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2 苏教版

上传人:金** 文档编号:201939971 上传时间:2021-10-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2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2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2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2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案2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课文的语言平实、浅显、流畅,从雷奈克医生在生活中发现难题,萌发解决难题的构想,到偶然的发现,最后通过反复的试验终于获得成果,叙述得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任何

2、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知道任何发明创造都来源于实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图片、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们听说过听诊器吗?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作用。(出示实物或图片) 2、你们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儿的吗? 3、板书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4、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问题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

3、语意思。 (2)把课文读顺,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努力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异常思索缓步沿着分析木棍研究效果听诊器肺结核克服形状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余仔细听听与老师一起纠错。 注意:多音字:脏 诊、棍:前鼻音 (5)四人小组练读,说说每一小节的意思。再交流。 3、朗读全文。作到流利再讲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导写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

4、从小爱观察、肯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感悟。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1)“心里难过”能让你感受到雷奈克是个怎样的医生?(尽职) (2)出示: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他整日思索着。 “整日思索”什么意思? 整日思索什么呢?(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为什么要整日思索这个问题,而不是别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

5、异常。)(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雷奈克为什么要整日思索? (3)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1)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2)指名说说,其余补充。 (3)四人小组来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想象一下雷奈克当时会说什么,做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4)指名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同学们一起做“导演”帮助“演员”说戏。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

6、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猜想的一样)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指导表演出来。 去掉句中的“啊”,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5)四人小组再演一次。 4、朗读第3小节。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

7、“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三、总结全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雷奈克医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与现在的听诊器有什么不一样? 3、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四、指导造句。(如果就果然)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造句。 课外: 复述故事的经过,要求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说得具体、生动。 收集中外发明家搞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重点解决两

8、个问题:一是在读中学习和积累语言;二是弄清听诊器发明的过程。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进行指导朗读,感悟,最后进行写字指导,造句练习,说话练习和实践活动。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都能复述课文,还有很多学生说起自己的小发明还很头头是道呢! 这一课,感觉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主要是教学每一自然段所用的方法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同时设计的练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处于思维变化的过程中,学生不知道下一步老师会怎么安排学习,充满了期待,自然常常开小差的学生也能较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每种设计紧紧围绕语文的训练进行,每一步学习都要求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学生想开小差都没时间。可见,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设计十分重要。要变单一的几人对话为全体学生的综合运动。 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讲述发明听诊器的过程也分两个层次,先是初读后的汇报,再是游戏体验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创造性的描述,能使认识更为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