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泊船瓜洲教案3 长春版-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1940935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泊船瓜洲教案3 长春版-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泊船瓜洲教案3 长春版-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泊船瓜洲教案3 长春版-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泊船瓜洲教案3 长春版-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 2.2泊船瓜洲教案3 长春版-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船瓜洲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诗文。2 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教学重点】3 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4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 导入。1 请同学背诵古诗,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自学的。2 总结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正读音释诗意悟诗情诵诗句。3 板题,齐读,析题。二、 熟读诗句。1 教师范读,生划节奏。2 生小声读。3 指名读。4 小组读,齐读。三、 理解诗意。1 根据注释,试释诗意。2 找出诗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并想想它们之间的关系。3 请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加深理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 )(

2、 )4 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或把不懂的地方说一说。四、 领悟诗情。1 你觉得作者写这首诗,有什么写作目的呢?从哪些诗句中可以感受出来?2 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五、 体会用词的精妙。你觉得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最精彩?为什么?六、诵读全诗。七、作业。5 背诵或默写诗句。6 搜集一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资料。【板书设计】泊船瓜洲宋代 王安石一水间、只隔、又绿 思乡情切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说课设计泊船瓜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十一册中的一篇古诗,诗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诗中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长江以北的瓜洲之上,回首眺望江南的所见、所思、所感,抒发了作者深厚浓郁的思乡情结,表达了诗人回返家乡

3、的迫切心情。这首七绝语言凝练,字字含情,意境优美,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诗中“绿”字的选用更是传为千古佳话,广为传诵。所以,本诗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德育的绝佳教材。基于上面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遵照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诗文。2感受作者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由于这首诗情真意浓,但又毫不外露,所以,我将入情入境悟诗情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做如下的尝试:一、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古诗,可以或读或背或板书。这样做,不但复习了旧知,而且通过有感情

4、的背诵把学生引入到浓浓的学诗情境中去,激发了学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为教学的顺利推进奠定了情感基础。二、当学生读完背完或板完古诗,情意正浓的时候,再顺水推舟让学生回忆、归纳,最后总结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正读音释诗意悟诗情诵诗句。这样做,不仅指导了学法,使学生学之有路,学之有法,而且使教路和学路和谐并进、有序进行,达到了教与学的有机和谐统一。三、放手让学生划节奏、试读诗,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准读通读熟,酌情做好朗读技巧的指导。四、指导学生解释诗意。1结合注释,试释诗意,于不懂处做上记号。2画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地理关系;然后请学生完成如下

5、的练习题,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地名。( )( )( )3生说诗意,集体评议、补充、修正,最后教师总结诗意。五、引导学生领悟诗情。1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通过让学生谈感受,使学生将在学习中感受到的情感得到抒发。2剖析重点字词。为了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表现力,在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让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字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用得最精彩?为什么?既训练了思维的灵敏性和广度、深度,又加深了情感体验,一举而数得。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全诗,通过朗读表现诗情。六、诵读诗句。通过有感情诵读诗句,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积累语言,学有所得。七、拓展延伸。将结课时,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通过各种可行的方式、途径搜集有关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或者文章、图片、影音文件,扩大学生的见识面,提高学生搜集、整理、积累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为自己提供“源头活水”的乐趣,从而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