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谁开创了田园诗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65KB
约3页
文档ID:203497334
谁开创了田园诗_第1页
1/3

谁开创了田园诗 陶渊明是中国最宏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有因不愿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经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一、青年时代 陶渊明 (公元365一427年),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诞生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父陶侃,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是当时很有权势的政治人物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父亲也做过安城太守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之女,外祖父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很大  陶渊明八岁丧父,家道更为衰落,与母亲和五岁的妹妹相依为命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因家教优良,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书,包括 《老子》、《庄子》、"六经",以及文、史、神话、小说等等在《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曾把自己描绘为 "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从读书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但是他读书并不是字斟句酌,而是 "不求甚解",以期与古人心灵某合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也曾有过远大的志向,他曾回忆道: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在《拟古》诗其二中,诗人又特殊赞扬田畴:"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田畴的主要功绩是帮助曹操平定鸟丸,陶渊明对他深怀鄙视之情   二、 辞官还乡 陶渊明早年没有做官,二十九岁时,因为亲人年轻、家道贫困的原因,他出仕做祭酒,由于不能忍受官场的腐败和黑暗,没过几天便辞职不干了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也是 "辞不就",在柴桑过起了自给自足的隐居生活七年之后,陶渊明又出任桓玄镇军的参军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奔丧,守制两年  有一次,他对亲戚伴侣说:"我想过恬淡自娱的生活,现在我出去做官,为隐居积攒一些衣食之资,不知可以吗?"当权者听说后,立刻派他去做彭泽县令县里拨给他几亩公田,他全部用来种植酿酒用的秫谷,说:"能让我每天有酒喝就够了!"妻子不同意他这么做,于是他便拿出一半的土地种植粳稻米,另外一半仍种植秫谷  陶渊明当上彭泽县令没多长时间,有一天,浔阳郡郡守派一个督邮到县里视察,县吏告知他:"您应当穿好衣服,束好衣带前去拜见。

"陶渊明听后,叹了口气说:"我岂能为了五斗米,就向那些乡里小儿卑躬屈膝?"当天便辞了彭泽县令这个职务,回归家乡  陶渊明只当了八十五天的彭泽县令,从今就没有再做官,开头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三、桃花源 陶渊明四次辞官,最终选择归隐,这一方面是他爱好自然的天性所驱使,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陶渊明从小就宠爱大自然,憧憬美妙的田园生活他有“少无道俗韵,性本爱丘山”、“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在正式辞官归隐之前,心中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剧烈地召唤他 "归去来"当他由于公事奔波劳碌时,这个声音在召唤;当他深思某想之际,这个声音也在召唤最终,他最终实现了归隐田园的凤愿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归隐的主要缘由,而客观缘由则在于,他对当时动乱污浊的社会很不满他所处的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诗人在《感士不遇赋》的序言中说: "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已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晤有 安归之叹,三间发 已矣之哀悲夫!寓开百年,且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

此古人所以染翰慷,屡伸而不能已者也" 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