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11页
文档ID:203378703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_第1页
1/11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燃烧的条件(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 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认识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的常用措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讨论交流 探究实验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在500mL的烧杯中加入 300mL热水,在烧杯上盖一片 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 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 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 磷,观察现象 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 气),观察现象 实验 现象 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 烟,红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 白磷没有燃烧。

水下白磷燃烧起来 实验铜片上白磷和红磷置于相同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也燃烧起 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归纳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燃烧的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 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 (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烧情况不变 【实验结论】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 归纳总结 1.灭火原理: (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的条件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方法: (1)用水扑灭火灾是最常用的灭火方法,水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蒸发时吸收热量而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清除可燃物或设防火隔离带,即断绝火源如扑灭森林大火时把大火蔓延线路前的树木砍掉,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3)隔绝氧气(或空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油锅起火盖上锅盖灭火等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成功之处本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内容趣味性强,学生获取知识积极主动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来关心、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生产中 的问题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不足之处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但学生交流的深度不够 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学会解释日 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投影消防安全图标) 同学们讨论下,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1.家用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泄漏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2.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附近贴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为什么? 讨论交流结合生生活实例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操作】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金属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实验现象】听到“砰”的一声响,面粉发生爆炸,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实验分析】挤压气囊,鼓入空气,把面容吹散到金属罐内,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急速燃烧,在有限空间燃烧放热,使罐内气体体积膨胀,发生爆炸。

【实验结论】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归纳总结 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短时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2.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 (2)容器要求:要牢固、密封,容器外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并标有物质的名称、化学性质、注意事项3)存放要求:单存、单放、远离火种、注意通风4)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 (5)工作人员要求:严禁烟火,人走断电,经常检查,认清图标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有限的空间 1.可燃物爆炸的条件急剧燃烧 聚焦大量的热 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2 / 1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