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2796648 上传时间:2021-10-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第一课 放大镜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 )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能看到更多的细节。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 2、放大镜的特征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折射)。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水晶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培根)设计制造的。 4、放大镜的作用: 农业科技人员用来观察土壤、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公安人员用来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指纹和解剖尸体。精密仪器修理工:放大精密。考古学家:鉴宝专家、实验研究、查看比

2、例较大的地图;汇聚光线取火。第二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小鳞片)组成,这些其实是(扁平的细毛)。1、 蝇的眼睛是(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2、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它们嗅觉很(灵敏)。 3、 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4、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第三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 1、 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蒸发和结晶。 2、 自

3、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大小不一。 第四课 怎样放得更大 1、 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2、 显微镜能显著提高放大能力主要是因为显微镜中的“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显微镜中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大,叫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小,叫目镜。3、 显微镜的发展: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五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罗

4、伯特罗伯特罗伯特胡克胡克胡克胡克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细胞,每个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2、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标本可以看到:有许多个小房间似的结构,这就是洋葱的细胞。一个个大液泡;大液泡中间还有一个小黑点。 4、 细胞的作用:运输 红细胞 ;分泌 垂体细胞;结构支持 骨细胞;存储 脂肪细胞;生殖 精子,卵细胞;免疫 巨噬细胞;合成 肝细胞;兴奋 神经细胞;收缩 肌肉细胞;吸收 小肠上皮细胞。 第六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1、 细胞有

5、哪些共同点: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是细胞不断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引起的。生命体细胞都具有呼吸、消化、排泄功能。 2、 正确使用显微镜(步骤的记法)(1) 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 转:(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3) 反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4) 粗调抬筒载片装(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6、) (5) 调螺旋慢慢降(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标本的上面。)(6) 通过目镜往下看,再调螺旋慢慢抬,直至看清该标本(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 慢慢移动载玻片,整个标本全看遍(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第七课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1、 微生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洋葱、树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制作过程中不使用碘酒是为了防止杀死微生物,使用脱脂棉纤维是为了控制微生物运动的速度。2、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对环境

7、有一定的要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后代。 3、 在显微镜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细胞,还可以看到许多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第八课 微小世界和我们 1、用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几十倍,能看清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几百万倍,能看清细菌、病毒)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3亿倍,能看清原子、分子) 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医药方面,弗莱明弗莱明弗莱明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使人民免于受疾病的侵染而死

8、;巴斯德巴斯德巴斯德巴斯德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人们不断发明和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制服各种疾病的危害。 食品工业,在酿酒的过程中,利用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发酵,产生酒精。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比如酿酒,制作酱油、醋、霉豆腐、泡菜、奶品、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林、农业方面,杂交水稻的制作(袁隆平袁隆平袁隆平袁隆平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生物方面,通过生物技术克隆出牛、羊,还没可以生产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环境治理方面,改良和净化土壤。 3、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有利的方面,为人类提供食物(做面包、泡菜、酿酒),制造药品(青霉素、胰岛素),改良和净化

9、土壤(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有弊的方面,使人生病(感冒病毒、非典),传染各种疾病(疯牛病、禽流感)使食物腐烂变质(面包发霉)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 我们身边的物质1、物质:是指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 2、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形式也是多样的,变化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地,变化过程有快有慢。物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二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这是物理变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

10、,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第三课 米饭、淀粉、碘酒的变化1、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米饭在口腔里主要是淀粉与唾液作用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麦芽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第四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和白醋发生

11、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此之外,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小苏打,而是醋酸钠的新物质。2、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人们利用这个性质生产出了二氧化碳灭火器。第五课 铁生锈了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跟空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生成氧化铁。2、金属生锈的危害:金属生锈后,表面会受到腐蚀,失去原有的金属光泽,原来平整的表面会粗糙不平,严重的会生洞、剥落。因为钢铁制品的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第六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比如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铁钉的表面有红褐色的物质(铜)附着,这就是化

12、学变化。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发光发热(蜡烛燃烧),改变颜色(铁钉生锈、碘酒和米饭),产生气体(小苏打和白醋),产生沉淀物(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淀粉和碘酒)。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第七课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1、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隔绝空气和水)。基本方法有: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隔绝水分);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烧搪瓷、镀上一层耐磨、耐腐蚀的金属铬、高温灼烧金属,进行“烤蓝”处理等(隔绝水分和空气);制成不锈钢;(改变内部的结构)2、铁在与水、空气隔绝的地方不生锈。铁在多水的空气环境下最易生锈。尤其在有盐存在的潮湿、有空气的环境中

13、铁生锈明显、速度加快。第八课 物质的变化和我们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两者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中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大小、位置的改变。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现象的发生。两者的联系是: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2、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先将石灰石、黏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再经高温煅烧、研细而成。第三单元 宇宙第一课 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至西向东)运动,公转周期是一个月,恒星月(

14、月球公转360度)周期为27.5天,朔望月(两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周期为29.5天。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2、月球的基本情况:体积是地球的1/49,直径是地球的1/4,质量是地球的1/180,引力是地球的1/6。无大气,白天漆黑一片,万籁俱寂,昼夜温差大。月海和环形山是月球最具特征的地形。3、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着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发并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第二课 月相变化1、月球在圆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变化规律:上弦月出现

15、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月面朝西)。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月面朝东)。2、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月相新月峨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残月农历初一初三、四初七、八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二、二十三二十七、二十八月末日月地位置关系地月日一线月地日成直角月地日一线月地日成直角3、第三课 我们来造环形山1、环形山是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大多数是圆形的,有大有小,是长期以来流星、陨星撞击月球后遗留下来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得撞击更为猛烈和频繁。第四课 日食和月食1、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有三种类型:即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2、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射到月球上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被地球挡住,便产生了月食。因为地球比月球大得多,所以只有月全食和月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