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活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考与活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思考”与“活动”点拨(转载)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3【思考】1.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生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血思考冋答。2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 因分別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人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 平原,降水主要来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 阻扌肖,降水较少,基木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
2、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山,较为分散。松嫩平原 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P4活动1.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井异,建筑物呈现岀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 而且现代城帀的住宅楼也如此。卜jfli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并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巫,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 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币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筹因索,建同等瓯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 方高
3、;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山于地理环境的并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山此认识地理环境并异对人们生活的谚响。(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止南止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 严实厚巫,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尺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 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人(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 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髙,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北方的城帀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
4、成 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 渐增人,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冇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跖自北向南逐渐减小。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P9【思考】1. 从监测的范I韦I、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ifii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点拨】范I韦I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财力投入少。2. 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点拨】同意。可以从遥感的是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 眼睛相当于传感器。P11【思考】在GPS汽车导航中,信息在汽车、卫星和服务中心之间是怎样传递的?点拨:汽车中的GPS用户设备
5、接收了 GPS卫星信息,解算出本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 并通过无线电信号传送至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时通过语言提 示为汽车导航。P13【思考】1. 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优点?【点拨】优点很多,如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具冇多维的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性十分明显;时效性好;更新快等等。2. 有人说: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你怎样理解?【点扌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地图等方ifii思考。P14活动1. 图1. 5和出16显示的对洪水灾害的监测和统计除运用了遥感技术 外,还运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这两种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次洪灾监测和统计中具冇怎 样的相互关系?【点拨】在图1
6、.5和图1.6所示的洪水监测和统计中,除运用了遥感技术外,还运用了地 理信息系统,遥感提供了信息源(信息搜集),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加T份析、统计)。2. 城山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 出事地点。为提髙出警效率,许多城市配备了巡誓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人大提高出誓效率(图1. 11)o(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学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币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点扌Ik】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出爭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点拨】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垠近的警车至出爭地点的道路是
7、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杲存在严巫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乂该怎么办?【点拨】还要用到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巫交通堵塞,需要期外找较近的且 冇条件较快赶到出帝地点的巡警不(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4)假如你是门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 出爭地点的T作程序。【点扌】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一(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I韦I巡警不的位置-分析确泄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一 通知该巡警车。(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点拨】城币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M规划、卫牛救护、物流等部门, 都可利用
8、地理信息技术。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P18活动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鄴荒漠化的含义。十地退化 干早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人类活动 沙漠化【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 成原因是自然因索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 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P20【思考】1術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点拨】年降水量2004 00毫米对应温帯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 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卜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
9、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2. 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帑原因。【点扌Ik】天山北部水汽主要來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XilHli脉阻扌当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早程度不同。绿洲主要分布在冇水的地方,沿河 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P20活动根据图2. 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点拨:图2.4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止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 弱性。P23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口然、社会经济因索分析1. 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
10、请根据下血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 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筹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索。【点拨】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止处于干早与半干早、热带沙漠与热帯草原的过渡地带; 津徳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刀均温都在22C以上,其至达到33C,可想而知 其蒸发量是巨人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 特别是7、8两个刀。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 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敬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 索,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2. 气候的严酷性决従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
11、游牧业为主。20世 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索的转变对牧场帯来 的环境影响。【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 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月分散、季节游 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牛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是居 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立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 场的压力,结杲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3.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
12、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因索 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Z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索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牛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牛哪些影响?【点扌Ik】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ifii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4. 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适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卜图(图1. 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怵I问题的可能办 法。【点扌】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卜,这个恶性循环 就可以得到解决。
13、P26【思考】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点扌】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看农区侵入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冇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卜,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 牧场并必泄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 境的退化趋势必日益严巫;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 看严巫的劣势。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木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荒。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2. 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帯,恰恰乂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巫的地区?【点拨】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
14、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 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旧雨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 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渡开垦一牛态用水紧张T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T再度开恳-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 性循环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P27【思考】丁旱区绿洲耳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点扌这是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P29活动1. 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白然背景。并说明人 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
15、【点拨】对图2.16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丁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丁西 风带但远离水汽來源,故降水稀少。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 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 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早、大风。2.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 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丿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 要方向是什么?【点拨】要善于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而后进行归纳,不难找出它们Z间 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3.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星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点扌】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既然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早、人风、风沙人,防 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十、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当然, 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前部地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