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 8.41《答谢中书书》学案(无答案) 上海版 学案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8.50KB
约4页
文档ID:203099614
六年级语文上册 8.41《答谢中书书》学案(无答案) 上海版 学案_第1页
1/4

课题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第 1 课时序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双边活动一、前提测评:1.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出自不同诗文中的两句诗)① ②3.“书”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是 , 文题中的两个“书”分别是 , 答”一般是指 二、诵读理解:1、了解作家作品:陶弘景:是南北朝时南朝的齐梁时作家,字通明,华阳隐居,有作品《陶隐居集》齐高帝曾经召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1、 诵读理解:(1)掌握重点词:交辉 四时 俱 晓 歇 乱 颓 竞 未复 与(2)翻译重点句子:①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同桌轮译课文,检查效果,将译的不通畅的提出来,共同解决4)理解文章结构思路,为背诵做准备A、总分总回忆默写解题,把握文体勾画重点内容将记忆有困难的画上着重号注意通顺、对译一人一句轮译教 学 过 程 设 计双边活动B、山—水,石—林,晓—夕(5)在理解的基础上,速背课文5分钟)三、探究赏析:1、共同探究以下问题:(1)本文体现出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本文作者写景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共同总结一下? 2、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例:“高峰人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人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人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按理解性背诵注意从哪些内容分析而得结合我们学过的《从百草》、《社戏》等文分析赏析句子,要展开想象力,描摹字里行间的美学生收获。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