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能源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9.50KB
约7页
文档ID:203477858
北京能源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_第1页
1/7

北京能源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丁业交通统讣处/工业调查处 2006-08-23 09:59:00内容提要:本文从能源生产、供应、消费和节能各环节分析了 1990年以来我市能源状 况北京属于能源资源短缺地区,全市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绝大多数依靠从外省调入;十五年 来,全市能源消费的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能耗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能耗增长最快,占全市总能耗的比重逐年提高,生活消费相对比较稳定;全市能源 品种终端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煤炭、焦炭等污染较大的固体燃料在终端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 断下降,电力、成品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增速较快,比重不断上升全市以较低的 能源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九五”以来,全市节能效果显著本文还论述了能 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能源利用存在以调入为主,安全隐患日渐增加,消费结构过度依 赖煤炭,对环境和生态保护有不利影响等问题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按2000年可比价 计算,预计“十一五”末期的全市万元GDP能源耗为0. 81吨标煤,比“十五”末期下降18.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 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北京市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提出,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15%1990年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能源 消费水平逐年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但能耗整体水平仍然偏高,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改 善与此同时,北京本地能源资源有限,能源对外依赖度较高,能源瓶颈制约愈加突出如 何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对能源的需求状况,促进能源与首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 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问题1. 能源生产现状(一) 能源资源状况北京属于能源资源短缺地区,一次能源主要是储量较少的煤炭和少量的水电及地热等, 石油和天然气尚未发现可供开采的工业储量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京西,最大年产量为1000 万吨,其中97%为无烟煤因热稳定性差,灰份高等原因,只有少量用于烧结、炼焦配煤、 高炉喷吹等工业生产目前京西煤主要用于加工民用型煤,发电与焦化用煤主要从外地供应北京的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永定河、白河和潮白河干流,约占可开发资源的70%左右 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25. 8万千瓦(不包括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装机80万千瓦)北京 的地热属低温地热,在平原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有10个地热带。

理论上估计 地热水的年可开采量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目前开发利用了一半左右,用于采暖约40万立 方米,供温室约200万立方米二) 能源生产及供应全市受能源资源制约和限制,近年来能源生产总体上呈低速增长态势,能源自给率较低 2005年,全市能源生产总量(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为3511.6万吨标准煤,比1990 年增长30%,年均增速仅为1. 8%一次能源生产量为679. 5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945. 2 万吨,折标准煤675. 1万吨(见表1 )表1 1990年-2005年全市原煤生产量、消费量1990 年1995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1 年2005 年生产最(力吨)1005. 5995.4690.0831.9881.0957.3106& 0915. 2消费最(万吨)1952. 02194.62160.82125.02041.52157.72425. 32605. 4自给率(%)51.545.431.939. 143.244. 444.036.3全市的一次能源资源极为有限,但拥有一定规模的能源加工转换工业,能源加工转换种 类主要有火力发电、供热、炼焦以及炼油,每年都有不少二次能源(如成品油)调出北京。

2005 年二次能源生产量为2382. 1万吨标煤,比1990年增长43.4%,年均增长2.4%其中焦炭 及焦化产品360. 5万吨(折标准煤349.3万吨),占二次能源生产量的比重为14. 7%;成品 油及石油制品774. 2万吨(折标准煤1138.4万吨),比重达47. 8%;火力发电209. 8亿千 瓦时(折标准煤664. 9万吨),比重为27.9%;热力等其他能源229. 5万吨标准煤,比重为 9. 6%由于我市能源资源有限,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绝大多数依靠外部调入2005年全市能源 供应总量6770万吨标煤,比1990年增长86.4%,年均增长4.2%,其中调入量6090. 5万吨, 占能源供应总量的比重高达90%,年均增长5.1%在全部调入量中煤炭占31.4%,原油占 16. 9%,电力占 16.8%1. 能源消费现状1990年以来全市能源消费规模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中仅次于上海 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5521. 9万吨标准煤,比1990年增加2802. 6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 4.8%十五年来,全市能源消费的产业构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发生着积极变化其中,第一产 业能耗比重最低,第二产业能耗比重最高,但两者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能耗增长最快, 占总能耗的比重逐年提高;生活消费相对比较稳定。

2005年,全市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86. 4 万吨,与1990年相比,年均下降1.9 %,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1.6%,比重下降2.6个百 分点;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2702. 5万吨,年均增速为3%,占全市的比重为48.9%,下降14. 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为1918. 7万吨,年均增速达9. 3%,比重达到34. 8%,比1990 年上升16. 1个百分点生活消费由1990年的372.7万吨上升到814.4万吨,年均增长5. 3%, 比重由1990年的13. 7%上升到14.7% (见表2)表2能源消费产业构成情况2005 年1990 年数最(万吨标煤)构成(%)数量(力吨标煤)构成(%)合计5521.9100.02719.3100.0 第一产业86. 11.61154.2第二产业2702. 54& 91723. 163.42599. 147. 11689. 662. 1第三产业191&734.850&518.7生活消费814. 414.7372.713.7从终端能源消费量看,近十五年来,全市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煤炭、焦炭等污 染较大的固体燃料在终端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煤炭由1990年的37.9%下降到2005 年的17.7%;焦炭由1990年的8. 6%下降到2005年的4.7%。

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及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电力、成品油和天 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增速较快,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电力和成品油的消费量分别为 525. 8亿千瓦时和564. 5万吨,年均增速达8. 2%和9.3%,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31. 3% 和15.6%,比1990年分别上升10个百分点和7. 6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8亿立方 米,是1990年的35倍,年均增速高达26. 7%,比重由1990年的0. 4%上升到2005年的6.4% (见表3)表3 1990年-2005年主要能源分品种终端消费量1990 年1995 年2000 年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1 年2005 年煤炭(万吨)1379.41286.91388.21283.91136.41223.91222. 41314.7成品油(万吨)147.8191.2311.6382.641&8427.9512.5564. 5汽油(万吨)56.675.3110.8145. 2159.4173.9198.3235. 1柴油(万吨)4&O50. 183.21O& 1114.2116. 1131.4140. 1煤油(万吨)43.265.8117.6129.3145.2137.9182.8189.3天然气(亿立方米)0.81. 17.811.916.519. 123.22&0电力(亿千瓦时)174. 123& 1342.7363.2399.3427.3469.5525.8三、能源利用水平和节能效果“九五”、“十五”时期,全市以较低的能源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996 年-2005年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达11. 1%,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仅为4.6%。

十年来, 全市在能源消费总量增长56. 3%的同时,能源利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2000年 可比价格计算,万元GDP能耗由1995年1. 82吨下降到2005年的0. 99吨,下降了 45. 1%, 按照环比节能计算,累计节约能源2660. 8万吨,年均节能率为5. 9% (见表4 )表4 1996年-2005年节能量及节能率节能最(力吨标煤)节能率(%)1996 年115.52. 71997 年393.59.61998 年263.56.91999 年318.27. 12000 年225. 15. 12001 年399.9& 42002 年280.35.82003 年275.36.22004 年163.92.82005 年225.73.9四、能源消费与经济结构变化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指示,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86. 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 1995年增长了 1. 9倍,年均增长11. 1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达到45444元(折 合5515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95年的1.5倍,年均增长8.8%,北京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跨入了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水平。

在经济总量迅速上升的同时,我市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转变1994年,全市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并在“九五”、“十五”期间得到巩固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90年的8. 8: 52.4: 38.8 转变为2005年的1.4: 29. 5: 69. 1 ,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了 30. 3个百分点与 经济结构变化相对应,我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1990年到2005年,全 市能源消费的三次产业结构由4. 2: 63.4: 18.7变化为1. 6: 48.9: 34.8.第二产业的能源 消费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丸幅度下降,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及其占全市能源消费 总量的比重明显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使我市能源消费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第三产业的迅速 发展,对我市综合能耗水平的下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 量为1918.7万吨,万元增加值能耗(现价)为0.40吨标煤,仅为同期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 能耗的30%从1990年到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达到了 13. 2%,而同时 期第三产业能源消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