8、上市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点评:正是在“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勇于创造、敢于超越”股改精神的感召和鼓励下,全体工行员工敢打硬仗、勇于挑战,万众一心,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实现了成功上市,逐步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和成长性最好的国际性大银行。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四 “文化工行中国书架”项目 “文化工行中国书架”项目,是2022年工行境外文化建设的一项全新品牌活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们在全球45个国家的281个机构搭建了书架,图中所展示的,就是我们部分境外机构的书架和他们的代言人。 活动源于中宣部“中国书架”项目。机缘巧合中,我们与中宣部下属的五洲出版社商议为境外雇员购买中华文化书籍,对方特

9、别赞同我们提出的“认同中国,方能认同工行”的想法,然后向我们介绍了“中国书架”项目,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了合作协议。 在各国书架制作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有些机构说当地的制作费用特别高,为此,拿着我们的设计图,借着同事回国出差,在国内淘宝制作完成后再带回去。并由此有了很多书架logo成品版本,并不断升级。从最简陋的一张白纸,到塑封版,到装裱,各境外机构的具体负责同事在群里非常热闹的秀书架/秀升级版。最终,拼不过硬件的就开始推出代言人,于是有了大家看到的图片。当然,这些都是活动花絮,就活动本身而言,是深受境外雇员欢迎的,包括我们的外派员工也说,有了这些书,我们讲中国故事的能力迅速

10、提高。 同时,这一项目实施后,得到了中宣部的高度认可,开创了“央企”与“央媒”携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项目二期,实现“文化工行中国书架”在工商银行境外机构的全覆盖。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五 全球荣誉雇员表彰 2022年年初,工行开展了全球荣誉雇员评选工作。特别提得一提的是在全球荣誉雇员表彰环节,同期开展了境外机构雇员才艺展示活动和境外机构文化建设展览。所以,在今年年初的总行大楼,第一次出现了十几家机构的外籍雇员们,他们一起献上了一台大戏,应该说是工行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由境外员工唱主戏的风采展。 当时在主会场参加的,是正好来总行参加全行工作会议的行领导、各行行

11、长。组织活动的一位同事当时印象非常深刻,平日正襟危坐的高管们,此刻全部举起了手中的手机拍个不停。掌声不断。下面我们来看看,来自美国的工银金融的摇滚乐队,带来的两首原创工行歌。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六 工银印尼大厦的冠名 “icbctower”(工商银行大厦),是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中心一座地标式建筑。说起“icbctower”的冠名,工银印尼的员工都会想起一段难忘的故事。2022年,工商银行刚刚进入印度尼西亚,在首都雅加达市核心地段最醒目的建筑thecitytower(城市大厦)里“安营扎寨”。工银印尼购置了部分楼层作为办公场所,并计划在大厦显著位置悬挂工行标识,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工商银

12、行的实力,树立品牌形象,拓展印尼市场。在如此核心地段的高楼大厦上冠名,无论是按国际惯例还是在当地房产开发商的眼中,都是需要付出昂贵费用的。开发商铆足了劲儿,企图在这个交易中大赚一笔。对刚刚进入国际市场的工银印尼来说,选择黄金地段,注重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势在必行,但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成本控制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谈判人员深感问题的棘手性。这时,工银印尼袁总经理却坚定地说:“我们就是要打出icbc这块金字招牌,不仅要悬挂咱们的标识,还要免费冠名整座大厦!”一席话道出了工行人的气魄,鼓舞了谈判人员的信心。但大家仍心存疑虑:我们凭什么“筹码”和对方议价呢?冠名谈判这一天终于到了。谈判桌前,开发

13、商开门见山:“你们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还在乎这些钱?”袁总经理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您既然知道我们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不妨想一想:我们把印尼总部安在你们这里,挂上工商银行标识,给大楼冠名为icbc,这不就是在帮你们做宣传、打广告吗?连全球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都选中你们的写字楼,今后这楼还愁卖不上好价钱?依我看,应该付广告费的不是工商银行,应该是你们吧?”袁总的这席话掷地有声,开发商的谈判人员被震住了。他们低声讨论了几句,都流露出赞赏而钦佩的表情。接下来,原本预料的唇枪舌剑,俨然变成了欢快的商务聚会,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敲定了细节问题。就这样,工银印尼“颠覆”了冠名付费的行业惯例,将

14、大厦免费冠名为“icbctower”。从此,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成为在雅加达市中心最醒目的标识,icbc的品牌迅速传遍了当地乃至整个印尼。而袁总当初的预言也得到了印证:那座大厦其他楼层的租售业务真的更加兴旺发达。 案例讲解总结点评:工行文化的输出,与品牌影响力,相辅相成。(我们充分运用品牌势能,因势利导,既赢得了谈判,实现了文化的推广;又达成了共赢,获得了合作伙伴的认可和欢迎。)这种优势来之不易,需要我们时刻珍惜与不断呵护,使icbc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银行思想教育专题案例案例七 李鹏故事 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解释,过着几乎同样的生活,这样平凡的日子似乎没有什么惊喜与

15、光明。这也许是每个职场人都会有的感受吧?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精彩,这可是个技术活儿。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全国劳模、十九大党代表、新疆乌鲁木齐分行长春路支行理财经理李鹏的故事,看看她是如何成功蜕变的。 2022年对李鹏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做了十五年对公出纳柜员的她,突然面临要转岗的现实,成为一名综合柜员,主要面对众多的个人客户。对电脑不熟、对交易不熟、对营销不熟,还不会打字,而此时她已经34岁,过了而立之年却要一切从头开始,她的心情极度复杂,在她的十年踪迹十年心一文中说道“2022年,最无厘头的一年”。然而新岗位带来的新挑战并没有压垮她,反而催她奋进、促她成长,除了快速学会打字、背会交易代码、以娴

16、熟的技能服务柜面客户,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理财知识、学习心理学、学习营销学、学习上网发贴.李鹏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将自己所学运用于工作中,她说道“2022年,最求上进的一年。真正感受工作的乐趣”。202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鹏成为全国最大理财师网站金库网的一员,全国理财师资源的汇聚、海量理财经验的分享、丰富的理财知识和频繁互动的交流,让李鹏在收获更多专业理财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信,不仅成为了支行的理财经理,还成为金库网“金库艺苑”的版主。这个集时尚、科技、潮流、文学于一身的版主把她所学到的经验分享给支行的同事们,既带动了理财师团队素质的提升,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切实地应用到具体工作中。自从学习了很多理财知识之后,李鹏发现自己变得自信了,她喜欢理财师这个职业,成为一个优秀的理财师成为了她的一个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