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02625532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雅信诚特色鲜明-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1) 少数民族文献记载了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社会、科技价值,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运用价值和文献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从文献学角度对少数民族众多文献的研究,特别是对少数民族文献的构成、类型、特征、价值、功能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既缺乏理论分析,又缺乏实际运用技能的说明。这在中国文献学研究中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同时对实际工作的运用也带来了极大不便。令人欣慰的是,这一现状近年来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学。最近,包和平研究馆员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一书正式出版

2、发行,这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民族文献学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是200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最终的研究成果。全书近55万字,2004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主编包和平研究馆员长期从事民族文献学研究,他在文献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和民族语言文字诸领域都有良好的学术功底。由他组织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少数民族文献学的专著,既填补了我国文献学理论研究的空白,又发展和补充了民族学的研究领域。该书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献为契机,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产生发展、本质特征、外延范围、分类构成、载体形制、分布保存、价值特点以及收集整

3、理、鉴定统计、技术保护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这对正确界定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内涵与外延,确定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科学地构建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学科理论与实践体系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同时,该书对我国民族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献资料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献卷帙浩繁,种类众多,从内容看,涉及政治、哲学、法律、历史、宗教、军事、文学、美术、语言、地理、经济、天文历算、医药、生物、冶金等多方面。从文献形

4、式看,有结绳记事、说唱口碑、碑铭、石刻、贝叶经文、竹木简册、丝帛素书到线装典籍;从文献文字看,有蒙、藏、维、满等近20种文字文献;从文献版本看,有刻本、印本、抄本、写本等;从文献品类看,有史集、文集、诗集、经集、文献、档案、小说、丛刊、戏曲、格言、谚语、目录、拓片、岩画、壁画等。 经过近百年来全国研究机构的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的辛勤工作,目前,搜集、整理和出版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献,特别是古籍文献。目前,我国已抢救、整理出少数民族古籍12万种,出版了近6000种(册、件、部)。同时,近年来大量新的民族文献不断出现。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运用系统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把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分成十大类,即

5、:民族宗教与哲学文献、民族学及相关文献、民族政治与法律文献、民族经济文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文献、民族语言文字文献、民族文学文献、民族艺术文献、民族历史地理文献和民族科技文献。再把这十大类文献按纵向发展的历史分成不同的层次结构,整理出各个层次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并把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纵向发展的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察,从整体与部分(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揭示了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特征和运动规律,为正确把握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历史发展进程,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更重要的是,它为广大从事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献学的研究者查阅民族文献提供了便利,具有重要的工具书意义。转贴于 从

6、文献学的角度看,该书有其鲜明的学术特点和运用价值: 一,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文献学的基本理论,结合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工作实际,对少数民族文献的概念作了全新的认识和阐释。 二,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的体系结构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其体系结构包括:理论民族文献学、应用民族文献学、专门民族文献学和交叉民族文献学。理论民族文献学是指人们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这一特定研究对象的抽象分析和理性说明,它内容包括研究中从较高层次和整体上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进行抽象分析,总结的是一般发展规律。内容包括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本质、构成要素、类型、特征、价值、功能,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历史演变过程、现状和发展

7、趋势,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工作原理,比较民族文献学等。应用民族文献学是以理论民族文献学的原理为指导,具体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生产制作过程以及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手段与技术等学科。专门民族文献学是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献进行专门研究的学科,具体学科包括民族古籍学、民族期刊学等;具体地域包括西藏民族文献学、内蒙古民族文献学等;具体民族包括蒙古学文献学、藏学文献学等。交叉民族文献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理论与其他领域和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如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管理学、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教育学等。 三,运用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分析方法总结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所特有的工作规律和特点

8、。从文献的内容、表述、运动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特点,即内容的广泛性、载体的多样性、表述语言文字的多种性、运动状态的散布性、传递的局限性及老化慢、生命力强等。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历史和现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概括了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特点,即地域的边远性、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传递形式的特殊性、文献布局的分散性、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国际影响的广泛性、宗教影响的长期性、事业发展的落后性等。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及其工作特点的研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进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集整理与资源开发

9、利用工作。 四,坚持从直观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认识途径,在经过调查掌握了大量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现有少数民族文献管理机构收集整理少数民族文献的有益经验,借鉴文献学的有关方法、手段、原则和措施,并根据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实际状况,探索出一套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和统计少数民族文献的科学方法。这一管理方法既保持了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内部有机联系,又可对我国少数民族文献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从而为实现管理我国少数民族文献手段和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五,从我国少数民族文献的特色和优势上寻找突破口,重点探讨了少数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问题,从编制目录、译注出版、馆内查询、文

10、献研究、举办展览、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全面开发利用我国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可行性办法与措施:加强宣传报道,吸引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文献的重视,改进服务方式,实现读者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在现有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补充、收集工作,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献收藏体系;合理布局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实现馆际协作与共享;分析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现有目录体系,提出改进、调整方案,最终实现少数民族文献检索现代化和信息一体化管理;开展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体系,促进少数民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一支素质高、知识丰富、具有敬业吃苦精神的少数民族文献资源开发队伍。 六,在总结少数民族文献开发利用现状和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构想出未来少数民族文献开发利用的基本轮廓和特征少数民族文献服务功能综合化;少数民族文献结构网络化;少数民族文献交流国际化;少数民族文献检索手段现代化;少数民族文献队伍专家化。 总之,该专著在少数民族文献学的理论研究领域独树一帜,为少数民族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在弘扬和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献学、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包和平等.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转贴于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