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 上海版五四制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2797982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 上海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 上海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 上海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 上海版五四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诗三首同步练习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日月比喻天子、皇后。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的心情。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

2、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答:_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答:_参考答案:停投拔顾;内心的苦闷、抑郁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完成题目。(无答案)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释:班,意思为“分别”。 1、通读全诗,你读出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2、诗人是如何巧妙的用眼前的景物来写离情的? 3、最后一句写什么,写班马鸣的目的是什么?阅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完成题目。(无答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 2、找出诗中写“月”、“影”、“我”的诗句,再读,读出了什么?3、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