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流去》后感最近花了三周的时间将鲍鹏山先生的 《风流去》 读完了, 此书叙述了从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开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为止的近一千年间的中国文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和与此交错的中国历史!《风流去》既是一本文人史也是一部血淋淋的中国古代史,压抑、痛楚、无奈始终相伴着我读完本书;从老子的“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开头,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内涵就开头产生了,不论是修身齐家仍是治国平天下,都有了自己所特有的学派!春秋战国始出诸子百家,从而显现了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同尝试,那时的社会仍是有“礼” 存在, 这些文化精英做为君主的座上宾, 甚至是帝师的角色参与到国家治理中, 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都是公平的,合就来不合就去;后来历史前进到秦灭六国,秦相李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出卖自己的道德,杀害同窗韩非、焚书坑儒,妄自以为这样可以得来天下太平,可事与愿违!他最终被一个比自己更没底线更加残酷的赵高害死!从而拉开了中国长达两年多年的杀伐!血流成河!汉代秦而立,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这些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历史车轮行进到了汉景帝时期,这一时期我认为最可悲最可怜的文人莫属晁错了;他是景帝的老师,在景帝即位后,秘折上书景帝削藩,结果景帝在朝堂上公开晁错上书削藩之密折,导致藩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叛乱, 而景帝此时听从了袁盎建议, 捕杀晁错, 腰斩于市, 并诛晁错全族! 惨! 怎一个“狠”字了得!从今可见某些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人性!晁错与景帝的关系非同一般, 晁错上书之前景帝不行能不知道, 削藩伊始, 必至诸王叛乱! 晚叛不如早叛! 景帝是在利用晁错逼反诸王,然后诛晁错,让诸王反叛的借口消逝,然后拉拢其中徘徊不定的藩王,使他们站在自己一边来毁灭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集团,最终他的目的达成了!吴国灭了,在推恩令的作用下其他诸侯国问题也解决了,中心集权的使命完成了!从今中国历史在集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人的位置也进一步降低了! 从公平的帝师到随便丢弃的弃子! 当然历史不行挡,集权是在当下那个时代历史必定的挑选,可集权的方式可以挑选不那么没人性的吗!诛晁错可以,但能不能不要诛灭全族呢!?历史又前进到了东汉,由于东汉顺帝时期重用外戚梁商,导致梁商死后大权传至其不肖子梁冀手中,梁冀为人跋扈恶毒,眼中只有享乐,谁挡他的去路就是死路一条,而且无比残酷,他为了把持朝政先后废立了多位皇帝;因质帝当面称他为“跋扈将军”而毒杀质帝!此时当朝高官李固看不惯梁冀为非作歹,同他做了殊死斗争,最终不敌被杀!李固被杀之前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就让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回家去了,李固之女李文姬知道自己兄弟回家, 家族必将遭灭顶之灾,于是让三弟李燮,隐姓埋名逃出家门,后对外宣称李燮回京找父亲去了!最终李固被害,其二子也被杀害,仅三子在李文姬的谋划下才得以活命,也为李家留下了仅有的始终香火!好一个奇女子啊!待十几年后汉桓帝联合五位宦官诛杀梁冀后,姐弟才得以相见,姐弟相见抱头痛哭!这眼泪是感动是心酸仍是无奈!?自始拉开了东汉末年宦官与文人集团斗争的序幕!文人集团为了捍卫自己的道德,采纳破坏道德的方式,对宦官集团绽开杀戮;宦官集团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也对文人集团采纳更疯狂的杀戮,杀来杀去直到,汉少帝时期大将军何进被杀,袁绍领兵杀入宫中, 屠尽全部宦官, 导致少帝被宦官挟持出宫, 后被董卓劫持后废黜, 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至此整个东汉王朝算是完蛋了!建安年间的曹操背负了历史太多的骂名,但我认为曹操算那个时代唯独的英雄,他以一己之力对抗董卓,迎献帝,讨伐各路诸侯,至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到来使原本风声鹤唳的文化圈,注入了一股清流,文人又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压抑了多年的文人最终可以为国家、 人民做些奉献了! 至此压抑至极点的文化圈又复原了生气! 从曹操的 《短歌行》 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可以看出此时文人担忧的是有限的生命无法完成肩上无限责任的冲突心理!惋惜,曹操生命真如朝露一样转瞬即逝,只活了 65 岁,那一年是公元 220 年,自他逝去后,曹魏经受 46 年至公元 266 年, 司马氏篡魏立晋,晋后又灭蜀、吴,从今天下一统!晋以后的文人,慢慢的变成了权益的奴隶,朝堂上的权益倾轧,相互杀伐,让文人四周的空气越来越凝固,立刻就要窒息了!此时有些文人看透了权益,挑选全身归隐山林,如晋末的陶渊明,从今开创了新的田园风潮,将中华文化推向了另一个小高峰!可是更加血腥的杀伐和民族浩劫却静静的拉开了帷幕!文人的世界观由老庄的从自然中来,到陶渊明的到自然中去,完成了一个轮回,至此本书也终止了!纵观此段历史,从汉初开头的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使整个文人集团变成了不会摸索只会坚持自己“道德”的偏执狂,认为自己所坚持的“道德”才是世间唯独的真理,抱着非我道德之类,其心必异的想法,欲将全部的不“道德”诛之而后快!他们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青史留名不惜搭上整个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最终导致了国家的崩溃,生民的灾难! 古代文人的个人史,也是整部中国历史的血泪史,这一个个文人像风一样从我们的身边飞逝,我们置身于风中,感受着他们的期望与无奈,至此最终明白为什么鲍鹏山先生将此书起名《风流去》!假设百家依旧争鸣,儒学并不强大,社会开明可以答应不同的文化诉求,那么文人依旧是文人并不会有太多的道德羁绊,不同的思想学术都被兼容并包,或许历史就不 会那么的残酷了!篇二:读书心得《风流去》读书心得老子思想启示点滴一.懂得本源,依旧面对文明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我们可见老子对历史的悲观,对人类文化史的基本评判,在他看来,人类道德是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人类的历史是一个衰退的过程,而不是进展的过程,而人类在历史长河的文化制造,只不过是对堕落人性的被动适应,甚至是对其的取媚;所以,他认为人类历史应当反过来,逆向行走——去追溯本源的“道” ;二.我这样懂得不敢为天下先”英勇与不英勇,相互依存,恰是由于某一方面英勇,才在另一方面不英勇;没有道德感的人是没有道德痛楚的;没有良好文化熏陶的人往往也就没有文化负担;这痛楚,这负担是人生的枷锁;但如没有了这种枷锁,那不就成了孟子所说的“放假邪侈,无不为己”的恶棍了吗?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得志者有时小人,成功者有时庸人这种反常的现象;我们虽然如此下贱,如此卑鄙地活着,到底从老子那里可以获得怎样的人生指引呢?要真正读懂老子的哲学,第一由于汉语缺乏必要的时态,限制和虚拟语气,有些句子我们可以懂得为作者的理论主见,也可以懂得有的可以看做是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如前文“勇于敢就杀,勇于不敢就活”其次,读老子的著作,重要的不是看他提倡什么,而是看他向我们描述了什么看他向我们描述 的生存状态有多可怕;从生命的角度想,我们都是有思想的芦苇;老子要求人们守住脆弱,而不要追求极盛, 月圆而亏,日中而倾,物方生方死,所以守住弱,便是守住了进展的生气,而走向鼎盛,就是走向衰败的转折,所以一旦强大,万不行轻傲,更要谦恭自守,甚至自损,以保持连续的生气;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不断地提示或警告我们生命及生活的意义,是以尊敬自守、不张狂,不刻意示强为原就的;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员,善待他人,珍视万物,在生命的河流中,不断蓄积自己, ,以拥有不断前行,连续成长的内力;篇三:读书笔记获奖新浦区老师读书心得单 位: 连云港市大庆路学校 姓名: 刘倩 日 期: 2021-8-29索 引:窦桂梅主编:《优秀学校语文老师肯定要知道的 7 件事》,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1年 1 月第 l 版;观点摘要: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换言之, 要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 肯定要知道哪几件事?笔尖流泻出这样的文字,心中却突然一惊;谈论优秀者,自身是否应当领先拥有优秀的状态?翻看我的履历,头衔不少,特级老师、全国模范老师云云,但这些在笔者心里是并不足以作为优秀证明的;正是基于以上的摸索,本着自己对“优秀”的懂得,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受,加上对时下训练热点话题的思索, 结成这本 《优秀学校语文老师肯定要知道的 7 件事》,行文的时候, 没有以太多的、现成的优秀老师作案例、当“体会” ,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的体验,就甘一话题发表一些看法, 以引起一点反思;努力学着思索者的样子,深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在这个孤寂的领域里,查找感人的言词”;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业精于勤 张扬个性 永葆激情 读书养气 合作共进内省致远 海纳百川 公共情怀 笔耕不辍 关注细节 善待教材 敬重写字 黄金分割理性视点 把握自己《优秀学校语文老师肯定要知道的 7 件事》读书心得一提起名师,人们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 ..在读了窦桂梅的著作 《优秀学校语文老师肯定要知道的 7 件事》后,我内心地震动了——在成为优秀老师的路上,窦老师除了自身的天资聪慧外,也曾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与努力!她的成长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期望知道的事情;窦老师无疑是优秀的,她认为优秀的语文老师,肯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究; 读了窦桂梅的 《优秀学校语文老师肯定要知道的 7 件事》,我觉得的确是一味滋补的心灵鸡汤,最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训练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喜爱” ,是的,由于“喜爱”而愿意舍弃很多,由于“喜爱” 而愿意为他付出;看完本书,我应当更深化地摸索怎样做一名语文老师了;本书从母语、同学、读书、教材、讨论课、素养、修炼七方面加以统领;第 1 件事:熟悉语文的本质我们应当“放开怀抱,品尝母语的味道,体会母语的性情——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动于 母语,感恩于母语; ”对母语,我们要有敬畏与传承的意识,语言的基本构成是字词,母语教学中的取和舍;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我们遗忘了为什么动身; ”窦桂梅老师在文中对汉语,咱们的母语心怀敬畏;语文老师要让自己的言行布满“语文味” ,既要有散文的辞彩,又要有诗人的哲思;语文老师要在自己心灵最松软之处,牵起一根琴弦,以母语温润澄净的音符时时撩拨,使自身之于母语,如同渊鱼之于池水,水乳交融而又冷暖自知,并由此引发同学的审美共鸣;在多媒体泛滥的今日,提出了“画面怎能代替黑板,点击怎能代替书写?” 这些都是我们语文老师需要反思的问题,我也要和窦老师一同呼吁:对母语要保护她自身的本色,同时要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在任何时候,这都应是我们最基本的语言操守;其次件事:同学,教学的全部意义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扫兴;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仍说: “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 ”这真是够讽刺的; 仍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 动不动就拍手欢呼: “你真棒!” 之类的“闹”课;我们做老师的肯定要留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料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当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我是教语文的?”仍是“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窦老师对小红花的使用现状进行了剖析,要明白任何时候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需的生活这一点是窦老师始终以来的提倡,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 就尘俗生其间; 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