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74KB
约2页
文档ID:202732538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_第1页
1/2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 关于传统经典,最近颇多舆论风波一场是关于传统蒙学读物的有的地方专门下发通知,禁止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三字经》、《弟子规》等;也有的地方干脆推出了经删节的“洁本”经典是否真的“有毒”?删除是否有必要?一时间议论纷纷  另一场是关于影视作品对经典的改编电影《赵氏孤儿》用很多现代思维改写“程婴献孤”故事,但修改古人的忠义理念、生命伦理观等合适吗?《新水浒传》电视剧出现了武松和潘金莲产生感情、“武松打虎”不用哨棒改用匕首等情节,传播如此广泛的名著也可以被任意演绎吗?议论同样很多  倘若食古不化,必将归于迂腐,努力使传统为现代所用是可以的,以审视的目光对待传统和经典是正确的,而要使传统得到更有效地传播,适当地“活化”处理也很必要但反过来说,审视和活化不能成为武断地修改或扭曲理解,对传统中的一些柔性观念,更是应该保持完整性,给后来者留有充分的理解余地  以传统文化中很核心的忠孝观念为例:传统的忠孝观念中,愚忠愚孝的内容有相当大的比重愚忠愚孝的价值观虽然不健康,但既然这在传统中是一种很重要的观念存在,关于传统的教育中对此就不能完全无视和回避。

对这些内容,可以引导孩子们对此进行思考,但不能有意让孩子们与此绝缘  再以此次遭到删除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句子为例:以现在的目光看,如此劝学确实稍觉功利和庸俗,然而全面来看,却大可不必一删了之一是功利化的读书不是洪水猛兽,同时也是很普遍的现实存在;二是从医学的角度,人生活在特别干净无菌的环境中反倒是不好的,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亦是如此过度的单纯往往便是幼稚,如果不能正反两方面的观念都接触到,便不利于孩子们形成判断力和免疫力  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从历史的真实来说,该故事的真假或难以考证定论,但从“文化的真实”来说,这却是一段真真切切的佳话一代又一代的家长,从这样的故事中体会到朴素却很有价值的教育理念,此乃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教育方面内容方面的重要看点之一据闻,删除者的理由该故事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删除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适应环境、与人和睦相处但是,即便不是“环境决定一切”,但不好的环境会影响到孩子成长,不是很现实的问题吗?如此删改显然是太过想当然了一些更重要的是,如果经典都接受类似想当然的删改,有可能使文化资源逐渐遭到破坏  任何时代的观念和做法都有其局限性,对局限性的不断突破正是文化的发展过程,不过突破和发展并不都是正面意义上的进步。

从另一个角度说,“传统”二字不仅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是魅力的标志为什么古希腊、古印度及古老的中国神话传诵不衰?为什么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角斗场遗址和中国的长城一直是热门的旅游景点?秘诀就在于其中都很好地保持了传统的原汁原味,来自久远的沧桑感、陌生感和神秘感等使其具有无可替代的魅力所以,活化传统和经典以利传播无妨,但决不能为适应“现代化”对传统和经典肆意篡改——篡改无异于将传统文化“山寨化”,使其失去本来面目,近乎一种文化造假假设如此,则传统文化对内对外的认同度肯定都会降低,传承传播的能力也将随之迅速减小 中国Www.LWlM.com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