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浙江专用配套课件-专题总结-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抗日战争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02824988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历史浙江专用配套课件-专题总结-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抗日战争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高考历史浙江专用配套课件-专题总结-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抗日战争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高考历史浙江专用配套课件-专题总结-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抗日战争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高考历史浙江专用配套课件-专题总结-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抗日战争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历史浙江专用配套课件-专题总结-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抗日战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历史浙江专用配套课件-专题总结-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抗日战争(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总结专题二专题体系高效整合连读教材纵横贯通【专题贯通】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说明广泛性抗争的主要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其原因是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具有一致性开放性这是因为列强在打开中国大门的同时,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与中国的落后主要特征说明层次性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异,更主要的是阶级地位上的差异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抗争以反侵略为主,表现为直接对外,原因是列

2、强的侵华方式表现为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辛丑条约签订后,则往往把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结合在一起,原因是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素养特训】洋务派认为:“一旦海上有事,海程梗阻而内地又无处采买贻误军需”。所以,除了最早兴建的几个军工厂位于沿海外,后来兴建的绝大多数军工厂都选址内陆。军事工业布局的调整反映出洋务派()A.寻求更加稳妥的国防战略B.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C.致力于平衡东西工业发展D.由“自强”逐渐转向“求富” 【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在兴建军工厂时,除沿海外,大部分军工厂都选址内陆,这种军事工业布局的调整反映出洋务派寻求更加稳妥的国防战略,故A符合题意;B与题意无关

3、;材料没有指明平衡东西工业发展,故C错误;材料只涉及了军事工业,没涉及民用工业,谈不上由“自强”转向“求富”,故D错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主要阶段原因特点1840年至19世纪70年代之前西方列强先后完成工业革命,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要求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是这一阶段商品输出的要求,也是列强侵华的特点主要阶段原因特点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如在中国修筑铁路、开设工厂、提供贷款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也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希望瓜分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

4、代日本意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从而称霸西太平洋日本大规模侵华,意图【素养特训】1938年2月21日,蒋介石在致世界反侵略和平大会的电文中指出:“盖中国作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该电文的主要目的是()A.敦促各国关注中日战争B.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C.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D.昭示民族自卫战争的正义性 【解析】选A。蒋介石的电文是在强调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其目的就是让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抗战,并给予同情与支持,故A正确;电文中并没有批评列强对日推行绥靖政策,故B错误;宣扬抗战维护世界和平是电文的内容而不是目的,故C错误;目的是赢得关注、同情

5、与支持,而不仅仅是战争的正义性,故D错误。【教材贯通】与选修的交汇点必修考点选修考点连读要领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颐和园的历史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颐和园同遭严重破坏必修考点选修考点连读要领左宗棠收复新疆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两者都涉及新疆地区长城清代左宗棠被民众誉为“长城”,左宗棠收复新疆、抵御外国侵略,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而爱国主义是长城精神的重要内容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日军在中国犯下严重罪行,德国法西斯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了严重罪行【素养特训】长城与长城文化是中华文明

6、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的50多年,是汉长城迅速扩展的年代,可以说汉长城,实际上就是汉武帝长城。汉武帝用了短短12年时间,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三四千里障塞亭燧,设置了组织严密的屯戍机构,新开辟了河西四郡,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汉长城使“边郡烽火候望严明,匈奴为边寇者少利”。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边塞防御,腾出钱来支持海军建设。左宗棠斥其短见,指出放弃西北边疆是自毁长城1885年,左宗棠逝世的消息传开后,百姓“扼腕嗟叹,皆谓朝廷失一长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登长城后指出:“长城已不再是一道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隔开的城墙

7、。四天以来,我们已经开始了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 整理自马建华长城等 材料二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长城见证了东亚地区冷战结构的最初松动。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据吕乃澄大棋局:中美日关系风云五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修长城在“军事、政治、经济、交通诸方面”的作用,并指出“汉武帝长城”的历史地位。(5分) (2)阅读材枓二并联系材料一,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根据所学梳理20世纪70年代,中美“拆除我们之间这座城墙的长期进程”。侧重分析,请结合所学,简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背景,并用一句话提炼概括左宗棠所体现的“长城精神”的内涵。(5

8、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军事主要是抵御匈奴,政治上主要是维护边疆安全、政权稳定,经济上主要是保护内地生产生活,交通上主要是保障丝绸之路的通畅;第二问地位,材料一“兴建了规模巨大的三四千里障塞亭燧”,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第(2)题侧重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中的重大事件。侧重分析,背景由材料一“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边塞防御,腾出钱来支持海军建设”得出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爆发国防争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俄的扩张,以及与当地分裂势力的勾结;内涵,左宗棠收复新疆,体现出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答案:(1)作用:抵御了匈奴的南

9、下侵扰;巩固了边疆安全,维护了政权稳定;保护了内地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4分) 地位: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1分) (2)侧重分析:美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5分) 侧重分析: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俄国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新疆面临危机;阿古柏率军侵占新疆部分地区,并极力扩张势力;俄、英两国竞相勾结和支持阿古柏政权;俄国借口安定边疆秩序,直接出兵强占的伊犁

10、地区;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爆发国防争论。(4分) 内涵: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学科素养技法点睛简析、评析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模板【典题示范】(2017全国卷T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

11、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2)【答案采样】 【阅卷点评】得分:本小题共10分,上述答案可得6分。失分:一是语言表述不准确,如“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实行统一的

12、制度”;二是漏答内容,如“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借鉴:要充分关联历史事件前后的社会背景,时刻用联系的观点看历史问题;勤于练习,语言表达要科学、严谨、准确。【满分答案】(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每点3分,回答3点以上得10分)【类题通法】1.明确设问类型(1)限定性的设问,如简析、简评、评述、评析或评价某一历史现象。(2)宽泛性的设问,如如何认识某一历史现象、某一历史现象给我们什么启示等。2.巧记解答方法(1)限定性设问简析、简评、评析或评价某一历史现象的某些方面:一般情况下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

13、现象与方面的关联角度综合作答(往往表述为“增强(了)”“助推(了)”“维护(了)”等)。简析、简评、评析或评价某一历史现象:一般情况下要分三层来解答。第一层为该现象的性质(或实质);第二层为该现象的积极意义或影响(一般表述为“推动了”“促进了”“形成了”等);第三层为该现象的历史局限性或不足之处。 评述某一历史现象:一般情况下为先述后评。即先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某一历史现象,然后再从性质(或实质)、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或不足之处)评价这一历史现象。(2)宽泛性设问认识类的题要结合给分来解答,给分较多,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背景、实质(概况)、影响等角度谈认识,给分较少,可结合材料或设问语境只答背景、实质(概况)或影响其中一项或两项。启示类题往往要结合现实问题,做到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一般情况下,启示应该吸取某一历史现象的经验或教训,并谈谈以后该怎么做。 没有明说的认识、启示题或其他类似的简析、评析类题(设问表述相似),要在充分总结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首先把材料分层,找到核心,特别注意与材料现象有关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与设问的关系,然后综合材料要点和所学知识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