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学史复习思考题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18页
文档ID:203467277
医学史复习思考题_第1页
1/18

复习思考题一、先秦时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技术的提 高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识:甲骨文对疾病的记载;出现固定病名;认识季节气候和居住条件对人体的影响; 诊治:临证治疗上,手段丰富:药疗、食养、酒剂、针刺火灸;据五气、五声、五色的情 况,九窍、九脏的变化判断病情一诊断学的 雏形医和“六气致病说”的内容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太过、四时不正常,发生疾病三、先秦时期药物知识的提高表现在哪些方 面? 汤液的制作 酒的应用 药物知识的积累 四、概述《周礼》一书记载的医学分科和医 事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O 内容:设医师之职官,总管医药行政;医生 考核俸禄制度:病历记录和死亡报告制度 意义:专职医生的出现与医事制度的建立, 说明先秦时期我国医学已达较高水平,已摆 脱原始束缚医疗列入国家朝政管理,利于 医学的发展复习思考题一、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脉经;1确立“寸 口脉法”,提出两手寸、关、尺三部脉位对 应所属脏腑的脉学理论;2归纳脉象24种, 规范脉象名称,记述脉象形态;3阐述不同 脉象的临床意义,把脉与证统一起来病 因证候学(诸病源候论;1对疾病的记述广 泛而详确;2对症候的描述细致而准确;3 在病源认识上颇具科学性)、针灸学(针灸 甲乙经;1系统整理人体腌穴,共厘定穴位349个;2总结了针灸临床的治疗经验,按病论穴;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 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穴位方法。

伤科学(仙授理伤续断秘方;①系统记述骨 折治疗常规,提出骨折复位固定的“动静结 合”原则②对肩关节脱位,首次采用“椅 背复位法”③收载药方40余首,奠定后世 骨伤科用药基础妇科学(经效产宝)、 儿科学(颅囱经)、药物炮制学(雷公炮制 论)专著是什么?并简述其成就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①首创对《内 经》的全面分类,加强原书系统性②尊重所 据古传本经文,绝不妄改③释文多据《说文》《尔雅》等,并汇通医理阐发)、王冰(注 皇帝素问;①对原书次序大加调整②补亡续 断③注释发挥)、葛洪(肘后方;①对传染 病的认识达到较高水平②“以毒攻毒”防治 疾病如对狂犬病的治疗③治法简、便、廉、 验)、陶弓僚(本草经集注;1载药730品种;2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七类;3又据临证选药需要,按主治功效分类药物即“诸病通用 药”)、孙思邈(千金方;⑴、重视医德休养, 详论医德规范⑵、集唐朝以前医方之大成⑶、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⑷、强调 综合治疗,主张食疗、药疗、针灸、按摩并 用⑸、对药物深入研究,被后世尊称为“药 王”⑹、倡导养生,强身长寿创造我国 初具规模的老年医学体系王烹(外台秘 要;⑴、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

⑵、 收集整理推广大量民间单方、验方⑶、对 疾病认识和治疗有发展作用)等人在医学上 有何成就?三、晋唐时期药物学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修本草》《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论》 的问世及炼丹术的兴盛)1、复习思考题\试述宋元时期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1、 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出现 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发明2、 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有“不为 良相,当为良医”之说3、同哲学流派的长期争论,促使医学的流派的出现和论争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 门户分于金元”二、试述北宋主要本草著作、内容、成就1、《本草图经》一一宋苏颂主编,绘制药图933幅,我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2、《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唐慎微著,载药1558种,新增药物476种宋代药物 学最高成就,上下流传五百年,一直为本草 学之范本简称〈证类本草〉)3、《本草衍义》——宋寇宗爽撰,载药460 种重视对中药药理临床观察,提出气味新 说三、宋元时期针灸学理论和实践有什么新的 发展? 王惟一《新铸铜人腌穴针灸图经》铜人使教学形象化、经络穴位排列规范化, 提高针灸操作理论水平,是中国针灸史上的 里程碑《针灸资生经》——宋王执中著,明确提出 “同身寸”法,公认的针灸取穴标准,一直 沿用至今;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对前 人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对后世针灸学 有重要影响。

四、试述儿科(《小儿药证直诀》《幼幼新 书》)、癖H《十产论》《妇人大全良方》)、 外伤科(《外科精要》(外)《卫济宝书》(癌) 《世医得效方》(颈椎骨折复位))及法医学 (《洗冤集录》)的突出成就及其代表性著 作五、简述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一一寒凉派张从正一一攻下派李杲一一补土派 朱震亨——滋阴派)复习思考题一、明清时期中药学、方剂学有哪些成就?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 •总结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1 .纠正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1 .提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从低等到高等,从无机到有机,从贱到贵,%1 .系统记述各种药物知识1 .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1 .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1 .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 方书《普济方》朱楠,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医方集解》——汪昂《成方切用》——吴仪洛二、简述温病学发展史(重点:温病四大家)O 萌芽时期:《内经》、《难经》、《伤寒》等经典著作中已有温病病名、证候的记述;巢氏病源又提出 “转相染易”的特点脱离伤寒学说体系:宋元时期温病治疗上有新的见解,热病只能作热 治,临床运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刘完素);明初王履指 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独立的温病学体系形成:明末•吴有性著《瘟疫论》,创立“戾气” 学说,对温病病因的伟大见 解,使温病学开始成为一门独 立的专门学科(疫病由“戾气” 引起,而“戾气”是物质性东 西,是可以通过口鼻侵犯人体 的),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形 成:温病四大家叶天士——名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 县人,著《温热论》成就:(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 包”2)提出温病发展四个阶段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 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中透热转气,入血就 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3)叙述温病辨舌验齿的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薛雪——字生白,号一瓢,长洲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著《湿热条辨》,是治疗 湿热(温)病的专门文献1认为湿热病变 一种外感热病2分湿重于热、热重于湿、 湿热并重三个类型,并3对湿热化营入血、 湿浊蒙蔽心包提出具体诊治方药中心在脾胃,湿邪内蕴,复感外邪,而致的III 吴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著《温病条辨》,①创温病三 焦辨证理论体系,说明温病自上而下的传变 规律;②提出九种温病,使温病学说的范围 得以确定;③总结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 及危重阶段的药物使用。

治上焦如羽,非 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 权,非重不沉” 王士雄一一字孟英,浙江钱塘人,清代温病 四大家之一,著《温热经纬》、《霍乱论》,1 集温病名家著述之大成,推广普及了温病学 说;2重视对伏气温病的辨治;3蚕矢汤为治疗霍乱名方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著名内科医家及著作?明清时期内科特点:①围绕医学理论与 宋金元医家学说及其医疗经验,出现不同学流派的争论;②对内科病症诊治的总结与内 科综合性医著的空前增多;③“风、劳、蛊、 膈”中医内科四大证概念形成温补派: 薛已——明代,著《内科摘要》,我国医 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 著,提倡温补脾肾学说张介宾一明代,著《景岳全书》,学术上 主张“阳非有余,真阴不足”, 温补肾阴肾阳,创立许多补肾方 剂,如左归丸、右归丸赵献可一明代,著《医贯》,发挥命门学说,强调保养命门之火在养生与 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性医著:《医学正传》一明•虞技著,立论平正不偏《明医杂著》一明•王伦著,主张“外感 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 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寿世保元》一明•龚廷贤著,对老年医 学有研究《医林改错》一清•王清任著,通过实地考察绘制脏腑图,纠正中 医对脏腑形态认识错误。

治疗上强调补气活血逐瘀治法,创立补阳还五汤 等名方《风密鼓膈四大证治》一清•姜天叙著四、明清时期中医外伤科学有什么特点?出 现哪些著名外伤科医家及著作?明清时期外伤科特点:①临床理论知识 提高,如归纳正骨八法:“摸、接、端、提、 推、拿、按、摩”;②发明一些外科手术与 外伤科医疗用具;③外伤科著作空前增多成就:1・《外科正宗》——明•陈实功著,详述外科用药理论和记载多种外科病症及手术治疗方法,被认为是中医外科 “正宗派”2・《外科证治全生集》——清•王维德(字洪绪),把外科病症分为阴阳两类, 创制“阳和汤”治疗阴疽,被称为“全 生集”3・《疡科心得集》——清•高秉钧著主要 根据自己外科临床经验写成,常从内 科角度论述和治疗外科病症(虽曰外科,实从内治),被称为“心得派”4.《解围元薮》——明•沈之问著,我国现存较早的麻风病专书5.《霉疮秘录》——明•陈司成撰,较早的 梅毒病专书提出使用丹砂、雄黄等 含碑的药品治疗梅毒,这是世界医学 史上最早应用碑剂治疗梅毒的记载例举明清两代妇(《济阴纲目》一明•武之 望,《傅青主女科》一清•傅山)、儿(《幼幼集成》一清•陈复正,《万密斋医书十种》—明•万密斋)、五官(《审视瑶函》《目经大成》《重楼玉钥》)、针灸(《针灸聚英》《针 灸大成》)著作各两部,并简述其学术成就。

中医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此时形成1・《济阴纲目》一明•武之望著,把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诸病分列纲目2.《傅青主女科》一清•傅山著,以培补气血与脾胃为主,妇科名著儿科中医儿科麻、痘、惊、疳四大证形成1・《万密斋医书十种》一明•万密斋著,又 名万氏儿科2・《幼幼集成》一清•陈复正(岭南医家)著五、眼科1. 《审视瑶函》一明•傅仁宇著,记载眼科病症108证,有《眼科大全》之称2. 《目经大成》一清•黄庭镜著,眼科名著3・明•王肯堂一《证治准绳》(内科著作),最早记载了色盲六、喉科《重楼玉钥》一清•郑梅涧著,喉科名著七、针灸科1. 《针灸聚英》一明•高武,汇集16世初前10余种针灸文献理论与治疗经验2・《针灸大成》一明•杨继洲,明代重要针灸学专书 何谓医学全书、类书、丛书?并各例举一部加以说明全书:从基础理论到方药及临床各科内容都 齐全的,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景 岳全书》 类书:按照医学各个不同科目分门别类编 纂,如《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丛书:也叫丛刊,由若干本内容不同的医书 汇编成套,如清•吴谦等编著《医宗 金鉴》、《徐灵胎医书八种》等中西汇通四大家1、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进士出身。

著《中西 汇通医经精义》,在医学界首先明确提出“中 西汇通” 口号,认为中西医原理相通折中 归于一是),《血证论》则体现他的临床治验所著医书五部,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 种》)2、朱沛文广东南海人,出身医学世家,著《华洋脏象约篡》,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主张中西汇通“通其可通,存其互异”UJ3、悻铁樵名树珏,江苏武进县人,毕业于上海南洋公 u\学,著《群经见智录》等,统名《药庵医学 丛书》,维护中医学说体系,提出发展中医, 治医不应以《内经》为止境,然后吸收他国 新文明,是中西汇通理论家,认为中西医是 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