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上传人:欣*** 文档编号:202509885 上传时间:2021-10-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复习是指再一次学习,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七年级上册地理资料,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地理资料1 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球体.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是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赤道纬度为0,是纬度起始线.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纬线的线叫经

2、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本初子午线经度为0,是经度起始线.向东和向西各分_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7.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_W._0E组成的经线圈. 8.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9.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上产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季节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_.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多少,把地球表面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共五个温度带. _.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要学会测量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 _.辨认方向,

3、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_.地图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目的,正确选择地图.公园游玩要用导游图,外出旅行参考交通图. _.地面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海拔,把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_.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_.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态;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七年级上册地理资料2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

4、自然的朋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综合的分析问题.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 圆弧 (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 地球仪是

5、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 来表示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

6、.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

7、叫经度和纬度.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 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 S 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S.北N来区分)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_0.以东的_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_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值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值_0度. 5.国际上习惯把_W和_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

8、.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_,再四

9、舍五入.(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_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太阳照射地球;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

10、夜,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昼夜长短;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_.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

11、.北寒带.南寒带.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_.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_.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

12、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_日前后).夏至(6月_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_月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七年级上册地理资料3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

13、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

14、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 _.填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的名称.大洲间的界线.P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