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02624533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二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世界 60 亿人口日”1999 年 10 月 12 日,世界人口日7 月 11 日;2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是由诞生率 和死亡率 共同打算的;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不断增长的; (但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3世界人口增长在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自然人口增长增长缘由今后变化趋势典型人口水平特点国家政策发达较低缓慢社会保证制度健比较稳固,一些国俄罗斯、勉励生育,国家全、生育观念的转家的人口数量仍德国、日引进移民变等会逐步削减本政治上的独立, 民方案生育进展中国家较高很快族经济的进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 步,人口死

2、亡率下人口增长开头趋于缓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降等4人口增长模式是由 诞生率 、死亡率 和自然增长率 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据此,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 高高低 、传统型(高低高) 和现代型(低低低) 三种类型;5目前,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大多数进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为传统型 ;总体来看,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 向现代型 的过渡阶段;620 世纪 70 岁月以来,我国大力开展方案生育 工作,目前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 传统型 向现代型 的转变;7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1)劳动力不足,(2)养老负担加重;8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取决于自然

3、增长率 的高低,而且取决于 人口基数 的大小;其次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 和人口迁移 (又被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2人口迁移的定义: ;依据是否跨过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 国内人口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时间特点19 世纪以前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二战以后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削减, 短期流淌人口削减4我国的人口迁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时间缘由特点流向地区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气古代的束缚;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难等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到20 世纪 80 岁月中期国家实行方案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治理制度有方案、有组织的迁移由

4、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新中国成立以来20 世纪 80 岁月中期以来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内地沿海;山区平原;农村城市;贫困发达5.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 _和社会经济环境 的变化; 二是个人对 生活或职业需求 的变化;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包括 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经济因素、交通通信、家庭婚姻、文化训练等;政治因素包括 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常见案例:6.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进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7. 人口迁移:( 1)对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和人地冲突,加强对外

5、联系,带来资金技术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2)对迁入地:人才的流入,供应了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进展;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8. “民工潮”问题的缘由: ( 1)农村显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 2)城乡的经济差距,( 3)国家政策勉励农夫工进城务工;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以, 人口数量 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戒备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 ,利用 等条件,在保证符合 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 的人口数量;3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世界: 100 亿,中国 16 亿

6、)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资源(正比)、科技进展水平(正比)以及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响最大; 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4人口的合理容量是依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证 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 防碍将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相宜 的人口数量; ( 世界 60 亿,中国8-9 亿)5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提倡各国政府,特殊是进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掌握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 仍要建立 公正的秩序 ,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公平权益;6. 就各国、 各地区来说, 不论是发达国家,仍是

7、进展中国家,都应敬重 人地和谐进展的客观 规律 ,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连续进展战略 ,既保持好 生态平稳 ,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状的主要类型及其举例:(1)团块状:主要分布在开阔的平原地区,如成都, 合肥,华盛顿等; (2 )条带状:主要沿着河流的河谷地带或者交通线而建,如兰州,西宁, 宜昌,洛阳等; ( 3)组团状:受地势河流的影响较大,成片分布,如重庆;2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有的城市,随着住宅区的分化仍显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 低级住宅区 ;(2)商业区多位于 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

8、侧和街角路口 ,主要为 点状 或 条状 分布;有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仍会形成 中心商务区 (简称 CBD,它既是 商业活动 的中心又是服务 中心;(3)工业区是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集聚 而形成的;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大路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带;3在城市中, 不同功能区的 和 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 城市地域结构 ;4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同的;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同心圆模式、扇型模式、多核心模式;5 经济因素 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 主要取决于 各种活动情愿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

9、捷程度 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个方面;6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随着城市的进展而逐步形成和变化的;在早期,城市功能空间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 等优势吸引工业的团圆;达到肯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 降低成本、爱护环境,导致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其次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 城市的大小等级,是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的,一般可分为 、 、 、 等;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畴包括城市本身 、城市邻近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 地区,但这个范畴通常是 不固定 的,也 没有明确的界线;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不同等级的城市,供应的服务种类 和服务范畴 都是不同的;小城市

10、供应的服务种类少、 级别高,服务范畴比较小;大城市供应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畴相对较大;4城市能够进展到肯定的规模或达到肯定的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亲密相关;(上海,其它例子)5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6在同一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服务范畴;所以,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畴是层层嵌套 的;7中心地理论第三节城市化1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 和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 的过程;2从人口迁移来看, 推动城市化进展的动力有推力 和

11、拉力 ;推力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 的因素;拉力指吸引人群来到 的因素;3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化水平 来表示, 它表达了 社会经济进展水平;4城市化的标志: ( 1)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2)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最主要),(3 )城市用地规模增加;5世界城市化进程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大都进入了 后期成熟 阶段;进展中国家就大部分城市化水平低,处于 初期 阶段和 中期加速 阶段;6世界城市化三个阶段的特点:城市化阶段水平进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30% 以下慢缓慢处于城市化低水平常期,问题少中期阶段30%-70%快速快劳

12、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急、环境恶化(郊区城市化)后期阶段 70% 以上缓慢, 甚至停滞连续增大中心城区衰落、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现象)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有利的方面: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平整土地, 修建水利设施, 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进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2 )不利的方面: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显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8 实现建设和进展生态城市的目标:一方面进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削减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

13、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和谐,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挑选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包括热量、降水、光照)、地势、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和市场(打算了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种类)、劳动力、交通运输、机械、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挑选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 比较稳固,而 社会经济因素 变化较快;4农业地域(定义,见课本P47);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 的结果;5形成多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缘由:(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 2)自然条件, ( 3)社会经济条件6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 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主要分布于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 新西兰 等地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也属于混合农业;世界上最典型的混合农业是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 -达令盆地 的小麦 -牧羊 带,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小麦 供应国, 是世界 畜产品 的主要产地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羊毛 生产国和出口国;7墨累 - 达令盆地进展小麦牧羊带的区位条件:气候温顺,降水量较多(适合进展牧羊和小麦种植业) ;地势平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