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 2但愿人长久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金**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21.50KB
约11页
文档ID:202368756
四年级语文上册 2但愿人长久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1/11

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感教育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爱他人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部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难点1.反复吟诵,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热爱之情2.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苏轼创作词作时情感的起伏变化,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及这种通情达理、热爱生活的博大情怀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但愿人长久   ①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古时候;地点:密州;人物:苏轼;身份:文学家、密州地方官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sh)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①短短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段导读:介绍了苏轼在外地做官,与家人分离的情况   ②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人们常常会一家团圆,品尝瓜果月饼,观赏明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②中秋节是每年的哪一天?这一天民间有哪些风俗呢?]这天夜晚,皓(ho)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句导读:这句话写苏轼当时的心情中秋佳节,别人都在欢庆团圆,这更勾起了苏轼对分别已久的弟弟的思念之情。

]段导读:讲中秋之夜,苏轼触景生情,引发了他对胞弟的无限思念   ③“手足”的意思是手和脚,在文中指兄弟从“一起……一起……”“整天形影不离”等语句可以看出苏轼兄弟手足情深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③“手足”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指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苏轼兄弟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❶,   ❶各奔东西:各走各的路,指分别 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句导读:“七个年头”说明分别已久,与上一句的“手足情深”相联系,不难理解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深]段导读:叙述了苏轼兄弟小时候亲密,而长大后却很难相见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原因,即思念分别七年之久的弟弟苏辙   ❷埋(mn)怨:因事情不称心而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   ④由思念弟弟转为埋怨月亮苏轼认为,月亮不应该在人们分离时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可它偏偏在自己和弟弟不能相聚的中秋之夜异常明亮苏轼把所有的不快都归咎于圆月,因为窗外的圆月加剧了苏轼内心的思念之情[句导读:“月亮渐渐西沉”说明时间过去了很久,夜已经深了。

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苏轼因为心绪不宁难以入眠的感情]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❷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④此时苏轼的心情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段导读:描写苏轼把对胞弟满腔的思念之情转化成对中秋圆月的埋怨,表现了苏轼思念亲人的伤感之情   ⑤难句解析:苏轼没有继续埋怨下去,而是很快从悲伤的感情中解脱出来,认识到人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本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祝愿,体现了他积极、开朗、豁达的性格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⑤苏轼此时还在埋怨吗?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⑥难句解析:“宽慰”是相对于烦恼愁闷而言的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但他选择的是直面一切而不是回避在他看来,人的一生中经历的喜怒哀乐是人生的必然组成部分,所以他能够以非常坦然、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自然与人生的缺憾因此他感到“宽慰”了许多段导读:描写了苏轼从常理的角度思考,发现其实并非月亮无情无理,反而是自己过于苛求而近乎无理了。

最后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祝愿,体现了苏轼的可贵之处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刻画了苏轼对月浮想沉思时心中丰富、复杂的情感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⑥苏轼“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说明了什么?]便低声吟诵起来:…………   ⑦重点句解析:既然分别在所难免,那就希望亲人能长久健在,即使彼此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共同欣赏这一轮明月,通过明月来传递思念之情苏轼从思念亲人的伤感情绪中解脱出来,不仅宽慰自己,而且向普天下的人发出祝福,反映出他豁达大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n)娟(juān)![⑦这流传千古的名句有着什么样的含义?]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苏轼低声吟诵新作《水调歌头》,向天下人发出真诚美好的祝愿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结合课文体会词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3.初步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幻灯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文字配图片一 导入新课1.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同学们能说说过中秋节时,民间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赏月、祭月等。

)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总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漂泊他乡,无法与亲人团聚,看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心里又会泛起怎样的波澜呢?(学生自由发言)导入: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无法割舍的情感,不仅我们如此,古人何尝不是啊!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他的弟弟叫苏辙,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兄弟俩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形影不离,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为了梦想,各奔东西,极少见面一晃七年又过去了,适逢中秋夜,皓月当空,人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欢度佳节,欢庆团圆,只有苏轼因思念远在他乡的弟弟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完成了!  2.简单介绍苏轼生平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3.幻灯片出示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老师配乐吟诵这是一曲广为传诵的千古绝唱,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同学们也许听过,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文章——《但愿人长久》板书课文题目,齐读二 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1)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自读效果1)用卡片出示课后生字,检查学生能否读准字音官 尝 赏 绪 睁 悲 隐 缺 虽 宽(可打乱顺序)(2)区分下列加点字的音前鼻音:各奔东西 偏偏 隐现 阴晴圆缺 吟诵 婵娟后鼻音:躺在 朝廷 阴晴圆缺翘舌音:玩耍 苏轼 苏辙 婵娟(3)读准下列多音字各奔东西 似乎“奔”有“bēn”和“bn”两种读音,“似”有“s”和“sh”两种读音,要求学生借助词典掌握多音字的不同发音和不同意义3.老师指导词句可采取老师范读、男女生分开读、小组分开读的形式)(1)朗读下列词语品尝 玩耍 埋怨 悲欢离合 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观赏 但愿 宽慰 阴晴圆缺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2)检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①指名回答词语的意思②指名用上述词语造句3)指导学生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①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②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三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细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朝廷”“密州”的写法,勿写作“朝庭”“密洲”2.细读第二自然段幻灯片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请学生用语言勾勒情景图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赏明月的图景,并用语言描述苏轼为何“心绪不宁”。

因为思念远在他乡的弟弟苏轼与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但天各一方,时值中秋,思念之情愈加强烈3.细读第三自然段1)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画出有关句子2)“形影不离”的近义词有哪些?(朝夕相处、如影随形)(3)如果你的父母长时间不在你身边,你会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4)对比朗读领悟  1.在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找一找从哪些词语中最能感受到兄弟俩的形影不离,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来读通过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词人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最后全班齐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此刻他们将自己的理解感受通过朗读尽情地抒发出来,同时通过朗读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2.在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个填空:在这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中秋之夜,苏轼在深深地思念着弟弟,他               请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发挥想象力,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个练习,学生们反复地朗读课文,然后又把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这堂课中,学生围绕一个填空,自主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借助各种方法理解了词的意思后,教师又给予归纳总结,为学生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静心阅读的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材是载体,作为教师,就要挖掘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1.读拼音,写词语bēihuānlh悲欢离合 chnjuān婵娟 hoyudāngkōng皓月当空 wnlǐwyn万里无云wnshuǎ玩耍 shǒuzqngshēn手足情深 xngyǐngbl形影不离 mnyun埋怨2.辨字、注音,并组词 3.造句万里无云—— 形影不离—— 十全十美——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体会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幻灯片、录音机一 细读课文第二部分1.自由朗读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轼为什么会埋怨月亮呢?花好月圆,人不圆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3.作者是怎样埋怨明月的?(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式?(反问句)朗读时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理解“无情”“偏偏”的含义4.面对此情此景,你能想到哪些表达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的古诗呢?学生自由作答,老师加以补充,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5.这时你想对无比惆怅、无比愁闷的苏轼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6.省略号说明什么?他还会对月亮说些什么呢?诗人有太多的思念和太多的惆怅了,无法一一用语言传达,此时无声胜有声7.过渡:他后来一直在埋怨明月吗?带着疑问,我们继续往下读二 细读课文第三部分1.自由朗读,思考苏轼的情绪在此刻还一如从前般的惆怅、愁闷吗?苏轼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2.他的心里为什么宽慰了许多?人世间的事情同月亮有什么相似之处?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都是世间之常理只要亲情常驻,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共享一轮明月善解人意的明月一定会替自己遥寄一份祝福、一份思念想到这儿,苏轼的心里得到了宽慰,他的宽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