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03433329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建议书(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核通过,存档整理。 受控资料,禁止外传目 录、学院发展概况1二、建设项口的必要性2(-)半岛城市群的崛起需要优质的高职教育2(二)半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示范院校的引领3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4()建设环境41. 省市政府的强大支持42.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53. 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5(二)领导能力61. 确立理念引领学院发展62. 开拓创业铸就学院精神83. 修能致用凸显学院文化9(三)综合水平101. 定位准确的高职青岛品牌102. 结构优化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113. 优良的实训条件124. 有效的全面二级管理135. 列为学院办学第一指标的从业率136. 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47

2、. 高度的社会认可15(四)教学改革171. 创立“教学外置,社区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72. 改革传统的公共课教学183. 全面实行等级制考核184. 以示范项目引领教学改革185. 教学质量管理逐步系统化19(五)专业建设201. 适应市场需要,校企共建专业202. 紧抓专业改革,重构课程体系213. 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224. 整合社会资源,创建教学基地225. 实行“双证书”制度,增强就业能力246. 重视心理教育,提升综合素养24(六)社会服务261. 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培训262. 注重技术研究与咨询服务273. 学报引领高职院校学术期刊发展274. 初显国内示范性28四

3、、建设项口内容29五、建设项目经费预算29六、建设项 口 保障措施31(-)统筹规划,保障投入31(二)创新机制,优化环境31(二)开展研究,提供咨询32七、预期效益评价32(一)学院内涵显著提升32(二)服务辐射能力强大32(三)示范引领高职教育33XX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了院发展概况XX学院是一所全H制普通高校。于2000年在青岛市职工大学(成 立于1977年,1994年获举办高职教育资格)基础上成立,2002年与 青岛教育学院(成立于1951年)合并。现有西(青岛市黄岛区)、南 (青岛市市南区)、+ (青岛市市北区)三个校区。学院主要从事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和职

4、业培训,兼顾成人本、专 科层次学历教育,中外合作学历教育及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培训、 新教师培训和职工培训等。学院在高职教育实践中确立了 “教&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教 学外置,社区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能、致用”的院训,“卓越、 唯是、协同、学习”的学院精神,“平民学院,布衣教师”的服务思想。 学院的发展、改革和管理均取得显著业绩,在国内高职教育中产生了 一定的示范作用。学院规模迅速扩大。从1999年筹建至今,在校生数量从375人发 展到8033人;校舍而积从2. 8万平方米扩展至21. 8万平方米,二期 工程在建面积57852平方米;建成校内实训基地80个,教学设备资产 值从133.

5、8万元发展为4371.4万元。校外实训基地从无到有,发展至 110个,可用于实训设备仪器值4. 5亿元。教职工从2000年的139人 发展至目前的745人,专任教师从47人发展至483人。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目前与美国、法国、加拿大、荷 兰、日本、韩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22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 学院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受到海外合作伙伴的充分肯定,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学院拥有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实训基地、国家职业教育电工电子与 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山东省高等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基地、青 岛市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青岛市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等现代化的实 训与培训基地。学院与海尔集团、青岛啤

6、酒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交通银行 青岛分行等知名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初步形成了 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了对高技能人才的联合培养。学院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高职院校和 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 术学院、首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获得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 进单位。二、建设项目的必要性(一)半岛城市群的崛起需要优质的高职教育以青岛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 坊、日照、淄博、东营等八市)地处环黄海经济区的要塞位置,是黄 河流域城市带在滨海地区的延伸,是京沪中段兴起的独立城市群。山 东省努力把该

7、地区打造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引领中国经 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冃前该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最 为迅速的区域之一。山东半岛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生产体系,有在全国 占有重耍地位的建材、机械、化工、家用电器、电子通讯业以及一批 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发挥山东丰富的劳动 力资源优势,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对外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 移,对内打通与我国中西部的联系,将使半岛城市群成为我国又一个 具有国际竟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带动山东、辐射北方黄河中 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培养大批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半岛经济发展 的重要条件。高职教育的高水平和大规模发展成为地域经济

8、发展的必 然耍求。(二)半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示范院校的引领近年来半岛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青岛市的职业教育有着良好的基 础和环境。目前,山东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69所,青岛高职院校11 所,在校生9万余人,开设专业74个,年培训能力达5万人。但是, 山东地区高职院校的发展还不平衡,基础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与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山东省规划到2010年通过各 种培训,高技能人才达到100万,而目前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技师、 高级技师而临断档的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形成适应山东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专业布局,建成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力相对较强,能在 本地区起到带头作用并能引领、辐射山东

9、周边地区的高等职业院校是 青岛市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耍求。三、建设项目的可行性(一)建设环境1. 省市政府的强大支持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 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來抓,先后制定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 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十、 百、千工程”建设方案。“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 力争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重点建设10处职业教育实训基 地、100所高水平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院校、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 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 资助制度。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

10、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 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定期对职业教育工作巡视检查。青岛市把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列入了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支持XX学院办成全国示范性高等职 业院校”。青岛市财政部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2002年,XX学院被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审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 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连续两年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610万元。2005 年,学院获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立项并获中央财政奖励支 持资金240万元。2006年,学院获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 基地”立项并获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70万元;获青岛市高职教育公共 实训基地立项并获市财政支

11、持资金1000万元。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 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有利条件。2.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青岛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沿黄流域经 济带的最大出海口,是中国北方、环黄海经济圈和东北亚地区的物流 中心、旅游中心和制造业基地。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是国家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 咼新技术产业中心、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家对青岛市在国家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山东省位于亚太经济圈西 环带部分,是环渤海湾经济圈和沿黄经济协作带的重耍组成部分,以 青岛为核心的半岛经济群是山东发展最快的区域。山东省在“十一五”

12、 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使之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青岛要建设成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这些都对劳动 者索质提出了史高要求。学院经过了几年建设,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并在半岛地区、沿黄河省份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创建国家示范性 高职院校是学院发展的要求,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3. 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要建设制造业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化工、 食品、纺织服装、材料等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建设产业群,推进 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形成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力强、 带动

13、作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格局,结合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力争到 2010年培育160个以上中国名牌,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达到50家, 进入全国工业1000强的企业达到150家,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 突破1万亿元。青岛市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进入全国十强,位居全球城 市竞争力排行榜百强,2006年成为世行公布的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 产业化龙头企业云集,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7家企业和150个项冃落 户青岛,上规模企业达3550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45家。海尔、海 信、澳柯玛、青啤、双星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十大骨干品牌和大企业造 就了青岛品牌城市形象。青岛辐射区产业水平较高,为高职教育发

14、展 形成了强大的企业支撑集群。“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确定了港口、海 洋、旅游为特色经济,家电、电子信息、石化、汽车、造船、港口等 为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产业结构急需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这是对学 院创办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二)领导能力1确立理念引领学院发展学院领导班子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 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和潜心研究,创造性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集中体现在:彰显学院办学价值取向的“教&学以致用”办学理念;改 革以传统学校和课堂教学为中心模式的“教学外置,社区耦合”人才 培养模式;解读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与旗帜的“修能、致用”院训; 展

15、现“青职人”思想境界的“卓越、唯是、协同、学习”学院精神。“我们学院是面向青岛经济发展的,培养优质的专业对口、学以 致用的人才是我们学院的优势。我们学院的立院根本是求是、求用、 重教。”“教&学以致用,我们的教与学都为了致用。” 2001年12月8 日,院长史忠健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比较系统地诠释了学院的 办学指导思想。该理念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致用”特点,即“教”以 致用,“学”以致用。该理念奠定了学院文化基调,加速了学院对高职 教育办学规律的研究,对学院确立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起到了引领作 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全院师生把“教&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地运 用于教与学、管理各环节,形成了 “青职人”致用性的思维模式。“教学外置,社区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由院长史忠健博士 2002年 8月首次提出,经过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的实践检验逐步丰富发展 而来。学院发展再次验证了史忠健院长“办高职教育,必须突破以 教师为中心,以教室和黑板为主阵地的传统模式。必须与行业和企 业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耦合。”和“最先进的生产力、最真实有效的教 育情景、最适用的教育资源在企业,在社区和社会,不在学校。必须 突破仿真教学实训,与社区的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实施嵌入式教 育,进行教学外置。”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引导下,XX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