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

上传人:兰*** 文档编号:202273749 上传时间:2021-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党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感悟共5篇党员心得体会 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以地委“6635”战略部署为契机,实施“党建乡村振兴”工程,推行“党建旅游”“党建产业”“党建乡风”等模式,助推乡村振兴。“党建红色旅游”,增添振兴“新活力”。紧抓阿勒泰地区全域旅游、冰雪大区、千里画廊的契机,坚持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工作思路,做优做强特色旅游产业,统筹边合区、口岸委、文旅局等,分行业组建“红城风味”“红城宜家”“红城车行”“红城商铺”等涉旅行业协会,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组建等方式,在协会全覆盖建立党支部。坚持”一乡一特色”,依托地企军警民党建联盟,将吉木乃戍边红色教育基地,把会晤站、老国

2、门、口岸、龙珠山等特色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百年商铺、戍边红城”“党建旅游精品线路一日游”“同巡边境线”“红色党日”等党建旅游品牌,不断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有效推进党建旅游相融合。“党建特色产业”,激发振兴“内动力”。聚焦阿勒泰地区“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地区“金山雪都”重点人才工程,通过支部引领,大力发展“万驼园”、“幸福美食园”、馕产业等,构建“党建产业村集体农牧民”党群致富联合体。建立“党支部乡土人才产业发展若干群众”的联动引领模式,注重从各类能人中择优选拔技术人才、“土专家”,指导群众发展猫窝客栈、马产业、采摘园、农区畜牧业等见效较快的产业项目,吸纳群众就业

3、,帮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好格局。“党建乡风文明”,凝聚振兴“正能量”。该县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探索推行“爱心超市”“道德银行”等模式,对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情况、公德道德表现等分类积分、奖优激励,不断促使群众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各村级党组织充分用好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结合村规民约,坚决破除封建迷信、高价彩礼、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俗,围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并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对优秀典型事迹进行集中展示宣传,营造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睦邻友好的良好氛围,擦亮乡风文明“底色”,谱

4、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论文党建引领唱好乡村振兴“协奏曲”为落实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我们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突出抓基层党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村社合一”实体化运行,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唱好乡村振兴“协奏曲”。抓队伍、筑堡垒,拨响乡村振兴“起音符”。坚持尽锐出战,建强驻村干部队伍。紧扣“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保持县镇村三级指挥体系不变,按照“党群部门包软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涉农部门包弱村”的模式,选派驻村干部对村(社区)进行全覆盖帮扶

5、。坚持建章立制,推动责任精准压实。探索建立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向群众述职考评机制,压紧压实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工作责任,推动驻村工作高效开展。建立农村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党支部书记、村(居)主任、副支书、副主任、文书、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组长的“两级七岗”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岗位工作任务,推进村级事务高效落实,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切实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学党史、提乡风,奏响乡村振兴“二重唱”。将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与“一补三强”党建引领思想扶贫相结合,通过召开院坝会、火塘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

6、感党恩、跟党走,营造良好家风、寨风、民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将驻村干部入户开展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群众性主题活动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挥驻村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自主办的工作效应,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鱼水之情。同时,通过村“两委”主导,发挥村级组管委、寨管委等组织自治作用,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设立“红黑榜”定期开展村级正反面典型事例公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歼灭战”。强示范、促发展,唱响乡村振兴“最强音”。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为导向,加强部门工作联动,用好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合作社实体化运行、经营

7、化管理、高效化发展。制定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与镇(街道)签订“村社合一”实体化运行目标责任书,推动“村社合一”实体化运营。以“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创建为抓手,以村、组、寨为单元,打造“村社合一”示范村、农业产业示范村(寨、组)、精神文明示范村(寨、组)、民族团结示范村(寨、组),创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论文“党建+”模式 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突出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党建产业”“党建人才”“党建美丽乡村”等“党建”发展模式,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功能,

8、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党建产业,打造致富增收“新引擎”。结合村发展实际,聚焦特色优势产业,按照“稳粮、优畜、强果、兴中草药”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在库尔米希村、喀拉奥依村、萨尔乌楞村等村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现代牧业园区、饲草料储备库等本地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采取组织群众观摩、算清收益明细账、党员带头流转土地种植中草药等方式,引领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引进中药材生产流通企业“三九药业”与中药材生产企业惠城中草药种植公司强强联合,形成制种、育苗、生产、加工一链条,黄芪、甘草等中药材达到累计种植1.5万亩,产值突破9600万元,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新动力。党建人才,推动牧园发展“新动

9、能”。依托现代牧业园区,联合乡党委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坚持党员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的原则,成立园区党支部,吸收发展党员9名。坚持支部管好人才、人才管好生产理念,强化园区人才的教育引导,根据地区“金山脊梁”“金山智者”“雪都雄鹰”“雪都精英”“雪都雏鹰”五大人才工程,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6类人才,按照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原则,分批到活畜交易市场、养殖园区、饲草料储备库等生产基地,开展政策讲解、技术指导等服务活动,促使农牧业发展双融合双振兴,切实让园区支部强起来、园区产业旺起来、周边村民富起来。党建宜居,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党建

10、”为引领,在生态环境、旅游发展、乡风文明等方面,依靠党组织龙头带动、党员示范、群众积极参与,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行党员、群众人居环境整治积分管理办法,依托爱心积分超市,获得积分的村民可在积分超市免费兑换生产生活用品,提高群众积极性,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坚持支部引领推动牧业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农业村发展观光农业,实行“一村一品”,打造“远山牧家”等旅游业品牌,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完善村民文明公约,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开展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乡风文明装扮美丽乡村,实现生态振兴。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论文党建引领蹚出乡村振兴“幸福路”驱车从吉林延吉开往长白山的路上,一

11、定会路过这样一个饱含神韵、缔造传奇的小村落,一幅幅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在道路旁徐徐铺开。近年来,吉林省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牢记_在村内视察时“一定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探索中杨帆,在创新中奋进,竭尽全力推进村域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谱写着一篇篇真情为民的华美乐章,先后被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聚焦有效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光东村积极探索新途径和新举措,扎实推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先后培养3名35岁左右返乡创

12、业人员、本村村民、大学生“村务岗”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探索推行精准服务“一线工作法”,采取无职党员每周入网收集民意,实现“农事交办”;农村干部每日轮流坐班值班,实现“农事村办”;包村干部每周三驻村办公,实现“农事代办”;站办所定期入村入户高效服务,实现“农事跟办”;涉农部门巡回精准服务,实现“农事约办”的“农事五办”模式,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持续巩固深化“不忘,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全村党员每月进行集中学习,通过书记讲党课、专人领学、重温红色经典等方式,让党性教育成为常态化。创新实行党员管理“十二

13、分制”,根据每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守规矩底线等情况进行赋分,通过全村公示和年末奖惩,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升。绘制美丽乡村路线,改善民生促进就业 按照“党委统领、政府带动、整合资源、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的工作思路,光东村党支部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为牵引,助推村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先后实施水稻加工、养羊、精准增收、民宿改造、共享稻田等项目,人均分红6500元。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兜底保障等政策,符合条件的110人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中纳入“一张网”兜底75人,参加城乡养老保险35人。安排22名村民担任护林员、河道保洁员、农村保洁员等岗位。投入5万元,推行

14、“爱心超市”激励机制,通过以工作换积分,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率先开展“厕所革命”试点工作,对全村234户农户完成室内卫生间改造,所有家庭全都用上水冲卫生间,并安装了热水器。投入1600余万元,铺设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配备17名保洁员,定期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村民满意度、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集体经济作为农村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既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政治问题。在市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引领下,光东村成立“中心村”党委,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带动周边3个村着力发

15、展共享稻田、民俗旅游等优势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入2500万元,实施朝鲜族水上人家项目,建设8栋高端木屋,1栋游客服务中心;投入1000万元,实施特色民宿项目,发展60个不同主题风格的朝鲜族民宿,同时容纳300人住宿就餐,目前,已有多家旅行社把光东村纳入到行程中,通过项目带动,可承载旅游转型升级后的高层次市场需求,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100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为目标,光东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构建共

16、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按照“无缝隙、全覆盖”原则划分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使得组织体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管理方式张弛有度、活力彰显,网格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定三诺两评”等工作运行制度,确保村级组织各项事业在阳光下运行,将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落到实处,消除基层群众与“村两委”的隔阂,密切了村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治理新风尚。党员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论文“党建红”引领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强调各级组织部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党员干部要总结运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经验,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一以贯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