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姜夔词n一、姜夔身世n二、姜夔词内容n三、姜夔词的艺术特色n四、姜夔词的影响姜夔(11551221)n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念泼)阳人n屡试不第,终身布衣n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名n他精通音律,常自度曲n以清冷高健的词笔开创了格律词派姜夔(11551221)n姜夔的社会身份也是浪迹江湖、寄食诸侯的游士青年时代,曾北游淮楚,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n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n当世名流如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朱熹和萧德藻等人都极为推重,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漫谈姜夔身世n1 姜夔热n2清客n3情感n4朋友n5音乐和书法n6随想1姜夔热n最近几年,海内外悄悄地兴起了一股研究姜夔的热潮n合肥的一群离退休老人,硬是把姜夔的研究弄得有声有色,又是出书,又是举办研讨会,还成立了自己的民间群众组织姜夔研究干事会n姜夔当然有姜夔的特色,姜夔也有姜夔的fans、拥趸dn n姜夔,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大家、音乐家,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公正n作为南宋婉约词的一员,姜夔的“清空”词风影响了南宋晚期和清代浙派词人,n他还得到诸如“如盛唐之有李杜”(清陈锐褒碧斋词话)、“词中之圣”(七家词选)这样的美誉。
2清客n姜夔在自叙中写道:“嗟呼!四海之内,知己者不为少矣,而未有能振之于窭困无聊之地者n姜夔未及成年时便丧父,一直跟着姐姐生活失去了身为小官的父亲的遮护,他似乎一下子跌入了生活的低层然而,他又不擅钻营,只愿靠自己的才学来当个清客、做个幕僚以期糊口他一生四海奔走,却没有一个功名n他是有机会摆脱寄人篱下的尴尬身份的,但他放弃了n他曾依傍的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曾想出钱为他买个顶戴,为他所拒绝n他当然不是清高到无意于名利,他43岁时就向朝廷上大乐议、琴瑟古今谈n45岁时又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得到进士考试的机会后又名落孙山,可见,他是渴望戴上乌纱帽的2清客n一介布衣之悲情,莫过于“文章信美知何用,慢赢得天涯羁旅”n终其一生,姜夔在60来年的人生旅途中,始终沉沦下僚,湖海漂零,“酒祓f古代除凶去垢的仪式清愁,花销英气”,抑郁不得志,n在权贵与朋友之间行走混口饭吃,竟至有时过着上顿不及下顿的清苦生活n姜夔又不是个无行之辈,一生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陈郁藏一话腴)n才高不得志,这是自古文人的共性2清客n假如以功名事业作为评价标准,那么姜夔可算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n他杰出的才华不能给他带来一官半职,他为人的正直也只能让他衣食无着。
n他不是苏轼,有过很高的地位,n苏轼说“一蓑风雨任平生”,那是潇洒,可以赢得如雷掌声;n像他这样一个落魄的人说“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只能换得讽刺与冷笑3情感姜夔三十余岁的时候,在湖南结识了千岩老人萧德藻萧极爱其才,认为“四十年作诗始得此友”,于是妻之以侄女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之间是没有多少感情可言的,何以在他现存的80余首词里,不曾找到一篇是咏叹夫妻情深的呢?要知道,仅仅是一个萍水相逢的歌女,姜夔就曾经填词一首:“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他那首关于小红的诗就更广为传诵了3情感n姜夔一生定然十分缺乏可以倾诉的异性,因为他穷,穷就没了吸引力,那仅有的艳遇,也就弥足珍贵n姜夔在22岁到32岁期间,年少浪迹,往来江淮,曾在合肥有过一段终身难忘的情遇n这段故事里的女主角应该是两个人,而且是青楼女子,n因为在琵琶仙里,姜夔曾这样写道:“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n而桃叶是王献之的妾,桃根她的妹妹3情感n姜夔的这部分词大多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n如踏莎行/燕燕轻盈、琵琶仙/双桨来时、淡黄柳、长亭怨慢、摸鱼儿、鹧鸪天/元夕有所梦等。
n对姜夔一直挑剔有加的王国维,说他唯一欣赏的一句白石词,便是踏莎行/燕燕轻盈里的“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n清朝著名的评论家陈廷焯则说,白石词里最沉痛的,是“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3情感n姜夔与其合肥的情侣不仅是音乐上的知音,还是生活上的伴侣n她对姜夔,不局限于色艺方面,她还如同妻子对丈夫有着生活的关心和体贴,n如:“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残茸半缕”月下笛)“别后书辞,别时针线”,(踏莎行n他们之间的爱情兼有激情,承诺,亲密,又有共同的爱好这是牵绕姜夔一生的感情渊源之所在n即使后来范成大有赠小红之举,那也是“为慰其合肥伤别之怀”n我们看合肥情词中的有关梦的意象:“几度小窗,幽梦手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n“木兰双桨梦中云鬲溪梅令)“梦中未比丹青见鹧鸪天元夕有所梦)3情感n合肥情词中的淡而隽雅,主要体现在,词中出现的意象大都是水、云、月、梅等淡雅的事物n“人绕湘皋月坠时”小重山令“好花不与滞香人,浪粼粼”鬲溪梅令“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点绛唇“月落潮声,掇送刘郎老”点绛唇“算潮水知人苦”杏花天影“淮南皓月冷千山”踏莎行n其原因是姜夔人品清高耿介n而用之写情,就摆脱了以往恋词的“艳”n他以健笔写柔情,空灵清远,读后但觉清空骚然,无一点尘俗气。
4朋友n与那些关乎风月的篇章相比,姜夔写给朋友们的就要逊色许多n姜夔曾发出这样的哀叹:n“江淹又吟恨赋,记当时,送君南浦万里乾坤,百年身世,唯有此情苦n姜夔在落魄潦倒的日子里,能有几个患难之交,当然是极为难得的,但他的朋友并不多,自然叫人心酸5音乐和书法n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n大乐议代表了宋代民间音乐艺术的最高成就n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所著的续书谱和绛帖平n他保留下来的墨迹跋王羲之兰亭序、跋王献之保母志等,历来为我国书法界和书法爱好者所看重n人谓“姜尧章书法,迥脱脂粉,一洗尘俗,有如山人隐者陶九成书史会要)绛帖平姜夔书法得魏、晋传统,运笔遒劲, 6 随想地位卑微,前途无望,人就没了锐气;而寄人篱下,俯仰由人姜夔是悲观的,他似乎一开始就是个暮气沉沉的老人,在他的词作里,你能看见唯唯诺诺欲言又止岳飞的怒发冲冠,辛弃疾的似雪衣冠,都是他所缺乏的他们的起点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终点也不一样所以,白石词就缺乏了一种穿透力,他习惯的是缓斟慢酹,浅吟低唱,也因此,他的长调要比小令好这或许就是王国维所说的“隔”罢。
王国维屡屡说,白石词虽然格调高绝,却终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隔了一层n王国维欣赏的是李煜的一泻千里,至于姜夔这种欲笑还颦,欲歌先敛的风格,是他所不喜的二、姜夔词内容n1爱情词n2咏物词n3时事词n4身世词二、姜夔词内容1爱情词姜夔的恋情词,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鹧鸪天等踏莎行自东沔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n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二)背景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元旦,姜夔从 沔州(今湖北 汉阳)东 去 湖州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途经 金陵时,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感人殊深的怀人之作姜夔年轻时往来于江淮间,曾热恋合肥一位擅弹琵琶的歌女,二十年后极不能忘情,词集中为此女所作将近20篇,可见其情之深笃三)内容分析:上片写梦中相见迷离恍惚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 字面称往日的情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
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本以为是现实中的旖旎风光,读下句方知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下片写梦后相思,情深入骨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服,仍有遗香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n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n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二、姜夔词内容2咏物词n姜夔善长咏物词,n分别有咏梅词28首,咏柳词25首,n还有咏蟋蟀的,咏荷花的等等n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n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n姜夔常把梅花作为其恋人的象征,暗香咏梅,当有怀人之意,怀人的伤感中包含着自我零落的悲哀疏影齐天乐 咏蟋蟀n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n功父先成,辞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n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n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注释n丙辰岁: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张功父:张镃,字功父南宋将领张俊之孙n裴回:即徘徊中都:此指汴京(今河南开封)促织:古称蟋蟀为促织庚郎:北朝诗人庚信,曾作愁赋n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n候馆:迎客的馆舍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n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n漫与:即景写诗,率然而成写入琴丝:谱成乐曲,入琴弹奏 赏析n这首词的主旋律是个“愁”字,n沿秋色、秋声、秋思运笔,布置意象,形成“物以貌求,心以理应”的特色n上阕有庚信愁赋比兴,使秋声、秋思宕向深处,丰富内涵n下阕用砧杵之声比兴,写候馆、离宫,n其“别有伤心无数”暗指四十年前被掳到北方去的宋室君臣n“豳诗漫与”句巧妙地将上文一齐收拢n“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以陈廷焯的说法是“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有心人之苦”n此词题材虽小,立意却比较高,意境也深沉开阔得多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暗香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念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命之姜夔曰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暗香赏析n刘熙载在艺概中说:n“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可谓白石知音n张炎云:“词之赋梅,惟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n暗香、疏影所咏对象虽是梅花,n但字句之中字句之外隐然有一幽独佳人,呼之欲出n在暗香里佳人和白石一起赏梅;n在疏影里,佳人则幻化为梅花n咏梅而不沾滞于梅,意趣高远,清空古雅,确有独到之处淡黄柳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n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n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n强摧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n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二、姜夔词内容3时事词n姜夔描写时事不像陆游和辛弃疾那样慷慨激昂,n而是隐晦曲折,表现了抗金低潮时期人们的感伤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