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02690137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八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十八章热带气旋热带气旋( Tropical Cyclone)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具有暖中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低气压);第一节热带气旋概况一、热带气旋的等级和名称1、国际标准名称代号近中心最大风力等级风速 热带低压TD( Tropical Depression) 7 级 33kn热带风暴TS( Tropical Storm)8 9 级3447kn强热带风暴STS(Severe Tropical Storm)1011 级4863kn台风T( Typhoon)12 级 64kn热带气旋的初级阶段仍有一种“热带低压区”( Low Pressure Zone ),在( JMH )天气图上

2、以符号 “ L ”表示,其中心风力8 级;它与TD 属于同一等级,只是中心位置尚未确定;2、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气旋被分为3 级热带低压 TD( Tropical Depression ) 近中心最大风力 7 级(风速 33kn ) 热带风暴 TS ( Tropical Storm )8 11 级( 34 63kn )飓 风 H ( Hurricane ) 12 级 ( 64kn )3、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热带气旋被分为2 级低气压( Depression )近中心最大风力7 级(风速 33kn )气旋性风暴( Cyclonic Storm) 8 级(34kn )4、南半球洋面上的热带气旋

3、通常也被分为2 级热带扰动( Tropical Disturbance)近中心最大风力7 级(风速 33kn)热带气旋( Tropical Cyclone) 8 级( 34kn)二、热带气旋的命名、编号和范畴:1、命名和编号2000 年 1 月 1 日起,西北太平洋台风委员会成员国在向国际社会(包括媒体、航空、航海) 发布警报公报时,都统一使用东京台风中心安排的命名和编号;发生在 180 E 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上近中心最大风速34kn(8 级)的热带气旋,每年从1 月 1 日起按其显现的先后次序进行数字编号,如0105 表示 20XX年显现在上述海疆的第5 个热带气旋,并按

4、次序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见附表)中 给其安排名字,依热带气旋命名、编号(加括号)的次序排列;美国对每个热带气旋起英文名字,所用英文名字在美国气象局拟定的台风(飓风)名称表中取得;2、范畴热带气旋的范畴通常以系统最外围近似圆形的闭合等压线直径长度表示;三、热带气旋发生的源地与季节1、全球概况1)源地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南北半球5 20 纬度带的海洋上(副高低纬一侧,赤道辐合带、东风波中),大洋西部多于东部,北半球多于南半球,北半球总数占全球总数的3/4 ,又以北太平洋最多,占全球总数的1 2 以上;相对集中显现在以下8 个特定区域(源地) :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

5、加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西南太平洋(图18 1);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至今未发觉热带气旋发生,赤道两侧5 纬度范畴内也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发生;2)季节热带气旋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北半球除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外,显现最多的月份是7 10月;在南半球显现最多的月份是13 月;其它月份就显著削减;由于强西南季风的影响,孟加拉湾热带气旋发生数盛夏很少,在季风盛衰交替的10 11 月份最多, 5 月份其次;阿拉伯海7、8 月份几乎无热带气旋发生;2、西北太平洋概况1)源地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数,约占全球总数1/3 以上,且强度最强;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源地和相对发生高频区主要集

6、中在菲律宾群岛以东到琉球群岛邻近洋面、马里亚纳群岛邻近洋面、南海中北部海疆和马绍尔群岛邻近洋面;2)季节西北太平洋7 10 月是热带风暴盛行季节(我国称为台风季节),以 8 月份最多; 13 月最少;在我国登陆的风力8 级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海南,其次是台湾、福建和浙江,上海和长江以北沿海省份极少,华南沿海最多,其次是华东沿海;登陆时间主要集中在7 9 月份,尤以8、 9 月最多, 1 4 月份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其次节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和强度变化一、热带气旋形成的必要条件1、宽阔的暖洋面,洋面水温高于26 27 C南大西洋和东南太平洋海水温度较低,所以该海疆几乎没有热带气旋形

7、成;2、低层初始扰动的存在低层初始扰动的存在供应了动力条件;同时高空 (300hPa 或 200hPa)有较强的辐散气流 (北半球辐散气流顺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且高空辐散气流超过低层辐合气流,就有利于暖心形成和地面气压不断降低;这种初始扰动多数源于热带辐合带和东风波,热带辐合带中涡旋进展成的台风约占总数的85,东风波进展起来的约占10;3、地转参数大于肯定值只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低层的辐合气流才能由径向风速转变为切向风速,逐步形成沿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旋转的空气涡旋;赤道上地转参数为零,赤道两侧5 以内地区地转参数特别小,所以这些地区即使有热带扰动存在,也易被辐合气流所填塞而无

8、法形成强的水平涡旋;只有在离赤道5 以外的地区,热带扰动才能加强进展成台风;4、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要小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盛夏低空盛行强西南季风,高层有强东风存在,风的垂直切变很大,因而台风发生数很少,但在春秋两季,风速垂直切变小,台风发生数相应增多;二、热带气旋的生命史对于中心风力达到12 级的强热带气旋(台风)来说,其生命史通常分为四个阶段: 形成期,由最初形成低压环流到强度达热带风暴时(中心邻近最大风力达到8 级); 进展期, 热带风暴连续进展,直到中心气压达到最低值,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最大值时;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成熟期,中心强度不再进展,中心气压不再降低,风速不再增大,但大风和雨区范畴

9、逐步扩大,直到大风范畴达到最大; 衰亡期,台风登陆减弱填塞,或进入中高纬度减弱消亡或转变为温带气旋;三、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引起热带气旋强度减弱的缘由主要可以归结为: 登陆; 受中高纬冷海面的影响; 冷空气的侵入; 大量降水第三节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和风浪分布特点一、热带气旋的天气结构通常依据台风区内低空风速大小的分布,将台风分为外圈、中圈和内圈三个区域:1、外圈(外围区) 由台风边缘向内:风力逐步增大,一般在8 级以下,呈阵性;气压先缓慢下降,后下降速度逐步加快;天空显现辐射状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高积云,低空有被称为“飞云”或“猪头云”的塔状层积云和浓积云;浓积云有时带来分散的小阵雨,显现高层

10、云时,开头下雨,并逐步增大;气温上升,湿度增大,天气闷热2、中圈(涡旋区)进入涡旋区(风力8 级以上):风力向台风中心急速增大,并在台风眼壁处达最大,热带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可依据公式VmaxKP运算;气压急剧下降,气压自记曲线呈漏斗状;雨层云, 雨层云和外圈的多种云系组成螺旋云带旋向台风眼壁,台风眼壁为高大的积雨云组合成的宽数十公里、高达89km 的环状垂直云墙;显现雨层云时开头降大暴雨,积雨云云墙下下倾盆大雨,能见度恶劣,是台风中最大降水所在之处;3、内圈(台风眼区)进入眼区后:风速向中心快速减小,风小甚至静风;气压降到最低,不再明显下降;暴雨马上停止,低云基本消散,天空豁然开朗,有时可见蓝

11、天,夜间星光光明;台风区中最大风速,通常在靠近副高一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风速较大,大风范畴也大;台风暴雨的分布一般也是不对称的,北半球,暴雨中心常位于台风路径的右侧,在右前方雨量最大、范畴也最广,只有少数偏在左方;二、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浪和风暴潮热带气旋中的大风和中心的极低气压,使海面产生庞大的海浪和风暴潮1、浪1)风浪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越接近热带气旋中心,风浪越高;北半球热带气旋移向的右后象限中风浪较高,最高中心显现在距热带气旋中心40 90km( 20 50n mile)的右后侧;在台风眼区内,形成具有驻波性质的波幅很大的陡峭波,俗称“三角浪”或“金字塔浪”,该浪一般在大洋中显现;2)涌浪涌浪

12、以台风中心移速的2 3 倍速度向外传播,距离可达1000 2000km,往往在台风中心到 达前两至三天就可以观测到涌浪;我国黄海和东海沿岸观测到的台风涌浪,波高一般在3m以下,周期为 10s 左右;2、风暴潮气压降低会引起沿海地区水位上升,加上暴雨和向岸风的影响,如再遇天文大潮,可引起海面水位反常上涨,这种现象称为台风暴潮;第四节热带气旋的移动一、热带气旋移动的一般规律热带气旋的大部分路径近似抛物线型,北半球为右旋抛物线型,南半球为左旋抛物线型,南北半球抛物线弯曲的方向正好相反;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常规路径大致有三条: 西行路径;沿此路径的热带气旋对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影响最大; 西北(登陆)

13、路径;沿此路径的热带气旋对中国华东地区影响最大,对内陆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转向路径;这条路径一般对我国影响较小,但如转向点靠近我国大陆时,就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一般 6 月前和 9 月后的热带气旋主要走、路径,7、8 月主要走、路径;除常规路径外,热带气旋仍可能走成如打转、蛇形、突然折向、回旋等反常路径,这些异常路径基本显现在热带气旋转向前;热带气旋的移动速度平均约为20 30km/h ;移速特点:转向后快于转向前,转向时移速较慢,停滞打转时移速最慢;减弱阶段快于加强阶段;高纬快于低纬;二、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因素1、水平气压梯度力在东风带中,水平气压梯度力G指向南(南半球G指向北);

14、在西风带中,指向北(南半球指向南);2、水平地转偏向力在完全没有其它力作用的情形下,当热带气旋以肯定初速移动时,因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北半球其轨迹将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的近似惯性圆;3、内力北半球,整个热带气旋受到的内力指向西北方向(南半球指向西南);当 N很小时,可视G与 A 达到平稳,此时,热带气旋将沿大型流场的地转风方向移动,在东风带中,基本上往偏西方向移动;在西风带中,基本上向偏东方向移动;热带气旋的移动受大型基本气流的引导;常取500hPa 的气流作为引导(操纵)气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当 N不行忽视时, 处于东风带的热带气旋,其移向偏向高压一侧,北半球偏于引导气流方向的右边,南半球偏于左边,移速小于引导气流;处于西风带的热带气旋,其移向偏向低压一侧,北半球偏于引导气流左边,南半球偏于右边,移速大于引导气流;综上所述,当外力强而稳固时,热带气旋一般取常规路径移动;假如外力作用弱,或外力变化快而复杂时,热带气旋就显现复杂的反常路径;三、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主要天气系统1、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500(或 700) hPa 副热带高压外围大型基本气流的引导,特殊在热带气旋转向前,副高的作用更突出;当副高呈东西带状分布,且强度较强、外形稳固时,位于副高南侧的热带气旋受偏东气流引导,将向偏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