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

上传人:1779****392 文档编号:201962172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分耕耘,一分收获课文匆匆教案汇编8篇课文匆匆教案 篇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了自己的不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内心体验、思维方式带入阅读过程当中,让学生在读书当中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的美,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的个性在自由的阅读实践当中得到飞扬。教学内容:第二、三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请齐读课题:匆匆。2、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在

2、课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二、配乐范读课文1、课文中,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形象地描述了日子的去来匆匆。认真听老师读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看看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3、听老师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些什么?三、自由读文1、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有了自己初步的感受。非常不错!散文是需要细细品读的。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边读边(CAI出示)自读自悟:画出你特别喜欢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四、汇报读,相机指导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语句?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

3、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你理解到什么?)(2)谁也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评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2、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点击:“水盆”“饭碗”“双眼”下面加点。)(1)读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呢?你能不能通过朗读将你的体会表达出来?(2)评议:他读得怎么样?你读读。听他读,你感受到什么?谁能

4、超过他,读得更好?(3)这是个排比句,我想请三位同学轮读这句话;(指名三人轮读。)(4)是呀,日子就是这样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日子的匆匆吧!3、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点击“跨”“飞”变色)(1)你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时间能“跨”能“飞”,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谁能把日子的这种飞逝的感觉读出来?(3)指名读。(4)喜欢这个句子的站起来读。五、配乐齐读1、是啊,日子就是这样匆匆,它会从你手中“溜去”,它也会在你不经意之间“过

5、去”,它还能“跨”能“飞”(板书:溜去 过去 跨、飞)小结:在第三自然段中,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你们还想读吗?2、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六、总结全文一一既然日子这样容易匆匆而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品读课文,寻找答案吧。课文匆匆教案 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悟重点句段的含义。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4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

6、会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感悟文章重点句的含义。2.领悟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感悟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匆匆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时光匆匆)播放时钟的滴答声。2配背景画面范读课文。教学设计意图: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配乐朗读)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初读时的感受,一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

7、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一)品读二、三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1)读了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2)展示课件,感受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教学设计意图:(3)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师:想到这,“我不禁”生:“头涔涔而

8、泪潸潸了”(4)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1)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2)出示: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只有无奈与惋惜吗?(1)读后谈感受(2)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

9、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谈感受,指名读本段。)(3)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

10、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谈感悟,再读本段,体会惋惜和不愿虚度光阴之情)教学设计意图: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盘点,也进一步领悟不能虚度光阴的含义)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出示:匆匆,是燕去燕还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雾蒸融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

11、!(分角色再读红体字并写感受)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设计意图:作业: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2.选读朱自清散文课文匆匆教案 篇3知识与技能目标:1、根据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朱自清表达方法。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情。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悟朱自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朱自清表达的思想感

12、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读说写结合法。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写出了好多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看老师写课题,请同学们注意“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丢了。(板书课题:2匆匆)二、初读美文,感知“匆匆”1、(生齐读课题。)读到这两个字,你的脑海里又会很自然地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2、刚才同学们想到的是人们急急忙忙,行色匆匆,这是看得

13、见,摸得着的。那么,朱自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而过的时间跃然纸上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第4页,自由轻声地读课文。3、读过课文,你心中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咱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你的问题和朱自清的问题不谋而合。(板:一去不复返?)5、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几次?都在什么位置?6、朱自清是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中心。三、精读美文,品悟“匆匆”1、朱自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写这一句(课件)“燕子再开的时候”自由读一读。你能看出什么特点?除了排比句,在内容上有什么发现?2、除了课文中的事物,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

14、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无论是燕子、扬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这是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3、请看屏幕,我把这一句话这样排列,你发现了什么?(像一首小诗)4、谁能像朗诵一首小诗一样美美的读,(读出朱自清对时间的珍惜之情)5、读的真美,请同学们接着往下读(课件)看看你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朱自清是为了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6、那么,朱自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对比)。正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三者都能失而复得,而我们的时间却不能,我们可以体会到朱自清怎样的心情?(无奈、惋惜)(板)把这种鲜明的对比读出来吧!7、一般而言,只有老人才会对过去的时间发生感慨。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多大年龄?(20)8、你是怎么知道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你很会思考!朱自清1898年出生,1922年写作此文,当时朱自清24岁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