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年产20万吨生物秸秆固化燃料加工项目可行性建议书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KB
约20页
文档ID:203552460
年产20万吨生物秸秆固化燃料加工项目可行性建议书_第1页
1/20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年产20万吨生物秸秆固化燃料加工项1.2、 合作方式:独资、合资1.3、 建设性质:新建1・4、法人代表:******1. 5、负责单位:********1. 6、法人代表:********1.7、 联系方式: 0459-******* 0459-******1.8、 建设地点:林甸县8个乡镇境内1.9、 拟建规模:年加工玉米秸秆能力20万吨1.10、 主要产品:生物秸秆固化燃料1.11、 投资规模:项目计划投资3300万元1.12、 经济效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0万元,上缴利税500万元,实现利税后利润1200万元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秸秆是最丰富的农业废弃生物资源,据统计,我国的各 类农作物秸秆总量每年达到8亿吨其中,我省年产各类秸 秆约为6000万吨目前的利用率在50-60%左右,每年还有 2400万吨-3000万吨的秸秆浪费或焚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 是一种无污染、又清洁的环保燃料价格相对低廉,用途十 分广泛据测算,若将秸秆成型燃料放到专用炉灶内燃烧, 其热量利用率在60%以上,燃烧充分时基本无烟尘排放,残 余的灰烬小于7%,而且是很好的肥料‘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是经 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 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近期,中共林甸县第十 五届委员会、林甸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县委、 县政府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和 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立足县情、把握机遇,扩大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推 进产业升级,迅速壮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我县工业企业建 设力度,把林甸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新高潮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生物质能利用符合国家再生能源政策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面临着总量不足、石油紧缺、环境 污染严重、人均占有量少、能效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 开始阻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物质能属低碳清洁可再生 能源,资源量丰富,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对于改善我国以 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别是对因地制宜地为农村地区 提供清洁方便能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2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民增收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影响,秸秆弃之不用、粗放喂饲牲 畜或遍地焚烧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为 把丰富的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挥其应有的经 济、生态、社会和环境效益该项目可以综合利用作物秸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县、发展现代农业和循环经济、 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3.1.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质挥 发份和碳活性高,硫、氮含量低,生物质能利用过程可逆循 环,不增加CO?排放替代化石燃料,一方面可减少化石燃 料消耗量,同时减少CO2、SO2、NOx等污染物排放和酸雨的形 成,缓解“温室效应”,可杜绝秸秆分散焚烧污染现象,解 决农村洁净能源供应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按照本项 目年产20万吨/年玉米秸秆压块成型燃料计算,可在全县范 围内有效替代燃煤16万吨,可以减排S02:6000t/ao因此, 立足于农村现有的秸秆资源,加强秸秆固化成型综合利用, 不仅能够大大加快村镇居民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和满足农民 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要,而且也是我国实质性减排温 室气体的主要技术选择,对于维护能源供应安全、保护环境 会产生积极的影响3. 1.4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秸秆能源 化综合利用可根本解决农村秸秆禁烧难、出路难的难题,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优质能源,形成多能互补,替代燃煤等其 它能源,形成产业化,消除农村普遍存在的“三大堆”之一, 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居住环境,促进农民就业 和增收,对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2.1、 环境优越林甸县隶属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南靠大庆 市区,北临齐齐哈尔市,西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接壤, 东与明水、依安、富裕县毗邻。

幅员面积3493. 2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225万亩,耕地和草原资源丰富,是全省重要商品 粮基地林甸县 海拔142.7至172. 4米,东北高,西南低, 自然坡降l/3000o全县土壤含有碱性和盐性,PH值平均在8 到8. 7之间,有机质3%—3. 5%之间,地质结构第四季冲击平原, 冲击层最厚达205米表层是黑色腐植土,厚度0.5米左右, 土质结实,粘重,地耐力每平方米18吨,是我省玉米作物主 产区3.2.2、 原料充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我县农业主栽作 物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全县玉米面积实际己经达到190 万亩同时,玉米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良种的使用,既增 加玉米籽实的产量,也增加了玉米秸秆的按照平均亩产350 公斤计算,全县年产玉米秸秆66. 5万吨,按40%秸秆产量生 产固化燃料,仅用26.6万吨秸秆因此说建设秸秆固化燃 料项目具备充足的原料另外,我县周边地区也有大量玉米种植,为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3. 2.3、运输便捷林甸县交通便利,距省会哈尔滨约300公里,G015国道穿县而过,居哈大齐工业走廊中段,林肇、明海、林依三条 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县内4乡4镇全部通黑色柏油路面。

西 距杜尔伯特火车站40公里,南距大庆机场仅10公里,形成 四通八达交通网络,随着花园空港经济园区的完善,现代物 流日益发达3・2・4、水量充沛我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天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冬季严寒,四季温差较大年均气温4 度左右,无霜期129天,年降水总量300-400毫米地表水 主要河流有双阳河、乌裕尔河和北部引嫩人工河流经域内 同时,有两个容量分别为1.2亿立方米、372万立方米的东 升水库和堆家泡子水库,共有水域面积2.1万公顷,完全能 够满足农业灌溉用水3.2.5、技术成熟传统的玉米秸秆固化燃料采用“物理法”成型技术,将 粉碎的玉米秸秆原料投放到挤压机中,在温度达到70-110 度时开始黏合,持续加温达到200-300度时,原料发生软化、 液化,并增加一定压力可使木质素与纤维致密黏合,冷却成 型这样可使粉碎的玉米秸秆密度从0. 1-0. 25之间达到 0. 7-1. 2之间,形成固化燃料随着秸秆固化技术的不断发 展,轻度碳化法生物质成型技术完善,通过改善玉米原料表 面活性,与少量的粘合剂、脱水牛粪或沼气渣混合,实现在 普通的成型机中成型,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加工设备电耗高、 生产过程不稳定等问题,实现大规模生产。

第四章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1、 市场分析本项目终极产品为玉米固化燃料,产品定位工业和民用 燃料目前,经过前期市场调查,在全县范围内集中供热企 业已有数6家,供热中心9处,锅炉16台供热面积204 万平方米,年需燃煤9.2万吨,购煤支出7360万元采用 玉米固化燃料年可节约资金2760余万元锅炉使用单位愿 意接受该型燃料替代燃煤在民用市场方面,可将该型燃料 定位于城市尚未纳入到集中供热的居民用取暖炉具、农村市 场、城市餐饮场所及家庭取暖使用,市场需求亦相当广阔4.2、 拟建规模根据市场需求,原料来源等综合考虑,一个项目生产规 模拟建年20万吨固化燃料,全县可建成8个生产厂家4.3、 厂址选择1•厂址要选在原料丰富、交通方便的地方厂区距主要交通干线不应太远,厂区至主要干线的途中若有桥梁,该桥 应能通过载重30吨以上的卡车这样既能有利于生产和运 输,又能降低成本,便于运销2. 厂址地势要平坦、地质要坚硬、地下水位较低、通风 良好,应避开可能受到水淹或发生滑坡、塌方的地域3. 厂区距居民住宅区在200米以上为宜;厂区周围环境 要避开易燃易爆和排放有毒气体、有害粉尘的工厂;厂区周 围应有较宽敞的临时用地,以便原料的贮存和青干处理。

4. 选址时应因地制宜,节约用地要充分利用荒地或空闲 地,不占或少占耕地有条件的要尽可能利用原有闲置的场 地、厂房以减少投资6•厂区以矩形为宜大型压块厂厂区面积在20-30亩左 右;中、小设备的厂区面积可在2亩至5亩左右7.厂址离供电线路不能太远,以减少供电系统投资和电力 损耗附近还要有相应的水源,以满足生产部门、生活和消 防用水需要规模及方案第五章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5.1、 工艺流程5.1.1原料来源: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稻壳、玉米 芯、杂草和锯末均可作固化燃料原料5.1.2、生产工艺:原料青干处理---原料切碎---输送 上料一-搅拌压送一-压制成型-一冷却一-计量包装一-检 验入库成品本工艺流程采用9JYK—2000型机组,额定生产能力2 吨/时5.1.3、产品用途:秸秆固化燃料可以代替木柴、原煤 等,广泛用于取暖、生活炉灶、热水锅炉、工业锅炉和生物 质发电厂等5.2、 生产设备5.2.1、设备购置:按生产能力选择配套设备,年产20万吨选用采用9SGJ—2000型机组36套5.2.2、厂房(单个生产示范点):厂房下弦高不少于4 米,宽6-10米,长度为30-40米,水泥地面,砖混结构, 也可采用砖木结构。

厂房为四面墙封闭式,也可为三面墙 半开放式或一面墙开放式的简易厂房5.2.3、 库房(单个生产示范点):成品库房面积不应 少于40001(,水泥地面,地面应高于库外地面200毫米以 o库房内部必须保证通风、防雨、防潮、防晒、防水淹5.2.4、 场地硬化:切碎暂存冋性场地硬化面积不少于 500m2,切碎后晾晒场地应不少于1500m2[按每m可获干秸秆 10kg考虑]地面应高于周围地面200毫米以上,一般为混 凝土地面,也可采用铺砖水泥抹面5.2.5、供水系统:配置必要的供水管道、贮水设施和消 防系统5.2.6、办公室:办公、休息用房2-3间 第八早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项目总投资按照年加工能力20万吨计算预计,项目需总投资3300 万元6.2、主要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项H数量单位备注1生产规模20万吨/年2示范试点数8个3总投资3300万元4固定资产投资2600万元5流动资金700万元6综合利用秸秆22万吨7秸秆收购价格80-100元/吨8秸秆利用面积60万亩9人员50010工作日60设备日运转20小时11销售收入10000万元6.3. 资金来源根据本项目性质、生产能力、工艺要求、设施设备数量、当地物价水平、工人工资等估算投资费用,预计总投资3300 万元。

资金筹措本着“自筹为主、贷款为辅、合资入股、政 府扶持”的原则,通过主管部门申请科技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有资金800万元,其它资金1500万元第七章效益分析7.1、经济效益 7・1・1、销收入估算本项目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项目投产后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将会推动全县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迅速发展在示范点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方面,以现行最低出厂价 500元计算,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0万 元在农民增收方面,按平均收购价每吨80-100元计算, 年消耗秸秆22万吨,可使周围农民增收1760万元7. 1. 2、成本费用估算经预测,玉米秸秆固化燃料原料80-100。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