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范文

上传人:艳春1****84 文档编号:202812093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范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 摘要:有无必要将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学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本文立足于中学语文教学,认为语言 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把二者区分开来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方法以及词汇 、语义、语法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语言研究中区分语言和言语的 必要性。 关键词:语言 言语 中学 语文教学 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语言学各部门的研究对象及研究 内容、方法的合理确定,起巨大的、决定性的

2、影响作用。”早在世纪初,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洪堡 特就提出过有区分语言和言语的必要。世纪初,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作出了系 统的理论解释,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语言学界曾在、年代展开过一场关于语言和言语问题的大讨 论。有无必要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是这次讨论的中心之一。经过讨论,大多数人是赞成区分的,但反对之声 也一直不绝于耳。及至年代初,刘叔新先生指出:“划分语言和言语的论说引起了反思和更多的疑惑,甚 至出现一种暗暗传布的主张:不要区分语言和言语好了。”面对这种情况,不少学者仍然坚持区分语言 和言语的观点,并提出重新讨论语言和言语问题。本文试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3、。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语言”和“言语”的含义。所谓“语言”,是一个社会集体共同 拥有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系统。所谓“言语”,是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从上述理解出发,我们认为,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看,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与中学语文教学 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把二者区分开来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一 从宏观的角度看,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可以深化我们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方法等问题的认识 。 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属性。语文究竟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决定着中学语文教 学的目的和方法,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一元论者”认为

4、,语文具有工具 性;“二元论者”认为,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多元论者”则认为语文除了具有工具性、思想 性之外,还具有文学性、知识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等。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看法,原因之一是对“语文” 这一名称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学,有人认为“语 文”就是语言、文章,有人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文化,不一而足。我们认为还是最早使用“语文”这一名 称的叶圣陶先生的解释最好:“语文”就是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 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指语言和文字,看似和叶圣陶先生不同,但他进 一

5、步解释说:“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 所以,吕先生和叶先生的看法实际上是一致的。 “语文”既然是语言的意思,语文课自然就是语言课了。这样,语文学科的性质就不难确定了。列宁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 到互相了解。”国家教委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语文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说,语言的工具性决定了语 文学科的工具性。工具性正是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区别的根本属性。认识并落实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于 语文学科来说,是生死存亡之举”。以往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动摇不定,

6、时而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时 而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就是由于对语文的工具性认识不足所致。 有人赋予语文学科许多其它性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语言是交际的工 具,言语是个人对这一工具的运用及其结果,那是十分纷繁复杂的,所谓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实践性、 综合性等等,实际上都是属于言语的,这点我们下面还将谈到。 既然语文课就是语言课,工具性是其本质属性,那么,这一学科的教学目的就应该是或者说主要是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祖国的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能力,说得具体些,即听、说、读、写 的能力。对此,大多数人应该是同意的。然而,这一目的如何达到呢?主要是通过课文

7、的教学来达到。这样做 ,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征,也符合语言和言语相区分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知道,语言和言语既 有区别,也有联系。语言不是凭空存在的,它存在于言语中,因此,学习一种语言总是从言语开始的。课文是 不同作者运用语言的结果,正属于言语。从教学的最终目的看,听、说、读、写是运用语言的行为,也属于言 语。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实际上存在着这样一个模式:言语语言言语,即由言语入手,逐步掌握一种 语言,然后又用于言语。这一模式的揭示,无疑是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结果。了解了语文教学的这一模式,我们 就会对许多问题产生新的认识。 比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不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也就是所谓“文道

8、之争”的问题。有人认为,语 文课既然是语言课,具有工具性,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而语言本身没有思想性、阶级性,因此,不要在中 学语文教学中规定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只要讲清字、词、句、篇就行了。我们不能同意这种看法。根据语言 和言语相区分的理论,语言本身固然没有思想性、阶级性,但作为语言运用结果的言语却具有思想性、阶级性 。如前所述,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材料的课文是属于言语的。这一篇篇课文,无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 文,还是小说、散文、诗歌,都毫无例外地反映了作者的立场观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句话,都带有 一定的思想内容,有些还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毛泽东同志的著作,鲁迅先生的杂文,夏衍的

9、包身工,峻 青的党员登记表,诗经中的硕鼠、伐檀等等。前面所提有人认为语文学科具有思想性,正是 因为看到了课文的这一特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必然会受到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的影响、感染和熏 陶。况且,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本身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一点,在教材的编选中就直接反映出来了。所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不可回避,理应如此。作为社会 主义的学校,我们当然要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以及社会主 义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有人担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强调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从而

10、偏离教学 目的。其实不然,相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要在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才能真正领会到课 文的语言运用之妙。例如有这样一个句子: “一根烧得通红通红的铁钎,对准强巴的眼睛,刺了过去” 就词汇意义来说,一个“通红”是通红,两个“通红”还是通红,岂不多余?但如果理解了作者这样写是 为了更有力地揭露西藏农奴主的残忍和野蛮,就不会认为两个“通红”是多余的了,由此也就领会到了汉语里 形容词重叠能起到加深程度的语法作用。 至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政治思想教育何者为主的问题,我们认为只能以前者为主,这是由语文 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就以上面举过的例子来说,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

11、生懂得形容词重叠的作用 ,而不是了解西藏农奴主的残忍和野蛮。那么,如何理解中学语文教学历来倡导的“文道统一”呢?我们认为 ,“文道统一”是指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密切相联,教学中不应当把它们割裂开来。这是对的,也正是 我们在上文中所主张的,但不能由此认为在教学中这两者应该并重,更不能以“道”为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讲”,而且要求讲“深 ”,讲“透”。尤其是对课文中的文学作品,什么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典型环境、艺术手法等等,不厌其详 。这种情况的存在首先与对“语文”的理解有关,与对语文教学性质的认识有关。如果把“语文”理解为语言 、文学,如果认

12、为语文具有文学性、知识性等等,这样“讲”就不奇怪了。顺便说一句,有人之所以会产生上 述理解和认识,其实是因为看见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课文内容又涉及到各种门类的知识。但课文是 属于言语的,所以这些都不是语文的性质。我们认为“语文”就是语言,工具性是其本质属性,课文中大量的 文学作品也好,内容、形式各不相同的文章也好,都只不过是学习语言的范例,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的。学 生学习的主要对象不是这些作品和文章的内容本身,而是语言。任何工具都不是靠“讲”而能掌握的,主要靠 实际操练。显然,工具性的语言课也不应该以“讲”为主。当然,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知识也是必 要的,但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更

13、好地听、说、读、写,而不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 出现这种以“讲”为主的情况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没有认识清楚。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是:言语语言言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的实 际能力。这个目的光靠老师讲,学生听是永远达不到的。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 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大力加强实践性,彻底革除老师重讲轻练,学生光听 不练的积习,做到精讲多练,将老师“讲”为主,变成学生“练”为主,通过大量的训练把所学的知识及时转 化为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如果

14、仍然遵循以“讲”为主的老方法,结果只能是学生厌 学,老师难教,导致中学语文教学走入死胡同。中学语文教师中一度出现过的“淡化语法”的呼声其实就是以 “讲”为主的方法带来的消极后果的反映之一。 二 从微观的角度看,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对于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词类是中学语法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类的划分存在一定 的困难。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基本规则,而学生面对的却是丰富多彩、变化万端的言语世界。可 以说,几乎每一条规则都会遇到例外的情况。例如: 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他的右半身了。 张曼玉坐没坐相,站没站相,粗

15、服乱头,衣不蔽体,双手叉腰,破口开骂,实在是太不女人了;但 是她又女人得很,以至于谁不正眼看她,谁就不是男人。 根据汉语的语法规则,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名词前不能出现否定副词,名词后不能带补语。但以上例子中 的第二个“胖”和名词“女人”的用法却不符合这些规则。如果学生就此提出疑问,我们以往一般都用“活用 ”来解释。但“活用”的现象多了,就容易使学生对语法规则和词类系统的存在产生怀疑。如果我们把语言和 言语区分开来了,这个问题就好解释了。词类是从语言的角度对词进行的语法分类,它实际上是根据同一社会 中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划分出来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言语即个人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一个词往往会出 现

16、一些偏离规则的带有个人色彩的用法。这种用法是临时的,我们不能因为有这种个别的、临时的现象存在, 而怀疑或否定语法规则和词类系统的存在。 又如修改病句,这是中学语法教学中一项经常性的教学任务。以往我们只是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修 改,那么,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呢?修改的标准是什么呢?修改的标准就是语言,说得更清楚一点就是 语言规律。所谓“病句”都是属于言语的,是个人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全面掌握这种语言的规律所出 现的偏差。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按照语言规律去纠正它。如果我们对一种语言了解得越深入,对它的规律 认识得越清楚,我们修改病句的能力就越强。否则就无从下手。可见,如果不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我们何 以判断句子的正误? 再如“离合词”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