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范文

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20KB
约9页
文档ID:203571285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范文_第1页
1/9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2份)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一) 一、 填空题(每空2分,42分) 1. 人耳分为________中耳、________三部分中耳里有很薄且有弹性的________ 2. 人的________就像一条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________ 3.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4. 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 5. 任何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声音也会马上________ 6. 把玻璃罩里的空气逐渐抽掉,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________ 7. 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8.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________;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________ 9.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听到声音的________不同,这是由鼓面振动的________不同引起的。

10. 吉他发出声音的高低与琴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11. 晓丽拉小提琴时发现声音偏低,她应该将琴弦调得________些 二、 选择题(每空2分,20分) 1. 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2. “fa”“sol”“la”三个音阶中,“( )”的音最高 A.fa B.sol C.la 3. 下列运动方式中,属于振动的是( ) A.运动中的自行车车轮 B.正在发声的琴弦 C.投出去的铅球 4. 学校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上课铃声,这是因为声音是向( )传播的 A.前后左右 B.上下前后 C.四面八方 5. 在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会使铃声慢慢变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证明了( ) A.真空不能传声 B.空气不能传声 C.声音的传播与空气无关 6. 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

A.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音量越强 B.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越强 C.物体振动得越快,音量越强 7. 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中,我们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 ),音高( ) A.越慢 越低 B.越快 越高 C.越慢 越高 8. 用同样的力击打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三枚铁钉,击打( )时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粗的铁钉 B.最细的铁钉 C.粗细适当的铁钉 9. 演奏者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强弱 B.高低 C.音质 10. 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 A.越来越高 B.越来越低 C.高低不变 三、 实验探究题(共38分) 1. (10分)写出下图耳中的结构名称 2. (4分)如图所示,通过敲打金属条可以探究声音变化的规律。

按1~8号的顺序敲打长短不同的金属条,声音的变化规律应该是_______(填“高→低”或“低→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8分)古筝是中国独特的、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深受人们小的喜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发声的奥秘吧! (1)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__传到听众的耳朵里 (2)如果使用相同的力由细弦到粗弦依次弹拨琴弦,声音的变化是__________(填“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我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根琴弦发出较强的“m”时比发出较弱的“mi”时,琴弦振动的幅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 4. (12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的音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对此他提出了各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的音高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的音高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的音高可能与制作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这些猜想,他找来了一些材料,规格如下: 编号 材料 长度/厘米 横截面积(粗细)/平方毫米 A 金属丝 60 0.76 B 金属丝 60 0.89 C 金属丝 80 0.76 D 尼龙丝 60 0.76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研究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研究 (3) 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琴弦进行研究 四、 (4分)如图所示,华华用力按压小鼓,小鼓没有发出声音;童童用鼓槌轻轻敲击鼓面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 1. 外耳 内耳 鼓膜 2. 外耳 鼓膜 3.不会 4.音高 5.停止 6.慢慢变弱 7.固体 液体 气体 8.音量 强 弱 9.强弱 幅度 10.粗细 长短 松紧 11.紧 二、 1.B 2.C 3.B 4.C 5.A 6.B 7.A 8.B 9.B 10.B 三、1.(外耳道)(听小骨) (听觉神经) (鼓膜)(耳蜗) 2.低→高 金属条越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金属条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1)琴弦 空气 (2)由高到低琴弦越细,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琴弦越粗,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3)大 4.(1)A B (2)A C (3)A D 5.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华华用力按压小鼓时,小鼓没有振动,童童用鼓槌轻轻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了 教科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二)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 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2.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这里的“高低”是指_________ 3. 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出现_________,说明音叉在_________ 4. _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讲话的声音 5. 尺子振动的快慢受到尺子伸出桌面的_________的影响,伸出_________桌面的长度越短,听到的声音越_________ 6. 琴弦两端的距离越_________,振动得就越_________,音调也越_________ 将琴弦由松拉到紧,其音高的变化是_________ 7. 二胡是靠弦振动发声的,军号是靠_________振动发声的 二、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我们唱歌能发出声音,是因为( ) A.声带在振动 B.空气在振动 C.嘴唇在振动 2. 停止敲锣后,在一段时间内,还能听到锣声,主要是因为( )。

A.锣锤的敲击虽然停止了,但是锣本身的振动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B.锣的振动虽然停止了,但是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C.锣声虽然停止了,但是我们耳朵的感觉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3. 狗休息时常常伏在地上,将一只耳朵紧贴地面听远方传来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4. 你在“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更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 ) A.耳郭的振动 B.鼓膜的振动 C.听觉神经的振动 5. 音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 A.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音量越强 B.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越强 C.物体振动得越快,音量越强 6. 用相同的力拨动吉他的粗弦比拨动相同材质的细弦时发出的声音( ) A.弱 B.高 C.低 7. 用相同的力敲击两支大小不同的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 A.低 B.高 C.强 8. 小亮用相同的力敲击钢琴的三个键,钢琴发出了“mi”“fa”“sol”三种不同的音,这三种音的( )。

A.音量不同 B.音高不同 C. 音质不同 9. 口琴中发出“do”和发出“sol”的两个簧片,发出( )的簧片短 A.“do” B.“sol” C.无法判断 10. 我们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朵中( )的作用 A.鼓膜 B.耳道 C.耳郭 三、 实验探究题(共42分) 1. (12分)(1)小明要研究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他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气球皮上放少量碎 纸屑,用音叉在气球皮上方制造声音,发现碎纸 屑会__________,这是模拟__________振动的实验 (2)通过学习,小明知道人听到声音的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__________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__________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__________,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接收到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2. (11分)(1)小云想要研究声音的高低是否与振动物体的长短有关,她做了一个实验。

如下图所示,用一只手将尺子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尺子伸出桌面的一端,让尺子发出声音,她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_,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____ 第(1)题 第(2)题 (2)如上图所示的杯子里都装有水,用小棒以相同的力敲打杯子上部的杯壁:按声音由低到高排序为(填序号)请解释发出声音高低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9(分)(1)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敲击音叉,使悬吊的泡沫小球接触发声音叉的顶端,会观察到( ) A.没有明显现象 B.小球会被多次弹开 C.小球接触音叉后,音叉立。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