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1.3《热的传递》课件1 湘教版-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2683158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热的传递》课件1 湘教版-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热的传递》课件1 湘教版-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 1.3《热的传递》课件1 湘教版-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 1.3《热的传递》课件1 湘教版-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科学热的传递说课稿一、说教材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的第三课,由“物体怎样传热”、“测量变化的水温”两个活动构成,由火柴滴落的现象和测量水温变化两个实验及拓展部分组成。 学生在生活中非常频繁地感知着各种执现象,但对孩子来说,这些热现象太平常、太熟悉,不曾引发学生的思考。教材就从生活中“锅里的食物由冷变热”这一现象提出问题热是怎样传递的?进而探究热传递的规律。活动1“物体怎样传热”研究热在同一物体的内部传递,由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活动2“测量变化的水温”研究热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的传递,并将逐渐达到温度平衡。拓展活动则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分析其他形式的热传递现象

2、,促使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更广且走向深入。 活动的设计由训练学生定性的观察到用温度计定量观察,逐步认识热在同一种物体之间到不同的物体之间的热传递规律,再拓展到认识更多的热传递方式。在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二、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部分)传向低温物体(部分),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热的传递规律过程,加强测量水温的技能训练,培养连续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找寻其中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认真细致的观察;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合作。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现象,学生学习后,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因为“热”沿着物体传递时,不能靠视觉观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实验只有做成功了,才能使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征。要学生体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就不能只是通过教师为他们设计好的实验,让学生照着教师安排好的步骤操作一遍就行了,教师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活动是否围绕问题在研究就非常重要了。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有效组织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4、。四、说教学方法教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学生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v学法:实验法、讨论法、小组合作交流法v 1、实验法: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想、动

5、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v 2、讨论法:新课标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自己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让学生根据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教师在此遵循 “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v 3、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

6、强与同组学习同伴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五、说教学准备:v 固体热传导实验装置(可以用粗铜丝弯成教材中11页活动1插图所示的形状)、凡士林、大烧杯(500ML)、小烧杯(250ML)、温度计、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热水、冷水;v 拓展准备: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及有关热传递的图片、录像资料等。六、说教学过程:v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采用“生活情景(猜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释问题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根据生活经验对该教学情景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猜测,引发学生的

7、问题意识,并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有目的地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再利用答案,解释相类似的生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帮助他们运用各种思维的技巧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v 据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v(一)、情景引入 v 1、老师这里有一个汤匙,你来摸一下它的柄,冷的还是热的? 如果老师把汤匙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汤匙的柄就会变热,你知道它是怎样变热的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v 2、蒸煮食物时,锅里的食物由冷变热,热是怎样传递给食物的呢?让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想,然后进行交流。v有教育专家说“兴趣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但一定是最好的导师”。让学生对平凡的生活现象

8、进行充分的猜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愿望。 从而引出课题。 v(二)、活动1 物体怎样传热v 此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热沿着物体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v 1、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特别应告诉凡士林的特性温度比较低时具有黏稠性,温度较高时会熔化变成液体),用凡士林把火柴棒粘在金属棒上,猜一猜,点燃酒精灯后,火柴棒掉落和顺序会怎样呢?v让学生进行猜想并说说理由,填写在书上的“我的猜想”。科学就是要有大胆的猜想,科学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学生的猜想可能会有争议,要让学生懂得正确与否,需待实验事实来验证。v 2、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注意提醒学生涂

9、的凡士林要一样多,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注意安全。实验中出现的偏差,先要肯定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或分析原因或重做实验,最终找出原因。v 3、实验结束,验证猜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交流“火柴棒的掉落顺序说明了热是怎样传递的”,然后小老师进行汇报,进而归纳出“热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的传递方式。 (三)、活动2 测量变化的水温 1、直接引入实验,把热水杯放入冷水杯,提出问题进行预测:两杯水的温度各会有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过程会怎样?最后两杯水的温度会怎样?这样明确而又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会在实验中会更多的、更求实的去进行观察、记录。 2、引导学生讨论要做好实验,该怎

10、样进行?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行。因为要用两支温度计同时进行测量,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还要求通过观察,用数据记录整个变化过程。组织学生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观察员、记录员、计时员,及注意事项、安全教育。 3、分组测量:老师指导完成实验装置,把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测量水温时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读数和及时记录。这时的温度计内的液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每隔1分钟读数一次,不能够等到温度计的液柱停止后再进行读数。 4、分析数据、发现规律。测量完成之后,分小组交流冷水与热水水温的变化情况,并交流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相互补充、老师点拨,最后得出规律即热从热水杯传向冷水杯(即由高温

11、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温度的变化先快后慢,最后直至两杯水温度相等。此时学生会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要与学生一起共享这份收获的喜悦,赞赏学生的细致严谨、实事求是,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着深远的意义。v 5、认识更多的热传导的生活事例。v 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准备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展示生活中发生在水和空气中的热传递例子。交流发生在这些物体内的热传递方式,最后形成热传导的概念。 v(四)、拓展延伸 v 1、根据生活实例,结合实验、影视资料、Flash动画介绍热传递的另外两种方式对流和辐射,但这三种热传递的方式往往是伴随着进行的。介绍液体或气体的对流时,不要造成是“热住上跑”的错误观念。v 2、交流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热传递现象。七、说板书设计v 6、热的传递v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v 由于采用了实验法,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黑板上只书写了热传递的实质文字,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