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03413767 上传时间:2021-10-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08高考必修三知识回扣提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要点1。以某区域为例,了解该区域存有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图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要点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该区域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地理位置: 土壤质地: 降水特点: 地质灾害: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破坏植被要求3. 了解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有的问题所产生的危害。 黄土局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 从耕地:(2) 黄河:(3) 生态: 要求4.针对该地区的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有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1、具体措施:工程措

2、施 农业技术措施 生物措施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具体措施):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储水拦沙, 改善生产条件, 合理利用水土由、引水灌溉生物措施直树种草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蓄水保土, 提升肥力, 充芬莉用光热轮作套种二、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要点1。利用区域资源分布图,了解该区域的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类型及分布 状况。1、区域能源资源类型:2、分布状况: 要点2O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与劣势。1、区位优势:位置:交通;能源(鲁尔区煤炭)工业及与煤相关的工业2、区位劣势:恶化(能源结构以 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造成的环境问题)

3、; 衰落要求3.通过资料分析区域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有的主要问题,提 出相对应对策。1、主要问题:见“劣势,2、对策:(1)改造 ,提升生产效率。大力扶持,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2)治理增强,营造要求4.东北工业区:1、近二十年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3)o2、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工业区有哪些资源优势? 3、同鲁尔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明显不足的资源条件是什么? 4.20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鲁尔区的一些钢铁公司将炼铁炉建在荷兰沿海港 口,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5.按可持续发展观点,借鉴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工业 区可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三、 资源跨区域

4、调配区域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点1。通过实例,从资源地区分布存有不均衡性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理解资源 ,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南水北调:1、资源地区分布:我国水资源分布O2、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绝绝大部分城市严重缺水。3、调水条件:1!要点2。列举相关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以东线为例分析:(1) 对供水区(调入区)影响: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O(2) 对水源区(调出区)影响: 盐度与水质 航道淤塞 水生生物生长 土壤盐碱化要点3.西气东输1、西气东输必要性:包括资源地区分布、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是实施

5、西气东输的重要原因之一。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地区: 调整是另一重要原因。 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是又一重要原因。2、西气东输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1)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2)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3) 对环境的影响:不利影响与对策:要点4西电东送1、北路送电路线输送的是上游的水电和将内蒙 古等省区的丰富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输送的终点是工业基 地。2、南线送电线路输送的是以等水电站为主的红水河的水电。红水河的 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3、中线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水电站及建设中的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

6、高压电网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4、简述该工程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一、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要点1:以某流域为例,使用图表资料,分析该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思路: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 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等方面归纳。1、自然地理: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源头部分::西南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华中、华东地区:、冬夏季风明显交替,四季分明土壤: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水量:居我国首位,年人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 流域:干流横

7、贯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自然资源: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2、人文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城市化特点等)。人口: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经济发展基础: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主要工业基地主要农业基地3、长江流域经济区分布: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 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经济区经济区中心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农作物上游经济区重庆电力、机械制造、钢铁、有色 冶金、飞机制造等水稻、小麦、棉花、 油菜籽、茶叶、蚕丝、 淡水鱼类等中游经济区武汉钢铁、纺织、机械制造、汽车 制造、造船、电子电器等下游经济区上海化工、纺织、钢铁、汽车制造、 电子电器、精密仪器等要点

8、2分析该流域地理环境要素中,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1、上游:有利因素:开发:;制约因素:等自然&害频繁:人为破坏森林,导致L使上游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综合治理:2、中游:有利因素:开发:制约因素:最大威胁是综合治理:3、下游:有利因素:;开发:制约因素:。综合治理:O二、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点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 件。自然条件: 气候:绝绝大部分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影响)可满足;农作物生长易受影响。 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

9、丰富。西部高原地势 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影响)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 条件。 土地:土壤:广布,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分布有冻土。耕地:耕地面积广,占全国1/5左右,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本地区是全国宜农荒地最多地区之一。分布有沼泽。 植被:以为主。利发展产品。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良好。 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人口与耕地: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面积最高的地区。 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的发展。要点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 点。以东北地区为例:1、农业生

10、产结构:O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占主导地位(作物结构现以玉米、大豆为主;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甜菜产量占全 国一半左右);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2、农业布局特点:自东向西:。白南向北:;。要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有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 径。以东北地区为例:三大问题及其对策:黑土开发、林业发展、湿地保护1、黑土开发。问题:方法和途径:2、林业发展。问题:方法和途径:3、湿地保护。问题: o方法和途径:三、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要点1.以某经济发达区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

11、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动工业化。 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第、第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要点2.理解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般来说,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其影响能够总结为三点: 要点3.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因素。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优势: 展好的地理区位条件_一(2) 良好的人文基础(3) 国内条件:(4) 国际背景:要点4.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表现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 间19791990 年

12、1990年以后问 题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 贫乏政策优势不明显(随全国对外开放范 围的持续扩大)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经济发展带动工资提升)优 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 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 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济 世界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 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主 导 产 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特 点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原 因 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 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 较低 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

13、较高影 响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 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 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 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 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 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很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 数量猛增,表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 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 口比重逐步提升,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 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要点5.根据资料说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 的对策措施。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问题(1) 形势严峻A、大气污染,珠三角地区

14、已成为全国的中心之一B、水污染严重,“”缺水问题突出。C、噪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D、耕地锐减,土地肥力下降。E、森森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2) 加剧;(3) 突出,面临困难2、对策:(I)(2) (3)参考答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要点lo黄土高原要点2o内陆腹地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 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 黄土疏松土壤质地特殊,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降水集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地质灾害频繁地区,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耕作露天开矿 破坏植被a.营造宫殿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