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类营养

窝***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08KB
约48页
文档ID:20199753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类营养_第1页
1/48

脂类营养 内容目录 一 脂肪的分类、性质及作用 二 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 三 必需脂肪酸 四 日粮添加脂肪的应用 一类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物质,统称为脂类饲料常规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称为粗脂肪或醚浸出物(EE) 一 脂类的组成、分类与作用放大放大细胞膜结构细胞膜结构2脂类在体内物质合成中的作用脂类的组成与分类1.根据与甘油结合的基团分类:真脂肪(中性脂肪)与脂肪酸结合,分子中只含C、 H、O元素类脂肪 除脂肪酸外,还有磷酸、胆碱、糖、蛋白 质,分子中含有 C、H、O、N、P元素非皂化脂类可皂化脂类脂类简单脂类复合脂类磷脂类鞘脂类糖脂类脂蛋白质固醇类类胡萝卜素类脂溶性维生素脂类的组成与分类甘油脂蜡质 简单脂类简单脂类 是动物营养中的重要脂类,不含是动物营养中的重要脂类,不含N N的有机的有机物,甘油三酯是植物的重要储备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物,甘油三酯是植物的重要储备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种籽和动物脂肪组织中种籽和动物脂肪组织中 非皂化脂类非皂化脂类 在动植物内种类甚多,但含量少,常与动物在动植物内种类甚多,但含量少,常与动物特定生理代谢功能相联系特定生理代谢功能相联系。

复合脂类复合脂类 是动植物细胞中的结构物质,约占细胞膜是动植物细胞中的结构物质,约占细胞膜DM50DM50,是细胞的保护物质和细胞结构的维持物质,是细胞的保护物质和细胞结构的维持物质,动物对其的利用率很低动物对其的利用率很低脂类的组成与分类2.根据结合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SFA: 棕榈酸(C16:0) 硬脂酸(C18:0) 花生酸(C20:0) UFA: 油酸 (C18:1) 亚油酸(C18:2) 亚麻酸(C18:3) 花生油酸(20:4) 脂类的组成与分类饲料中脂类物质的特点及含量1.脂肪酸:有短链(4-10C)、中链(11-15C)、长链(16C以上),饲料中大多为中短链、偶数碳原子脂肪酸2.蜡质:是高级脂肪醇+脂肪酸,对植物有保护作用,但对动物是负营养因子,本身几乎无任何营养价值,且阻碍其他成分的消化3.植物性油脂类一般常温下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类称为脂 (2)不同植物油脂含量 油粕类2% 禾本科籽实25% 油饼类56% 豆科籽实1848% 秸秆13% 多汁饲料叶茎根饲料中脂类物质的特点及含量脂类的性质 1.熔点:碳链越短熔点越低;饱和程度越高,熔点越高动物油脂植物油脂,牛羊脂猪鸡脂。

2.碘价:100克脂肪能吸收碘的克数是评价饲料油脂饱和程度的指标不饱和程度越高,碘价越高一般植物、海生动物脂肪的不饱和程度高 3.皂化价:指皂化100克油脂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是衡量脂类分子大小的指标 皂化价越高,脂肪或FA分子量越小 4酸价:衡量饲料油脂品质高低的指标指中和1克脂肪中游离FA的KOH的毫克数酸价越高,酸败越严重,营养价值越低 自动氧化:由自由基激发的氧化 微生物氧化:油脂暴露空气中,由存在于饲料中 或由微生物产生的脂氧化酶引起 脂类的性质氧化酸败 氧化酸败的产物是一些低级脂肪酸、脂肪醇、醛、酸等,氧化的结果既降低营养价值,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动物健康,也产生不适宜气味脂肪变成粘稠、胶状甚至固体物质对繁殖动物尤其要注意油脂的氧化 不饱和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一般可加入抗氧化剂(BHA、BHT、VE)或低温密封保存 脂类的性质 5.氢化:UFA在酶的作用下打开双键,变成SFA结果使 脂肪硬度提高 氢化脂肪不易氧化酸败,容易保存, 但损失了EFA6.水解:在稀酸、强碱或微生物产生的脂酶作用下脂类分解为基本组成单位(甘油和FA) 水解对脂类的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但水解产生的一些FA有异味或酸败味,可能会影响脂类的适口性。

FA碳链越短(特别是46C的FA),异味越浓脂类的性质 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1供能贮能作用;2作为机体的组成成分;3为动物提供EFA;4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5其他作用: (1)能值最高;(是Pr和CH2O的2.25倍) (2)产生额外能量效应; (3)脂肪氧化供能的效率高;(比Pr和(CH2O) n高510,HI低) (4)脂肪氧化时产生更多的代谢水;关于脂肪的供能贮能作用 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ME,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HI降低,使饲粮的NE增加的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1)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的概念:关于额外能量效应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协同作用; 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更充分吸收; 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动物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2)脂肪额外能量效应的可能机制 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肪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耗; 添加脂肪提高日粮适口性,因此有更高的能量进食量,动物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1)脂类的保温、防护作用;(2)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脂类其他营养生理作用 (3)磷脂的乳化特性; (4) 胆固醇的生理作用;(是甲壳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5)饲料中加由可减少机器磨损、降低粉尘、提高适口性、改善外观。

二 脂类消化、吸收和代谢2.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1.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3.脂类的代谢脂肪消化开始于胃,胃底腺可分泌胃脂酶,此酶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并使胃酸的作用失效,胃脂酶水解日粮甘油三酯(TG)的10-30% 胰脂酶可水解TG成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脂类水解 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 小肠黏膜摄取这些微粒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脂类的消化、吸收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要点:1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空肠 2参与脂类消化的酶主要是胰脂肪酶、肠脂肪酶和胆汁 3消化产物是甘油一酯、FA、胆酸、胆固醇等,组成水溶性的易吸收的乳糜微粒 4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并以异化扩散方式吸收 5胃内为酸性环境,对脂肪的消化不利,在胃内起初步的乳化作用 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要点:1瘤胃是反刍动物脂类物质的主要消化部位,在瘤胃中脂类物质得到明显的改组,瘤胃对脂类的消化有四个特点: (1)大部分UFA氢化变成SFA,使EFA含量减少; (2) 部分UFA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支链脂肪酸; (3) 中性FA、磷脂、甘油变成VFA; (4) 微生物合成的奇数碳和支链FA数量增加。

2脂类物质通过网、瓣胃时几乎不发生变化,进入皱胃后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似3瘤胃壁只吸收VFA和短链FA 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脂酰脂酰CoACoA血液:血液: 葡萄糖脂肪组织:脂肪组织:乙酸乙酸脂蛋白质脂蛋白质- -甘油三脂甘油三脂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脂肪组织中脂肪的代谢氧化供能脂类的代谢1.吸收进入细胞的甘油、FA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并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进行转运2. 能量充足时,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以在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合成甘油三酯为主,饥饿时,以甘油三酯氧化供能为主脂类的代谢 3.猪和反刍动物脂肪合成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进行,人和家禽主要在肝脏进行 4.反刍动物主要依靠酮体和乙酸合成FA,非反刍动物主要依靠(CH2O)n、葡萄糖合成FA5.氧化供能是脂类物质的主要作用 脂类的代谢三三 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1.1.概念与种类概念与种类2.2.作用与缺乏症作用与缺乏症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与种类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或在体内通过特定的前体物形成,对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机能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FA,essential fatty acids)。

EFA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称为高度不饱和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通常将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称为EFA,其中后两者可通过亚油酸合成,所以一般亚油酸为EFA1、概念(1 1) -6-6系系 该系列PUFA中第一个双键位于“”第6和第7位碳原子之间该系列的第一个成员为亚油酸,由亚油酸可合成该系列其它PUFA对畜禽此类重要2 2) -3-3系列系列 该系列PUFA中第一个双键位于“”第3和第4位碳原子之间该系列的第一个成员为-亚麻油酸,由-亚麻油酸可合成该系列其它PUFA对冷水鱼重要必需脂肪酸的概念与种类2 2、种类、种类参与磷脂合成,并以磷脂形式作为细胞生物膜的组成成分 EFA缺乏将影响磷脂代谢,使生物膜因磷脂含量降低而导致结构功能异常,引发多种病变,如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而出现皮下水肿毛细血管脆性增大,易于破裂 1、生物学作用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EFA是类二十烷合成的前体物 类二十烷(前列腺素,环前列腺素,白三烯,凝血恶烷)对动物心血管健康、神经系统功能、胚胎发育、骨骼生长、繁殖机能、免疫反应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日粮长期缺乏可导致动物生长受阻,繁殖机能降低,抗病力减弱等。

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EFA与胆固醇代谢密切相关 胆固醇通过与EFA结合以易溶性的胆固醇酯形式在动物体内转运,如果EFA缺乏,胆固醇将与SFA或单饱和SFA形成难溶性胆固醇酯,从而影响正常代谢 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EFA可以转化为一系列长链的PUFA 而其中的DHA(对脑的生长有益)(C20:5,n-3)和EPA(C22:6,n-3)等可形成强抗凝因子,它们具有显著的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1)影响生产性能:引起生长速度下降,产奶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 (2)皮肤病变:出现角质鳞片,水肿,皮下血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强 (3)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生长受阻,严重时引起动物死亡 (4)引起繁殖动物繁殖力下降,甚至不育2、EFA缺乏症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 缺乏症:A 细胞膜结构失去完整性,典型症状为需水量上升,粪便变稀; B 家禽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尤其易患消化道、呼吸 道疾病(缺乏亚油酸时胞膜完整性破坏);C 羽毛粗劣,水肿,生长率低;D 干扰精子形成,降低受精率;影响胚胎的发育 家禽 饲料中含1%可满足要求但实际需要量远远高于该值。

提高亚油酸含量可提高蛋重 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 猪 猪对亚油酸的需要量为0.1% 反刍动物 对亚油酸没有特殊需要 亚油酸的供给 生长较快或产蛋率较高的畜禽应注意亚油酸供给量一般给家禽日粮补充植物油,目的是补充能量和亚油酸;猪日粮以补充动物油为主,目的是补充能量,此时油与脂肪供能效果相当而脂的价格低 EFA的作用、需要量及供给四四 日粮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日粮中添加油脂的应用 1、添加原因 2、适量油脂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原因3、添加油脂在生产中的应用添加油脂的原因 1.可利用的价廉质优的油脂产品增多; 2.动物生产能力提高,需要提高饲粮能量浓度; 3.一般而言,日粮含有适当脂肪可提高整个日粮能量的利用率(增能效应); 4.添加油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添加适量油脂提高日粮能量利用率的原因1.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2.代谢过程简单,动物可将现成的FA沉积到组织和产品中去,减少合成代谢的消耗 3.反刍动物氧化FA产生ATP的效率比氧化乙酸高10%(产后020天牛添加脂肪效果较好) 4.动物氧化利用脂肪时HI较低(夏季添加油脂可以减少动物热应激) 5.添加油脂与基础日粮中已有油脂饱和度不同,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

一般蛋鸡添加 0.51% 肉鸡13% 1.混合油脂效果优于单一植物油(UFA与SFA混合,促进其协同作用的发挥,1/3动物油+2/3植物油效果最好),动物油生产中应用较麻烦,冬季是固态,需增添加热设备 2.添加油脂后,日粮有效能高于其加合值,产生增能效应 3.添加油脂后,可增加蛋重和蛋黄重,但添加过高时鸡蛋胆固醇含量上升添加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一)家禽日粮中添加油脂。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