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绪调节理论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02684245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情绪调节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情绪调节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情绪调节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情绪调节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情绪调节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情绪调节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情绪调节理论(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情调剂理论追溯 :心情调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中国 传统医学把心情调剂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如“怒伤肝,忧思伤脾”的观点,反映了朴实的 心理免疫思想以及对心情调剂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熟悉;西方: 向前追溯,心情调剂进入心理学的视野要数精神分析理论了,该理论是当代心情调剂讨论的先驱 ,它否定心情的积极作用 ,认为心情如洪水猛兽,而个体心情调剂的任务就是,使自身尽可能少地受消极心情所左右,通过行为和心理上的掌握来降低消极心情的体验; 早期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显现精神问题是由于两类焦虑的调剂显现困难:一种是基于现实的焦虑,它是由于自我难以达到现实需要而产生的,而个体对焦虑的调剂就是尽量躲开某种

2、情境或者过分抑制个体的行为;另一种是由于2本我和超我之间显现冲突而体验到的焦虑,个体对其的调剂就是降低受 超我所注视的本我冲动,然而却可能因此导致将来更高水平的焦虑;而 自我防备就是基于调剂这两类焦虑以及其它消极心情而提出来的术语,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具有标志性的概念;在这里,心情调剂仅仅作为降低消极心情体验的防备机制,心情调剂的困难导致显现各种心理问 题;但是,它却难以说明人们有意识地主动调剂心情困难而产生的各种 心理问题, 也不能说明有些人由于积极心情调剂不当,为什么也会产生心理问题? (弗洛伊德的心情调剂理论是基于他治疗精神病人的 临床实践而提出的,所以,只重视消极心情调剂是有其历史缘由的

3、;)后来的讨论者 基于正常人群体会和有关实证讨论,提出积极心情和消极心情均可以通过主动调剂,从而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样,心情调剂不再仅仅作为个体被动防备机制,而强调主动进行心情 调剂的积极作用,从而在心理健康中的位置得到确定;特别是随着智 力或认知心理学讨论的深化,人们越来越熟悉到面对不同心情刺激, 个体的心情调剂才能不仅与心理或精神问题关系亲密,特别对个体的 认知活动成效有特别重要的影响;这一共识对心情调剂讨论的深化起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的讨论者 对于心情是否需要调剂,假如需要调剂,究竟该怎1 / 10 下载文档可编辑样调剂,调剂多少 等问题的绽开了 争辩 与探讨:(最早的是弗洛伊

4、德精神分析的心情调剂理论,针对的是消极心情, 往后都是讨论者的各自的理论)1. 心情调剂的情境观比较有影响的如Lazarus和Folkman提出的应对模型 4 :他们把心情调剂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问题为中心个体通过使用 问题解决策略试图 转变情境 或去除引起紧急的威逼,如重新定义问题,考虑替代解决方案,衡量不同挑选的重要性等, 这样,个风光对问题情境, 假如经过努力,问题获得解决,从而降低个体的心情紧急程度或压力; 一种是心情为中心 个体为了 降低心情压力 采纳行为或认知调剂策略, 如行动上回避,转移留意力,换个角度看问题等,个体主要关注其自身的心情调剂 ,而不关注实际问题的情形过多使用以心

5、情为中心 应对的个体,表现出较 高的抑郁水平,而过多使用以问题为中心 应对的个体,在任务不行掌握的情形下,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水平;事实上, 当知觉到的心情情境为可控时,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应对,直接解除刺激对心情的压力,有助于心理健康;而当知觉到 的心情情境为不行掌握 时, 以心情为中心 应对情境,通过转变主体的熟悉或行为而降低情境对心情的消极影响,进而有利于心理健康8 ;评判(优缺点)该理论尽管采纳压力和应对传统,有其精神分析的根源;但是,它的适应性、有意识的主动应对情境是与精神分析有根本区分的,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把心情调剂的留意力从个体的人格变量转移到所面临的情境变量;但其主要关注的仍是心

6、情调剂对诸如焦虑,抑郁等个体内部心理问题的影响,而对个体心情调剂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未赐予应有的重视;2. 心情调剂的过程观( 1)心情调剂的两阶段过程模型Gross提出的心情调剂两阶段过程模型3 ,就认为 心情调剂是在心情发生过程中绽开的, 在心情发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情调2 / 10 下载文档可编辑节;他依据心情调剂发生在心情反应之前或心情反应之后,把心情调节分为 先行关注心情调剂 和反映关注调剂 ;心情调剂发生在心情反应激活之前,称先行关注心情调剂;心情调剂发生在心情已经形成 、心情反应激活之后,称反应关注心情调剂;Gross把心情调剂 策 略 归 为 两 大 类 : 即 认 知 重

7、评 和表达抑制;认知重评 从认知上转变个体对心情大事的懂得,从而转变其心情体验, 属于先行关注的心情调剂策略;表达抑制 是指对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心情表达进行抑制,该策略调动了个体的自我掌握才能,但仅仅掌握了心情的表达,转变了外部心情表现,心情体验并没有因此转变,属于反应关注的心情调剂策略 ;Gross及其同事就该模型做了大量的试验讨论发觉,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 的个体其幸福感、抑郁和中意度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较积极;而使用 表达抑制 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一点也得到了进一步讨论的证明,讨论仍发觉,抑制消极心情表达增强了消极心情体验,抑制积极心情表达降低了积极心情体验 16 ;同时,

8、由于 表达抑制需要耗费认知资源,从而对其它认知活动 产生消极影响 ,(比如,社会交往目标难以有效达成,可能因此导致人际交往、社会关系的破坏, 反过来,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又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内部和外部双重的消极影响使使用表情抑制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认知重评策略 发生在心情产生之前,不需要连续的调剂,从而较少占用认知资源,因此,几乎不影响认知任务的完成;)该模型把心情调剂看作在心情产生过程不同阶段所进行的,既有 消极心情调剂,也有积极心情调剂,强调一般心情调剂过程对心理健 康的影响;另外,从调剂心情体验到调剂心情表现,在关注内部环境的同时,强调了心情调剂通过影响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

9、的影响;然而,该模型主要强调从行为层面上,降低不良心情的表达,而没有重视对消极心情适应性的表达;虽然抑制消极心情与短期的社会才能呈正相关,然而长期而言,一味地抑制消极心情表达不但使个体难以懂得3 / 10 下载文档可编辑自己的心情,仍简单导致显现各种心理问题,而适应性的心情表达却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心情懂得才能、社会才能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有适应性的心情表达倍棒儿 )( 2)自动 - 主动心情调剂的神经科学讨论Davidson从神经系统科学的观点动身,认为心情调剂包括内隐的、自动的 心情产生过程和 主动 的心情调剂过程当然,作为广义上的心情调剂过程,这两个阶段具有肯定的交叉 和重叠,但这并不能否定

10、二者在时间上的相对先后连续性;自动的心情调剂过程与主动的心情调剂过程分别激活大脑不同的部位 ;当个体受到 心情刺激 时, 先是自动的心情产生过程,该过程更多与边缘神经系统、海马回、杏仁核等神经系统的变化有关, 然后涉及到 主动的心情调剂过程,该过程主要与认知调剂以及个体对有关心情肌的抑制与调剂有关; (该假设也得到了试验的支持,讨论通过先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情,对反映其有关心情的指标进行测试,随后施以不同的指导语,目的是使被试进行不同方向的主动心情调剂,然后测试有关心情指标;结果发觉,不同的指导语对反映心情的有关指标产生了显著的效应;试验仍发觉,抑制消极心情的才能与增强消极心情的才能显现了显著的

11、负相关 22 , 说明在调剂心情的方向与效价( valence )上有显著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另外, 自动心情调剂过程的长期影响有可能塑造心情的中心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甚至身体健康或免疫系统的功能;)该理论 扩展了Gross的心情调剂过程模型,即不管是先行关注的心情调剂仍是反应关注的心情调剂之前,都有一个自动的心情产生过程 ,该过程与随后的调剂过程关系亲密,理应是心情调剂过程的内容;况且,心情调剂过程的部分目的是使个体相宜的心情产生于自动的过程,一旦自动的心情产生过程符合个体的内外环境需要,主动的心情调剂就没有必要再参加进来;从这个角度来看,

12、心情产生与心情调剂更像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此消彼长的部分;4 / 10 下载文档可编辑评判:无论是应对模型仍是心情调剂过程模型,只强调了心情调剂内容或心情调剂过程本身,即把心情调剂看作情境性的行为或过 程,一旦完成,该心情调剂行为或过程即告终止;它们主要考察个风光对心情刺激反应的广度或不同调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却忽视了另一个重 要方面:心情调剂所连续的时间即个体对心情刺激反应的深度;而心情调剂连续时间理论就补偿了这一缺漏,该理论强调个体 复原到心情刺激前的正常心情状态所需的时间,以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相当于从时间维度上扩展了心情调剂的过程;( 3)心情调剂的连续时间理论讨论发觉,消极心情调剂

13、连续时间越长,与其消极的健康状况成正相关,讨论者用 心理复原力24(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来说明这种现象,指个体在面对丧 失、困难或厄运时有效的应对与适应,对某些大事的心理复原力正如金属的弹性,如有的金属质硬,易折断,说明弹性小,而有的金属 就质软,柔顺,不易折断,说明其弹性大;人的心理复原力与此类似, 在面对消极大事或情境时,个体在产生消极心情的同时,也会产生与该消极心情相对抗的心理复原力;基于此, Fredrickson提出了心理复原 力 的 形 成 理 论 25:扩 大 与 积 聚 理 论 ( broaden-and-build theory ),与以 往心

14、情调剂理论不同,该理论强调积极心情在消极心情调剂中的积极作用;该理论认为,积极心情体验扩大了个体瞬时思维- 行动的资源库,反过来,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又可能帮忙个体建立或积存从身体、智力25到社会和心理的资源;通过该机制,个体在面对消极心情情境时,积极心情能够帮忙其较快地复原到正常心情状态,包括诸如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以及主观情 绪体验等11 ;这也得到实证讨论的支持,讨论发觉,个体在体验积极心情时,其思维模式更可能与众不同,敏捷,有效且具有制造性,而且更可能使个体实行多种可能行为;消极心情就使个体思 维狭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假如个体在遭受消极心情情境时,通过积极心情调剂策略提高积极心情体

15、验,积极心情可以缓冲消极情5 / 10 下载文档可编辑绪所带来的压力,充当消极心情推迟效应的“解药”(antidote),使个体尽快从消极心情体验中复原到正常水平,Fredrickson及其同事称该效应为“解除效应” 另外,讨论者仍设计 了一个试验27 ,通过不同的任务诱发个体消极,积 极和安静的心情体验,然后再赐予全部被试消极情 绪刺激,结果发觉,积极心情体验组其心血管指标 复原得最快,哀痛心情组复原到正常水平所用的时间最长,安静组次之;因此,常体验到积极心情的 个体或能够较有效地调剂自己体验积极心情的个体,在遭受消极心情刺激时,其心理复原力较高,具有较强的心情调剂才能,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 心理复原力是个体相对稳固的应对消极心情的资源,它使个体尽快复原到正常心情状态,然而积极心情并非仅仅反映了心理恢28复力的高低,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极心情通过扩大机制能够提高个体的心理复原力,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心情调剂的主要任务是使个体在面对消极大事时,通过利用各种心情调剂策略,尽可能地体验积极心情,在提高心理复原力的同时,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评判:在该理论中,积极心情作为应对消极情境的工具,而不仅仅是与消极心情相对应的心情类型;该理论把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